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季羡林文学作品及生平轶事介绍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先生获奖情况:

1986年  论文集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

1989年 “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97年  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  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1998年  《季羡林文集》(24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1999年  德黑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2000年  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2000年  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金质证书

2006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  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0年  获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季羡林老先生生前不仅翻译他国文学作品,更是写下了不少的优秀散学集。其中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

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季羡林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80年来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季羡林老先生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艺术,在他的有生之年著作了多部的优秀作品,涉猎的方面十分广泛,而其中更有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收录到语文教育课本里,那么季羡林老先生生平著作的散文作品集都有哪些呢?以下提供具体名称,喜欢文学的你不妨可以去看看哦。

季羡林散文随笔作品:

《清塘荷韵》

《赋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万泉集》

《清华园日记》

《牛棚杂忆》

《朗润园随笔》 

《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

《人生絮语》

《天竺心影》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

《季羡林谈人生》

《病榻杂记》

《忆往述怀》

《新纪元文存》

《季羡林品读人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是季羡林先生(1911.8.6—2009.7.11):在留德十年之后返回祖国并在北大开始工作的近两年时间内所记日记的手稿编辑而成。目前季羡林先生的日记已出版的包括《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等,而《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记录内容在时间上基本是《留德十年》的接续,在国内属于首次出版。这本日记忠实地记录了季羡林先生从1946年5月1日香港开始,辗转上海、南京、北平、济南等多个城市,拜访朋友、赴北大任教、回济南家乡探亲等的日常生活、遭遇见闻、读书写作和所思所想,颇具史料价值。

这是尚未被冠以“国学大师”的年轻的季羡林,他的困顿与喜悦、渴望与挫败,都是如此真实坦诚。阅读这本日记,让人感触颇深的是他的家国情怀、他的朋友圈,以及他在作家、学者、公知三种身份中的自由切换,我们可以看到缠绕在彼时知识分子心头的文化乡愁,也能窥见他们不被时代所束缚的追求,以及不被动荡时局所惊扰的宁和。回国后,除了可以满足长期以来灌满乡愁的肠胃,还可以和故友新交畅谈以慰久别之苦。季羡林的这本《此心安处是吾乡》日记详实地记录了他回国两年的交往。

《季羡林谈佛》讲述了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和印度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这本文学著作是季羡林老先生在研究佛学之后所写的成果,此外季羡林先生还涉猎了梵文等文学研究。

《季羡林谈佛》目录:

释迦牟尼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法显

关于玄奘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印度佛教的发展与衍变

《列子》与佛典

关于《大唐西域记》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佛教的倒流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佛教的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季羡林老先生已经仙逝,但是他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面就来看看关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文轶事都有哪些。

季羡林之名声小故事:

1947年夏天,季羡林回到第二故乡——济南。季羡林在济南走亲访友,应酬颇多,惊动了王耀武。他派人请季羡林去他的官邸赴宴,表示欢迎他回山东工作。王耀武还派人给季家送来了面粉、白糖等礼品,他的车队惊动了二里长的佛山街,从此季家名声大振。

季羡林回乡祝寿小故事:

每逢季羡林的生日这一天(8月6日),他的亲朋好友,学生晚辈,各级领导,甚至外国大使,都会向他祝寿。2001年8月,聊城和临清市的市政领导邀请季羡林回故乡,庆祝季羡林的九十岁生日,在祝寿大会后,季羡林在写《故乡行》一文时,却写下了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

季羡林家乡教学故事:

季羡林支持聊城大学的发展,曾经几次来聊城大学,并欣然受聘任名誉校长,与家乡的这所大学留下了难分难舍之情。

1981年,聊城师范学院正式建立的第二年,季羡林应邀来学院参加新生开学典礼,举办了《从比较文学谈到中印文化交流》的学术讲座,并成为聊城大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批聘请的校外兼职教授。1982年10月10日,受聘任该校名誉院长,还热情洋溢地挥笔写下了“鲁西最高学府,山东璀璨明珠”、“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题词。1999年建校二十五周年,又应邀题写了聊师校训“敬业、博学、求实、创新”,并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活动。

教育部批准聊城大学更名后,他又为学校题写了“聊城大学之成立,诚所谓顺乎天理,应乎人情之盛举。行将见桃李遍鲁西,文风满山左,流风余韵普及神州矣。为鲁西庆,为山东庆,为祖国庆!”的贺词。2002年9月26日,聊城大学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代表北大和季羡林先生专程到校参加仪式,并带来了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解放军三〇一医院病榻上写的《聊城大学揭牌仪式上的发言》,他代表季羡林接受了名誉校长的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