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

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在国内名气较大,且因数十年来足迹遍及海内外,饮誉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医,使许多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在他的照片资料中可见到了许多"洋病人",有澳大利亚的、泰国的、英国的……200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门为周岱翰教授开设为香港病人的特约门诊开诊了,高达百元的挂号费打破了当时广州地区的记录,但预约挂号马上爆满,排不上号的病人都慨叹:以为赶了个早,到底还是来迟了。

周岱翰教授在中国台湾、香港铁杆粉丝甚多,不少已经在周岱翰教授门诊随访10年、15年。1988年一位41岁台湾商人林先生,因舌体疼痛来诊,舌体右侧二分之一处可见1×1.5厘米溃疡灶,溃疡边缘凸起不平呈白腐色,触摸舌体溃疡下有2×2×1厘米肿物,右侧舌下及右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1厘米,诊断为舌癌(鳞癌),因其拒绝手术及放疗,转求助于周岱翰教授。

周岱翰教授诊其为"舌疳",属心脾郁火,热毒瘀结所致,以导赤散、黄连解毒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同时与西黄丸口服、六神丸与双料喉风散外敷,配合哌莱霉素静脉注射,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舌侧溃疡愈合,舌体肿物及肿大淋巴结消失,后患者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康复之后的林先生非常感激,他说:周岱翰教授和古老的中医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满怀感恩地捐献了10万人民币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广东华佗肿瘤研究基金会,后经各方赞助增资至50万元,用于资助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

1997年,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40多岁的ORA因疲乏、消瘦、身体突然变差,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IV期)。于是,ORA所在的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把她送进了澳洲墨尔本大学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住院化疗1年,早期治疗效果好,但一年后复发并多处转移。

医生说对付这种难治性复发性恶性淋巴瘤,最好的办法是到美国进行骨髓移植,但风险很大。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整个家族又一次笼罩在绝望中。眼看ORA的状况一天天恶化,机缘巧合,经人介绍,家人带她不远万里来广州求医。

由于一年多的化疗折磨,病人要求周岱翰教授只用中医药,不用任何西药。面对虚弱不堪的ORA,周岱翰教授以中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最终以中医治疗而临床治愈,该国朝野在庆幸ORA奇迹般康复的同时,无不赞叹中医药的疗效。时光荏苒,近20年来ORA一直未再复发,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她迎来了新生。

继治愈中国台湾的林先生后,一位印尼的晚期舌癌病人不愿切除舌头,本国医生均束手无策,有人带他来找周岱翰教授,他用中西医结合等疗法令病人的肿瘤消失,保住舌头,至今这位病人已经存活十多年。这2例病例刊登在当年的《新中医》杂志上,类似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

周教授是怎么样通过中医药征服这些"洋病人"的呢?"刚接触中医,外国人都心存怀疑。"周岱翰教授说,不像国内许多病人自小就理解并信任中医,他们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看到中医所用的药材,特别是像蜈蚣、壁虎这样的小虫,既感厌恶又十分畏惧。

要喝下用青草和虫子等熬成的苦水,许多"洋病人"非到生命危殆不愿"冒这个险"。但最终病情的好转,又令他们不得不服气。有个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泰国病人甚至从此迷上了中草药,学会了认药看方。

1998年,在周岱翰教授负责的病房里收治一位英国病人鲍勃。1997年12月,他在英国患腹水,被诊断出胃癌,毫无食欲的他身体迅速消瘦。因鲍勃曾到国内投资设厂,在中国朋友的介绍下千里迢迢赶来找周岱翰。6周的治疗过后,鲍勃等病情大为好转,腹水明显减少,胃口恢复正常而归。

接着他又专程从英国赶来接受进一步治疗。这位从小只知道西医的"洋病人"连称自己病情的好转,全亏了这位中国教授和他的中医疗法。回国后,英国医生见到逐渐康复的他都连声称奇:想不到连现代医学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倒让中国传统医学解决了!

周岱翰教授用精益求精的岐黄医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疗效甚佳,蜚声海外,常常吸引不少外国政要前来求治。越南毗邻我国南方,乙肝发病率与两广地区接近,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2007年越南一外交官确诊肝癌后,历经越南国内及新加坡等求治,效果不佳,腹胀、下肢水肿逐渐加重,前来请周岱翰教授为其医治,经过细观脉症,内服外治并用,效验甚佳,2个月悉心医治,腹水及下肢水肿均消,病人满意地带着中药回国调养。

同年11月该国国会副主席阮福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慕名前来住院治疗。

经周岱翰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悉心治疗,阮福清病情好转,腹胀缓解,精神和体力明显改善出院。临行前阮副主席向院方表达了他对周岱翰教授及相关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的敬意,对中医中药疗效显著的喜悦,赠送印有越南国徽的瓷器以表谢意。后来越方再邀周岱翰教授前往会诊,阮副主席情况良好。

此后,不少越南病人前来我院求医问药,越南政府也派出一大批留学生前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中药。来我院学习的留学人员回国多有建树,有的成为医学院、各卫生医疗机构的科主任等中坚力量。2009年9月越南同奈省政府还专门组织代表团前来我院参观访问,直接增强了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力,加深两国间交流与合作。

