张季鸾名词解释答案 榆林季鸾公园与张季鸾纪念馆

2018-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季鸾公园位于陕北榆林市东郊,占地面积3186亩,总投资3.4亿元,是榆林城区一处集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也是榆林森林和大漠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公园原址为榆林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981年以前,该处属流沙地貌,植被稀疏.城区绿化委员会历年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部队驻军和学校.社会团体在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前期通过栽植花棒.踏榔.紫穗槐.柠条等灌木,使流动沙丘实现了固定和半固定,后在迎风坡栽植了大量的樟子松和杨树等针阔叶乔木,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稳定防护林体系,治理面积

季鸾公园位于陕北榆林市东郊,占地面积3186亩,总投资3.4亿元,是榆林城区一处集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也是榆林森林和大漠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公园原址为榆林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981年以前,该处属流沙地貌,植被稀疏。城区绿化委员会历年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部队驻军和学校、社会团体在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前期通过栽植花棒、踏榔、紫穗槐、柠条等灌木,使流动沙丘实现了固定和半固定,后在迎风坡栽植了大量的樟子松和杨树等针阔叶乔木,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稳定防护林体系,治理面积达1万余亩。

张季鸾名词解释答案 榆林季鸾公园与张季鸾纪念馆

季鸾公园于2012年启动建设,在对原榆阳区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增加景观节点,提升绿化水平,既避免了城市扩张对林地的蚕食,又节约了建设资金与建设周期。公园景观结构整体上可概括为"一带"、"三轴"、"四片区",所谓"一带"指沿金沙二路由城市向公园过度的市民休闲带,"三轴"指沿公园东西方向物质民俗文化轴和南北方向精神生活民俗文化轴、社会民俗文化轴设置的陕北民俗文化景观,"四片区"指公园建设的林荫休闲区、郊野运动区、游乐体验区和绿野游赏区。

张季鸾名词解释答案 榆林季鸾公园与张季鸾纪念馆

公园共有4个主出入口,园内建有一级园路5条,二级园路6条,三级园路19条,分别沿三条主轴线布置。此外,还点缀了以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命名的8亭1阁,进一步体现了区域丰富的生态资源。园内凤凰阁采用"明四暗九"的经典配置,风格古朴典雅,城东北有凤凰阁,西南有榆溪楼,二者引人入胜,是榆林城区的新标志性建筑。

张季鸾名词解释答案 榆林季鸾公园与张季鸾纪念馆

2014年8月13日,一代宗师、文坛巨擘,榆阳籍著名爱国人士张季鸾先生灵骨,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竹林村迁回故里,安葬于此。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者,享誉海内外的政论家和爱国人士,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专家李仪祉并称"陕西三杰",他主笔《大公报》15年,使《大公报》成为当时最富盛名、极具影响的报纸之一,1941年荣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成为我国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张季鸾先生墓园选址在季鸾公园南头的月亮湾,墓冢高2米,墓冢座基高0.96米,直径9.6米,由本地青石砌护而成。陵墓面临榆阳河,北靠红山,东北西部突起,中间平展,南部步道为54级台阶拾级而下,寓意张先生享年54岁。

步道中间小广场矗立季鸾先生大型雕塑一座,两侧绿化松柏长青、庄严肃穆。墓园整体端庄大气,简易朴素,风景优美,幽雅怡静。既可安慰张先生在天之灵,又体现了一切从简的原则。公园和墓园已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

季鸾公园的建设,对于弘扬张季鸾先生精神理想,彰显榆林人文底蕴,教育公众铭记历史,启迪新人奋发成才,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榆林市发展森林旅游业的成功创举,也是沙漠古城榆林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张季鸾纪念馆位于榆林季鸾公园凤凰阁一楼,该楼为12层重檐仿古阁楼,北屏红山、南倚榆水、东望群峦、西据金沙,是榆林东沙新崛起的一处登高望远、怀古追先的人文景观。

纪念馆本着简约大方、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先生一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用实景再现的方法设置在展馆各个部分。展馆再现了戴兴寺寄宿苦读、天津大公报馆、重庆大公报在防空洞中办报等场景。同时使用写真硅胶人、幻影成像、艺术造型影像观瞻区、触摸屏电子书、电子签名板、大型文化墙、巨幅油画创作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展示,对全馆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本馆从美国、香港、台湾、上海、重庆、西安等地收集了大量民国时期实物,有老式印刷机、打印机、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老烟斗、皮箱、纸币、图章等予以精心布置,并以一比一比例复制了《三绝碑》、《一代论宗》、《张季鸾墓志铭》予以集中展现。

纪念馆还以大量《大公报》历史版面对展馆进行声控式投影处理,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张季鸾纪念馆的建成,将成为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传奇一生的展示平台,和全国新闻界乃至全球报界同仁观瞻先贤、追念宗师的一个重要阵地。

纪念馆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布展总面积800余平方米,展室以季鸾先生的一生为主线设计为十二板块。于2016年11月建成开馆,对外实行凭有效证件登记赠票参观。

序厅:陈设张季鸾先生铜铸半身胸像,高80厘米,作为镇馆之宝。铜像底座高1.1米,由黑色花岗岩制成。铜像身后以本地红砂岩石及《大公报》叠放组合造型为背景,阴刻镶金字中英文对照的前言。

第一部分:《多舛身世  飘萍学子》通过图片、文字以及绘画的形式表现季鸾先生的身世、谱系以及少年时代辗转求学的经历。

第二部分:《新闻报国  两陷囹圄》重点展现季鸾先生自日本留学归来,初涉报界,因其文笔犀利、锋芒毕露两次入狱的经历以及担任孙中山秘书时起草《临时大总统宣言》的相关事迹。

第三部分:《文人论政  大公立言》主要讲述季鸾先生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手《大公报》,奠定"四不"办报方针。

第四部分:《三骂社评  闻名天下》主要讲述季鸾先生发表社评,一骂吴佩孚、二骂汪精卫、三骂蒋介石的事迹,展示了先生的报人品格和政论家风骨。

第五部分:《关注苏区  报道中共》主要展现季鸾先生主持下的《大公报》对红军、苏区以及中共的客观报道。

第六部分:《西安事变  砥定舆论》主要讲述张季鸾及《大公报》在西安事变过程中处变不惊、力促和平的事迹。

第七部分:《明耻教战  警醒国人》该部分以"九·一八"事变、"济南惨案"等重大事件为背景,展示了季鸾先生初期对抗战的主张和思想。

第八部分:《团结抗战  功在国家》以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展示了季鸾先生携一纸《大公报》以笔为枪、抗战救国,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之殊绝贡献。

第九部分:《情系桑梓  归乡纪事》本部分以季鸾先生为故乡赈灾防疫、回乡祭祖、捐资助学为线索,主要表现季鸾先生对故乡榆林的赤子情怀。展示的主要内容有《三绝碑》、1934年为其父100周年冥诞和其母去世30周年做法事、立碑等。

第十部分:《一代论宗  高山仰止》本部分反映了季鸾先生开创《大公报》新纪元并使之成为中国舆论重阵,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荣誉奖章,成就中国百年报业史上丰功伟绩的相关事迹,以及先生巨星陨落后两次葬礼的备极哀荣,同时也记载了季鸾先生两次迁葬的重要信息。

第十一部分:《报界宗师  魂归故里》主要讲述季鸾先生墓园迁回故里和张季鸾思想学术研讨开展情况。

第十二部分:《季鸾先生  趣闻轶事》通过讲述几则季鸾先生生平趣事,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示出季鸾先生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