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剪枝的学问 薛法根:《剪枝的学问》课后教学反思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薛法根:<剪枝的学问>课后教学反思      或许是压抑得太久了,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太阳,晒得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课间,在草坪上打滚的,在绿化带中穿梭追逐的,在木条凳子上练"平衡木"的,在墙缝里.楼梯间躲着玩"捉迷藏"的,甚至就躺在地上"装死"的,没来由地疯跑尖叫的--一看就是个孩子.这样的情景似乎很正常,许多路过的老师都顺其自然,偶尔有几个觉得声音有点刺耳,孩子们玩得有点"疯".我问德育主任,她说这是孩子的天性,

薛法根:《剪枝的学问》课后教学反思      或许是压抑得太久了,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太阳,晒得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课间,在草坪上打滚的,在绿化带中穿梭追逐的,在木条凳子上练“平衡木”的,在墙缝里、楼梯间躲着玩“捉迷藏”的,甚至就躺在地上“装死”的,没来由地疯跑尖叫的……一看就是个孩子。

这样的情景似乎很正常,许多路过的老师都顺其自然,偶尔有几个觉得声音有点刺耳,孩子们玩得有点“疯”。我问德育主任,她说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喜欢这样玩耍,这样“疯”的。我们拉起一个正仰面躺在地上的孩子,问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他一咕噜爬起来,说不出是什么原因。边上一群孩子说他正在“装死”。哦,原来“装死”也很好玩!

我不禁沉思:学校里的孩子在课间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孩子们除了这样一种有点“疯”有点“傻”的玩法之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加贴近孩子的“雅”一点的状态呢?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区,在教室的走廊里,在教室的窗外,就这么肆无忌惮地高声尖叫、奔跑,是否合适?在小草正在发芽的季节,随意地踩踏是否合适?在危险的墙缝间挤进挤出,是否合适?在本应坐的书吧木条凳上行走,是否合适?穿着整洁的衣服却就那么躺在地上,是否合适?……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如此,在没有“不”字的地方和时候,就会自由自在地玩耍。

而这些地方,或者说是这个时候,的确是孩子们不能去玩不能去耍的。如果是在公园、在野地、在运动场,或者在其他适合这些活动的场所、时间,那么随便孩子们怎么玩耍,都是合适的。天性,不是用来放纵的,而是用来教养的。如果教育者混淆了两者的区别,那么就会让孩子们的天性“疯长”。也许会有长得好的,但绝大多数会长歪了、长斜了。

记得小学里有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果农每年冬天都会把果树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因为那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的“徒长枝”,会影响果树的产量与品质。我想,果树“疯长”那些枝条也是其“天性”使然,但要长成有用的果树,就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及时修剪。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如同修剪果树。当他们不知道何时何地可以玩耍不可玩耍的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地教育他们,提醒他们,使他们知道哪儿可以尽情地玩,哪儿不可以大声尖叫。

扩而远之,说话、走路、做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尤其是在与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更加要遵守共同的规矩。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仅只有你一个人。时刻把别人放在心上,时刻收敛自己出格的言行,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得更舒适、更和谐,便是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而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养!我以为,学会与人共同生活比学会学习更加紧迫!谦谦君子、窈窕淑女,似乎只有在古书中看得到,现代文明是否觉得这些太过老套和迂腐了呢?看看西方人,看看他们在公众场所的一言一行,我们真的会感到异常的惭愧。

而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我们,今天我们培养了什么样的孩子,就给明天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我们抱怨现实世界的种种不是的时候,我们不如从教好每个孩子说话、做事、与人共同生活开始。

由此,我建议德育主任,和老师们一起编制一本校园生活手册,用漫画的方式,告诉每个孩子,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懂得了“界限”,明白了“底线”,就知道了“方圆”。这个功课,应从孩子入校的第一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