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陆飘萍 “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6年4月25日夜,从北京东刑场传来一声枪响,著名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应声倒下.然而,这一幕并非以文罹祸之惨剧的终止.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

1926年4月25日夜,从北京东刑场传来一声枪响,著名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应声倒下。然而,这一幕并非以文罹祸之惨剧的终止。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又遭同样的命运。百天不到之内,两名报界名流相继喋血,令社会舆论大哗,人们悲叹"萍水相逢百日间",哀思寓于不言之中。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浙江金华人,1884年出生,青年时深为梁启超的文章所感染,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并立誓"愿终生以之"。1918年10月他在北京创办《京报》。他以"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为办报宗旨。

他还在总编室手书"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条幅,勉励同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京报》大胆地披露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的卖国行径,曾一度被查封。复刊后,邵飘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锐意革新,在北京报界首创副刊,在《京报》上开辟包括鲁迅主编的《莽原》、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等12种周刊。

这时的北京已是各派军阀的天下,邵飘萍毫不畏惧,他曾对好友包天笑说:"这些军阀鬼鬼崇崇,我们要揭穿他们的秘密"。

1925年12月,《京报》刊登了一版军阀的照片,分别题上"一世枭雄众叛亲离之张作霖"、"鲁民公敌之张宗昌"、"国民公敌之李景林"等字样。"五卅"运动后,《京报》连续发了三次特刊,报道惨案真相,澄清被外国报纸歪曲的事实,并募捐捐支持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4月,奉系张作霖的军队控制了北京。由于邵飘萍以前同样革命军,声援郭松龄倒戈,反对张作霖的"讨赤"主张,并多次指斥其亲日卖国行径,引起张作霖的极大忌恨。1926年4月22日,张作霖派人查禁了《京报》馆,逮捕了邵飘萍。北京新闻界刘煌等13人曾联名上书,请求免除邵之死罪,但无果。邵飘萍遇害后,冯玉祥将军曾感慨万分地说:"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

林白水,福建闽侯人。原名林獬,又名林万里,1874年生,中年以后自号"白水"。他少年时曾怀抱"教育救国"的梦想,1902年和蔡元培、章炳麟等人组织了第一个全国性教育团体——中国教育会,致力于中国教育改良。

在幻想破灭后,他东渡扶桑留学,修法政兼学新闻。1903年回国后即开始筹办《中国白话报》。在他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先后创办10种报刊,5次被清政府和军阀查封,自己也三陷囹圄。

1921年,林白水和胡正之在北京共同创办了《新社会报》,翌年在报上刊登了吴佩孚搬运飞机炸弹和盐余公债黑幕消息,被勒令停刊。复刊后,愤然易名为《社会日报》,后又撰文讥讽受贿议员贿选曹锟总统一事,报馆遭再次封闭。后直至曹锟坐稳总统宝座,报纸才得以继续出版。

《社会日报》的时评均出于林白水的手笔,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透骨见血,涉及权贵私德,不留余地,因此深受读者喜爱。

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北京后,疯狂镇压民主运动,钳制舆论,对于新闻界"言稍不悯其意者,必扑杀之",搞得人人自危。但林白水毫不畏惧,以记者的良知替百姓说话。他曾讥讽张宗昌为"长腿将军"的逃跑行径,引起百姓一片共鸣。张宗昌知道后,怀恨在心,决意杀掉林白水。

1926年8月,林白水的一篇《官僚之运气》,讽刺一心想作财政部部长的潘复"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跟在张宗昌后面,成为为虎作伥的"肾囊"。潘复看了文章后,恼羞成怒,在张面前哭诉一番,张宗昌遂下定杀林的决心。8月6日凌晨,林白水被宪后司令王琦诓骗至宪兵二营,旋被审讯后判为死刑。林白水的好友杨度和薛大可闻讯后曾出面求情,但当"缓刑"的命令传到时,林白水已成屠刀下的冤魂,被枪杀子天桥南大道。

邵、林两位著名报人由于仗义执言,秉笔直书,惨遭军阀屠戮。两人罹难后,身后一片沉寂,直到1928年6月北洋军阀垮台后,北伐军占领北京,人们才得以召开追悼大会,以慰英灵。大会由北京市市长何其巩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