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设计泰斗艾斯林格与清华大学博导柳冠中畅谈工业设计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工业设计,很多人仍感到陌生.究竟何为工业设计?其实,小到我们插花的花瓶.手里使用的相机,大到家用空调.冰箱,无一例外,这些产品里面都蕴含着工业设计的理念和秘

提到工业设计,很多人仍感到陌生。究竟何为工业设计?其实,小到我们插花的花瓶、手里使用的相机,大到家用空调、冰箱,无一例外,这些产品里面都蕴含着工业设计的理念和秘密,可谓是工业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国家重视工业设计,不仅给民众的生活带来舒适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更够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下面是艾斯林格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的座谈式专访,东西方工业设计领域的泰斗哈姆特畅谈了工业设计。

记者:对于工业设计的内涵,请问两位大师如何理解?

柳冠中:设计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当下大多数人所说的"设计"一般是指具体的设计、产品,如苹果电脑,或者新型手机。但要问到设计的内涵,恐怕着眼点不能仅在产品上,而更应关注产品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设计看起来是小的技术改变,其实是一种突破。

也就是说我们要的不是手机,不是电脑,要的是衣食住行用的方便,而这个方便还要加一个前提,这个方便必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合理和健康,而不是奢侈,去浪费,去占有,这是我们设计师的理想,也就是设计是协调技术、经济和人类未来的一个调整点。这也反映出设计是一种对人自身和生活方式的尊重。

从更广层面上讲,设计不仅仅是小产品格局,而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工业设计更深来讲是一个战略问题。设计的理念,根本上所强调的不是占有,而是使用,鉴于资源的稀缺和有限,现实世界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而,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是设计的根本含义。

艾斯林格:所谓设计,我认为就是要以服务人类为目的来设计新东西。设计师必须能设计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比如说大家提到的苹果,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都是苹果的外观,但是苹果最早设计出来确实是为了满足相应用户的需要,在我跟乔布斯合作之时,我们最先达成的共识就是要创造一个能改变人类生活的新产品。

确定了要设计新的产品,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一些很具体的用户体验问题,如产品外观应怎么样,我们设计出的产品是想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就需要放眼产品的未来功能。在我们看来,对专业用户来说,我们设计出的电脑应该十分简便,可以放置在桌上,就像一个人,用户可以跟它对话,同时,电脑对于那些非专业用户,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人类应当不断探索,利用技术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是人类追寻技术,应该是技术追寻人类。同时作为设计师,应该设计对人类有价值的产品,绝对不能浪费资源制造没有意义的产品。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和资源稀缺性。我的观点是,好的设计不仅改变了社会,也使得企业在获利的同时更多了一些人性化的思考。

记者:在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二位大师认为,究竟是设计更重要,还是制造更重要?

艾斯林格:我认为二者都非常重要。一个产品设计出来后,需要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将其生产出来,实现真正的社会化生产,才能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如果仅仅是设计,如为时尚杂志或者电视节目而进行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小。

以苹果和我们设计团队的成功合作为例,双方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不仅对科学进行了有力探索,更将科学正确运用到了现实中来。一句话,所有好的设计都是商业公司与科学技术发明的完美结合。总之,设计是很重要,但是制造和生产也不可或缺。公司、设计师是不可分割的合作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不完全等同于艺术,艺术只是设计的一部分,设计一定要实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柳冠中:目前很多人在这个观点上存在思维误区,总是把设计和制造分开,设计如果不能够被落地,这个设计没有用,是一个梦想;如果光会制造,没有远大的想法,所谓制造只是加工。

我们经常说技术是参数,这个参数哪来的?是人的需求,设计把人的需求破译了,提取了参数,由设计实现了。因而,产品的设计标准实际上是人的需求转化的结果。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设计这个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横向的综合联系,联系需求、联系制造、联系销售,联系今后的再生产或回收,消除污染。设计的优势和魅力也在此,不要光是专,一定要综合,综合是人类最重要的智慧。

记者:事实上,中国作为工业大国,"中国制造"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中国创造"还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请问柳冠中教授,您认为工业设计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柳冠中:现在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这个愿望绝对没有错。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在"制"上面有很大的欠缺,但是"造"上面没有问题。目前中国是一个加工型制造大国,所以真正要成为一个创造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那就是我们要真正自己的"制",要在向祖先学习的同时真正消化从外面引进的东西,不断完善自己。

这也是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制造自然就能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对于如何真正实现"中国制造",我的观点是,首先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解决了,创造就在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传统创新。

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企业首先要重视工业设计,比如要有不同于以前的自己的生产和工艺标准,并不是在原来生产线上进行"小打小闹"的改革,在"传统创新"方面,全世界有两个国家做得很好,一个德国,一个日本。

在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价格竞争的层次最低,其次是技术竞争,再次是品牌竞争。而最聪明的人就是做制订标准的人和游戏规则的人。现在中国不是制订游戏规则的,中国经常按照人家的规则做事,长此以往,对中国的发展极为不利,国外有的,中国有,国外没有的,中国永远没有。这样的话,中国是很难实现"中国创造"的。设计的本质是要"预见未来",只有通过好的设计,才能推动中国制造的长远发展。

链接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198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其教学、学术和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大批该专业的教学和设计精英、骨干;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哈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曾为苹果、路易威登 (LouisVuitton)、汉莎航空(Lufthansa)、奥林巴斯 (Olympus)、SAP、三星、索尼和维嘉 (WEGA)等公司负责发展全球化的设计战略。

1990年,他成为《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的封面人物,被誉为是自1930年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高科技设计领域的首位超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