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德彪西经典作品解析与推荐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法国印象派作曲大师德彪西(Claude-Achille Debussy,1862-1918)只活了五十五岁,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开辟了创作新路,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面貌,启发了梅西安.布列兹.韦伯恩.巴托克等后世作曲家对新音乐的探索.他的四部代表作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交响组曲<夜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钢琴<前奏曲>集有别于之前的任何作品,至今仍广泛受到重视和欣赏.作曲家-Claude Debussy(克洛德德彪西)音乐的进步,离不开具有革命创新精

法国印象派作曲大师德彪西(Claude-Achille Debussy,1862-1918)只活了五十五岁,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开辟了创作新路,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面貌,启发了梅西安、布列兹、韦伯恩、巴托克等后世作曲家对新音乐的探索。

他的四部代表作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交响组曲《夜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钢琴《前奏曲》集有别于之前的任何作品,至今仍广泛受到重视和欣赏。

作曲家-Claude Debussy(克洛德德彪西)

音乐的进步,离不开具有革命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尽管他们的作品大多在问世之初便遭受指责甚至辱骂。德彪西的同时代作曲家勋伯格的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1899年)曾被舆论批评为好比有人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总谱上涂画一番,那笔迹还是湿的。当维也纳音乐家协会于1903年首次在音乐会上演出这部作品时,用作曲家自己的话说,演奏是在一片骚乱和打殴的混乱中结束的。而距此九年前,巴黎也首次演出了一部类似的虚幻莫测的音乐作品德彪西的《牧神午后》(1894年),却获得巨大成功,以至于不得不在观众的要求下再演奏一遍。

当勋伯格在写《升华之夜》时,德彪西正投身于《夜曲》的创作之中,其中的两首于1900年首次在巴黎演出时,观众对于那些由陌生音调所营造出的幻想境界感到新鲜而且享受。过了两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之前对瓦格纳顶礼膜拜的德彪西,这个时候已向世人表明自己能够写出属于法国人的音乐。尽管这部作品并没有完全摆脱《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影响,但其中创造性的借鉴手法在音乐表面几乎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