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理念:柏拉图哲学的核心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善的理念,又称善本身(理念=本身).最高知识.最大学问,我将它喻为柏拉图的大密码.它远没有达.芬奇密码那么神秘莫测,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当时

善的理念,又称善本身(理念=本身)、最高知识、最大学问,我将它喻为柏拉图的大密码。它远没有达.芬奇密码那么神秘莫测,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当时就巳经将它解密,指出它就是智慧。但他是在最不显眼之处以最随意的方式提供这个答案的,而在显眼之处他却以最强劲的方式对它进行批驳。亚里士多德是在批判柏拉图还是配合柏拉图,他们师生俩是在真较劲还是在唱双簧?这是颇为令人费解的。在没有更多证据之前,我们还是继续把他们认作两个在奥运会上争夺冠军的对手吧。

在柏拉图的理念系列中,善的理念是层次最高的,因为所有理念都是善的,善是所有理念的特征。《理想国》有三个贯穿始终的话题:正义、美、善,其中,最重要的是善,其他话题都围绕善进行。因此,我认为,善的理念是《理想国》的主题词。什么是善的理念?柏拉图认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知识(the idea of good is the highest knowledge),关于正义、美、科学等等的知识只有从它演绎出来时才是有用和有益的,如果我们不知道它,那么别的知识再多对我们也没有任何益处。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正义和美怎样才是善,他就没有足够的资格做正义和美的护卫者。我揣测,没有一个人在知道善之前能足够地知道正义和美。

”(理想国506A)
因此,认识善的理念是一切学习中最大的学习,最高的目的。他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可以先从善的理念不是什么开始。他指出,大众认为善是快乐,高明点的人认为善是知识,这两种说法都不能赞同。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实际上并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思想混乱,按他们的说法,等于承认同一事物又是善的又是恶的。
他承认,自己对善的理念知道得也不多,要解释善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自己的能力也办不到。自己在心里虽然一直在揣摩,但要将揣摩到的解释清楚,眼下还是太难,恐怕怎么努力也办不到。但是关于善的儿子,就是那个看上去很象善的东西(指真理和知识),倒可以谈一谈。以下就是他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阐发。


善是给予认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认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是知识和已经从属于知识的真理的原因(参看“真理和知识”帖)。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我们可以把真理和知识看成好象善,但是却不能把它们看成就是善,善是更可敬得多的。
柏拉图以太阳作比喻,指出,太阳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虽然太阳本身不是产生。同样可以说,认识的对象不仅从善得到它们的可知性,而且从善得到它们自己的存在和实在,虽然善本身不是实在,而是在地位和能力上都高于实在的东西。
他认为,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虽意图说的是“善的儿子”,实际上善本身也被带出来了。
在这里需要注意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即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英语分别为visible world和intellectual world。前者又称为可变世界、变动世界、产生世界、生灭世界等,即一般人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它的性质也就如这些名称所提示的,是可见的、不断变化和不断产生与灭亡的,英语对应的词为:becoming(生成)。

后者又称不可见世界、本质世界、理念世界、存在等,它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生理视觉看不见,只有依靠灵魂的视觉才能见到它,英语对应的词为:being(存在)。两者的关系是:后者是世界的本质,前者只是其影像或摹本。一般人生活在前一个世界中,只有哲学家生活在后一个世界中。
欧洲人中第一个注意到善的理念的人是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他将善的理念称作太一,认为它是第一本原,最高的实体,万物的源头并为万物所分有,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但太一是不可以描述的;作为其对立面的恶则渊源于最低级的实体,即物质。
黑格尔将理念、理性奉为神,以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称他的哲学为“逻辑的泛神论”。

但理念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是被改造过的,或发展了的,善的理念被剔除掉,他另外提出绝对理念说,但并非是善的理念的替代物,在他的体系中,更为突出的是精神和思维。
欧洲人中强烈地反对柏拉图善的理念的人是尼采,他认为:
“人类迄今所犯的一个最为严重、最招人讨厌且最为危险的错误,就是独断论错误(a dogmatist error)━━即柏拉图杜撰的纯精神和善本身。”(尼采论善恶p3)他认为柏拉图这样谈论精神是等于颠倒事实真相,否定生活全景,即否定生活的根本状况。
在哲学上,尼采赞美生命、生活、肉体、感官,等等看得见的、生灭的事物;柏拉图则赞美灵魂、理念、美德等等看不见的、永恒的事物,走的本来就不是同一条路,加之尼采又在重估一切价值,把矛头对准基督教,而基督教又被他看成是柏拉图主义(同上),他对善的理念作此评论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


而我要说,尼采此言差矣!人类迄今所犯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绝不是看到了柏拉图制造的纯精神和善本身,而恰恰是对它们视而不见━━能有几个人对它们有深切的认识并付诸实践的呢?大多数人竟然看不到善、真理和美德是世界上最美的、最有价值的财宝和最为强大的力量,不相信它们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反而追求权力和金钱等伤害灵魂和肉体之物,相信依靠知识、金钱、资历、关系、美貌等不可靠的和隐藏着毒素的手段能够取得成功,并认这种成功为快乐和幸福。

众多人这等弱智的表现,令我怀疑是否因为人类的始祖在伊甸园中偷吃智慧果没有吃够(可能两人才分吃了一个),满树好果,要是多吃几个,情况可能就会好得多。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反对理念论的人,尤其反对善的理念。可是在他的《形而上学》中这句话:“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善”(982b)中的“至善”(the supreme good),不是善的理念又会是什么?
黑格尔认为,笼统地说亚里士多德否认理念,说他与现实保持接触,因此被认作经验主义的奠基人和领袖是不确切的,“但须知,现实无疑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原则,不过他所谓现实不是通常所说的当前直接呈现的材料,而是以理念为现实。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之点,确切点说,仅在于他认为柏拉图的理念只是一种潜能,但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都共同承认唯有理念才是真理,他所不同于柏拉图之处,即在于认为理念本质上是一种动力,换言之,是完全发扬于外的内,因而是内外的统一或现实,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加重意义的、名符其实的现实。”(小逻辑142)
照这样说,亚里士多德似乎更是理念论的护卫者,但阅读《形而上学》却不能让我们产生这个印象,字里行间都是对理念论的尖刻批驳,只是他无意间又回到了理念论上罢了。━━转录自:《柏拉图密码》第四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