周岱翰教授救治国外病人的经历,无意中成就了一学生的姻缘,成为他学生婚事的牵线人,一时传为佳话。2003年7月的一个炎炎夏日,周岱翰教授在门诊带着他的弟子陶博士认真地诊治一名慕名前来的香港肝癌病人,因为病情重,就把这病人安排入院,住进了陶博士主管的病床。

病人在周岱翰教授的用心调治、陶博士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日渐减轻,患者及家属都满怀感激,他们暗暗喜欢上了勤奋好学、认真踏实的陶博士。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属对这位年轻的博士的好感日益增加,2005年,在病人病情再次恶化入院之时,患者弥留之际要求他在国外读书的女儿回国见面,介绍相识,并最终结为夫妻。虽然病人已经逝去,但这一段美满的姻缘却定格在时间记忆当中。

半生讲学路,弘扬岐黄术

作为中医学教授,周岱翰是较早走出国门,登上西方高等学府讲台的中医学者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到国外交流讲学是十分难得的事情。那时的"周医生"已在国内学界崭露头角,1978年他开始建肿瘤科研组,筹备肿瘤专科门诊,1979年编写了《常用抗癌中草药》,其中收录包括人参、黄芪、肿节风、山慈姑、断肠草等50多味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

在他专注于医学精进,技巧娴熟的同时;声名与口碑已在病人及同行中口口相传而悄然远扬于海外。

1979年,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与香港中文大学邀请邓铁涛、周岱翰等教授到中国香港参观"中国草药药剂展览"并作有关专题学术讲座,邀请函辗转多个部门,几经艰难与周折,终于促成了此次学术交流,成为国内第一批赴港澳地区讲学的中医生。

当时国内的学术气氛和生活条件仍相对艰难,在港的同乡、同学力挽其留港工作,许以各种优厚条件和资源,周岱翰教授不为所动,坚持回来,也正是有了这份坚持,才有后来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门诊、中医肿瘤专科、肿瘤教研组,到肿瘤研究室、肿瘤研究所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80年代后,周岱翰教授就多次被邀至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大学、研究院等进行讲学。1997年5月,香港泰山功德会邀请由当时中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带领的中西医肿瘤名专家到香港义诊,周岱翰教授主持"中西医肿瘤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讲座,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

由他设计并提供处方,香港医院管理局主持的全港第一个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在泰山功德会门诊部启动,为此泰山功德会还专门赠送奖牌"发扬大爱,减癌救人"。

香港多个学术团体,包括香港大学、浸会大学等都反复多次通过各种形式邀请前往讲学及科研协作延续至今。

除港澳台外,周岱翰教授在东南亚乃至国际学术界都有甚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1990年应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专题演讲。1992年~1995年间,多次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讲学。每次在这些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都会受到当地华人社团、媒体的热烈欢迎。

1992年,周岱翰教授应马来西亚海鸥集团的邀请,到马进行参观考察并专题讲座,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南洋商报》,以连载的方式对周岱翰教授进行专题报道。2010年11月到泰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泰国日报》也以专题形式进行刊登。

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周岱翰教授数十年来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出国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等地。1996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邀请周岱翰教授访问澳洲,并受聘为该校中医系博士生导师,在国际讲台上谈阴阳、讲伤寒、论气血、辨虚实,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推动港澳台、海内外的中医药学术交流

周岱翰教授在外访、讲学之时,亦致力于推动科研规范化,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医临床实践,致力于这些理念在全世界中医学界推广,把相关研究成果与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1984年~1990年他被聘为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顾问,与当时的香港医管局行政总监(现在的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先生进行了长达6年的科研合作。

他坚信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亦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需要用目前能被接受的词语和方式去解释,让不懂中医的人了解、认识、认同这一优秀文化。

周岱翰教授倡导中医治癌和中西结合治疗肿瘤,在西医与中医严格对立的香港,缓和了业界分歧。在2003年召开的粤港澳肿瘤大会上,第一次让香港的西医和中医同坐在医管局讲台上一起讨论,为后来的各大学医学院开设中医门诊部、中医学专业,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正因如此,周岱翰教授在港澳台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粉丝无数,在他负责的门诊或病房,经常能看到很多从港、澳前来求治的病人。

周岱翰教授倾力促进粤港澳之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从2003年在港召开首届粤港澳肿瘤大会开始,每两年在三地中召开一次,200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的第三届肿瘤大会,参会人数近千人,来自全国各地、粤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不同国家的专家,共同进行研讨学习,覆盖面广,影响力巨大。

周岱翰教授提出:"中西汇通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通过学术交流,临床研究,落实到每一个病人的治疗决策中,对粤港澳地区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走出去的同时,周岱翰教授还重视把"洋"专家请进来,让他们真真正正地接触中医、感受中医。2005年9月,一篇采用纯中医中药方法根治癌症病人的报道,引起杰弗瑞D·怀特博士的高度重视,杰弗瑞D·怀特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癌症补充和替代医药办公室主任。

