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新闻馆建成开馆(图)

2018-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季鸾新闻馆迎来首批参观者.记者郝小奇摄"办报之秘诀在于"准备失败",立言纪事,务须忠勇!"这是著名报人张季鸾的语录,也是被很多报人奉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影响了几代中国报人,更是陕西人心中永远的骄傲.昨天上午,张季鸾新闻馆在西安外事学院建成开馆,向社会各界正式开放,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张季鸾命名的新闻馆.张季鸾新闻馆建成开馆(图)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发来贺电,刘志丹女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力贞,陕西日报原社长.陕西记协

张季鸾新闻馆迎来首批参观者。记者郝小奇摄

“办报之秘诀在于"准备失败",立言纪事,务须忠勇!”这是著名报人张季鸾的语录,也是被很多报人奉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影响了几代中国报人,更是陕西人心中永远的骄傲。昨天上午,张季鸾新闻馆在西安外事学院建成开馆,向社会各界正式开放,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张季鸾命名的新闻馆。

张季鸾新闻馆建成开馆(图)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发来贺电,刘志丹女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力贞,陕西日报原社长、陕西记协原主席张光,陕西记协主席尹维祖,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陕西日报社副社长兼三秦都市报社长、总编薛晓燕,华商报副总编石磊,榆林市委副秘书长、榆林日报社社长贾占狮,文化艺术报总编陈若星等陕西新闻界、学术界数十位代表,张季鸾亲属代表、香港大公报代表等出席开馆仪式,缅怀报界宗师。

张季鸾新闻馆建成开馆(图)

开馆仪式上,香港大公报代表为新闻馆捐赠了一批图书纪录片等藏品。当日下午,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后刘宪阁还做了一场有关张季鸾研究的学术报告。

背后故事

一次扫墓推动新闻馆建成

张季鸾是我国现代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报业宗师,他是《大公报》的创办者之一,主政《大公报》15年,以匡助国家和社会为使命,写了千余篇社论,对推动全国抗战影响至大,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张季鸾离世后葬在西安杜曲镇,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墓地受毁严重,残败荒芜不堪。

张季鸾新闻馆建成开馆(图)

2010年清明节,西安外事学院组织该校新闻专业学生前往张季鸾墓地扫墓,看到墓地的荒芜,2007级新闻专业学生朱蕾写信给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呼吁重新修葺先生墓地,得到了田聪明主席的重视和批复。而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得知此事后也颇为感慨,并提出筹建张季鸾纪念馆。

经过半年时间筹备,张季鸾新闻馆昨日揭幕。著名学者、馆长肖云儒告诉记者,新闻馆馆藏丰富,陈列了大量张季鸾新闻作品、遗物和《大公报》原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我国现代新闻史上一部重要的新闻评论文集《季鸾文存》,为1944年的首版,存世极少,相当珍贵。

馆藏丰富

纪念报界宗师的丰功伟绩

记者昨日有幸成为张季鸾新闻馆的第一批参观者,馆虽然不大,但可谓小而精致。以张季鸾的新闻从业经历为主线,分为“青年时代”、“初入报坛”、“主笔大公”、“大公群英”、“永世怀念”五个主题,展示了张季鸾为民主担当、为文化担当、为社稷担当的精神和对近代新闻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肖云儒介绍说,作为全国首个以张季鸾之名命名的新闻馆,“馆内文物有我们从收藏家那里募集的,也有家属、学者捐赠的,目前继续募集藏品”。该馆的建成开馆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张季鸾先生的丰功伟绩,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缅怀张季鸾的场所,同时也是为弘扬光大张季鸾先生的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

省记协主席尹维祖说,张季鸾新闻馆的开馆是陕西新闻界的一件喜事。张季鸾的精神体现在“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恪守新闻报道规律,视真实为新闻生命”、“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犀利文风”和“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四个方面,他的新闻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学习、继承和发扬包括张季鸾精神在内的优秀传统是新闻界一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