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临清 一直想在家乡临清建所大学——敬爱的季老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月11日,当代中国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幸辞世,社会各界无不感到震惊,他的家乡临清人民更是陷入了悲痛和怀念之中.在全国开评"双百人物"之际,

7月11日,当代中国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幸辞世,社会各界无不感到震惊,他的家乡临清人民更是陷入了悲痛和怀念之中。在全国开评"双百人物"之际,近日记者走进临清市康庄镇大官庄村,听季老的亲人和乡亲讲述眼中、心中的季羡林。

     ◎大师风范◎      62岁●回乡      季老亲自骑车到村头       8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临清市康庄镇大官庄村,该村村委会主任袁风义听说记者来采访季老的事迹,欣然带着记者走家串户找熟人。

      在袁风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座极为普通的庄院,季老的堂弟季福林便住在这里。

季福林今年已81岁高龄,从小便一直住在大官庄。       季福林回忆说,1973年8月初,阔别家乡四十多年后,季老第一次回家,一家人从北京坐火车到禹城车站下车,然后转乘汽车到达康庄。

当时条件差,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季福林及家人和村干部到康庄迎接季老一家人,只是准备了自行车和地排车。

"原来打算让季老坐地排车,可他执意要骑自行车。"季福林说,随后季老便和儿子季承一起骑自行车到村头,乡亲们早就在村口迎接了。随后,季老停下车子,步行走到家中。

     86岁●扫墓      父母坟前连磕仨响头       今年70岁的马景瑞与季老同村,退休前任临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年来,他和季老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马景瑞回忆说,1997年10月10日,已经86岁高龄的季老第四次回到临清,并到大官庄为父母扫墓。

到家后,季老的家人准备了一些扫墓上供的点心,然后就去墓地了。       "到墓地后,季老非常激动,眼含热泪,在他祖父母和父母坟前,分别磕了三个响头。

"马景瑞说,季老以86岁高龄的身躯,按照农村老式规矩在祖父母、父母坟前磕头,是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想到的,因而都被他对父母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      25万●助学      捐钱寄书情系故乡学子       今年70多岁的马泽敏老人,退休前是康庄镇大官庄小学的校长。

马泽敏介绍说,1973年,季老一家回乡,学生们便敲锣打鼓从村头迎到村里,季老停下自行车一直步行到家。"季老走后,还给学校和村里写了信。"马泽敏说,季老也给小学的孩子们寄来了书,共寄书五六次,都是画册,到1981年,季老捐给学生的书已有2000多册。

      季老1994年曾给大官庄捐款1万元,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季老捐赠的1万块钱,是他自己的奖金。

"马泽敏说,当年村里还设立了"官庄村季羡林教育奖励基金",凡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500元;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       位于季老的故乡康庄镇政府西南约300米的临清市康庄希望小学,前身是康庄镇中心小学。

2007年4月,季老将个人积蓄的25万元捐赠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委托该基金会将这笔资金捐赠给有需要的学校。

经过细致考察,这笔善款被捐赠到了他的家乡,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筹资建设了该校的教学楼。      建馆      季老连称自己配不上       走进季羡林先生资料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季老雕像,庄重严肃而又不乏亲切感。

馆内陈列着季老童年生活的场景、故居、童年嬉戏的水塘、场院,在济南、北京求学及留德十年的历程等大量文字图片,季老一生学术成果及所获国际国内多种荣誉摆满了书柜。

      季羡林先生资料馆馆长孟凡亭从建馆开始,便一直担任馆长一职。

他告诉记者,1998年2月,临清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一致同意创建"季羡林先生资料馆"。季老得知消息后表示"受之有愧,辞之不恭"。       孟凡亭介绍说,1998年建馆时,季老保存的不同时期的三百余张照片,包括留学德国、出国访问时的留影,参加各种会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