为了解患者的真实性,他亲自打电话给文中的肺癌患者,包括已治愈的ORA女士。

当他从患者口中证实此事后,十分惊讶,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中医中药居然能将其治愈,怀特博士非常兴奋,他立刻通过文章作者,找到了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的周岱翰教授。他们在电邮中交谈甚欢,周岱翰教授邀请怀特访问广州,并获欣然应允。

2005年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示教室内,经周岱翰教授治疗的近20位治愈或带瘤生存的患者,与怀特博士座谈。怀特博士在称赞中医中药的疗效之余,连问:"中医药治癌是怎样取得效果的?"周教授解释说,中医的理念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毒发五脏,是内脏问题在局部的表现,是多原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中医的毒是指病邪、病因、病的结果、药物毒性等,中医治病的特色是以人为本,从整体观进行,在诊断、治疗时,不只是看到疾病,而是看到整个人,并根据脏腑的虚实、哪个脏腑存在问题、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这次访问,怀特博士开始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这次访问意义深远,也才有了后来邀请周岱翰教授及北京、上海等中医肿瘤学者访问美国,并在NCI召开中西医肿瘤协同作用研讨会,推动NCI设立中医治疗肿瘤专项基金,研究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对外治、针灸等方法治疗癌症的相关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无独有偶,2008年9月的一天,肿瘤科迎来了美国肿瘤医学评论家拉尔夫·摩斯教授(Ralph W. Moss, PhD)及他的助手一行三人。拉尔夫·摩斯教授是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补充和替代医学顾问团的创始人,担任多个科学研究组织的顾问。

他们参观了肿瘤科住院部,访问了病例,并听取介绍肺癌、肝癌、大肠癌的中西医综合诊治规范。美国同行对益气除痰法治疗肺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摩斯教授对中医"痰"的概念产生的疑问,周岱翰教授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医"痰"的实质——水液代谢障碍,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结果的双重身份。

同时还对摩斯教授一行提出的方案设计、中西药物选择、临床中医师的培训模式、动植物中药的分类、针灸治癌等一系列问题给予科学而严谨的回答。

会谈中,周岱翰教授言简意赅地指出,中西医治疗肿瘤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着重于治疗"病人的肿瘤",强调局部;中医立足于治疗"得肿瘤的病人",重视整体;这也是目前的疗效评价标准为什么难以评价肿瘤中医药疗效的原因之一。

手术、放化疗都是针对瘤体的治疗,中医认为局部的病变影响到人的整体,即在中医的"精、气、神"上皆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带瘤生存",口服、静滴、外敷的各种中药制剂,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周岱翰教授、摩斯教授不约而同地表示出,今后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意愿。

授徒境内外,桃李满天下

周岱翰教授不但是中医肿瘤学学科的引领者、开拓者,同时他也是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先行者、他不断探索和践行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路子,注重理论教育、专科培训、中医师承多种方法结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周岱翰教授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跟师学徒等不下60余人,培养国内博士32名,境外博士9名(中国香港4人,中国台湾3人,澳洲与越南各1人),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有的留学生语言不通或中文基础薄弱,周岱翰教授通常会让国内的师弟妹们,在语言和生活上给他们最大支持和帮助。在学业上,周岱翰教授对留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周岱翰教授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规范教材《中医肿瘤学》的主编,他亲自为学生上课,他注重研究生的"跟师"学习,要求每周到门诊跟诊。

周岱翰教授说:病人来我这里都是抱着求生的热望来的,他们既是肿瘤患者,亦可能是内科病和精神创伤患者,我得想办法让他们过得好些。

医者仁术,要治疗躯体疾病和呵护心灵。他要求自己治病做到三满意,自己满意(尽心尽力),病人满意(缓解身心病痛),社会满意(医德良好)。每次出诊,常要加号至三十多个病人,周岱翰教授从早上看到下午或是中午到晚上,这也是为什么周岱翰教授一号难求的原因。

除了门诊,周岱翰教授还经常带留学生弟子们查房,反复训练、巩固,在强化中医基础的同时,更要求他们对行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有所了解。周岱翰教授经常对留学生们说:虽然你们是留学生,但是你们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仍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的学位证,你们不但要在临床上学有所成,在科研方面也得有所收获。

古语所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正是周岱翰教授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真实写照。

留学生已经有不少学成回国,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如澳洲的梁利明博士,已为西悉尼大学中医系教授,因为有他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才有前面所述怀特博士访华和科研协作的一段佳话。越南刘长青博士现任越南国家传统医学研究院肿瘤科主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业已成为海外中医肿瘤学新的传播者。

老骥伏枥,矢志奋蹄,博学厚德,精诚济世,医技衷中参西,学识推陈致新,"70"后的周岱翰在医疗、教学、科研上拼搏半个世纪,现在仍然坚持在抗癌临床第一线,期盼着精心培育的"中医肿瘤学"茁壮成长,"墙内外"春色满园,硕果累累。(李穗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