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治愈癌 中医药抗癌的领军人物??记我的导师周岱翰教授 文/张恩欣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张恩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恩欣简

                                                         张恩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恩欣

简介:周岱翰国内著名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兼任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博士导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经验指导老师,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中医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癌症》等多家杂志的编委。

获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对中医肿瘤学科发展颇有建树,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平素勤于耕耘,学识衷中参西,提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为临床的绳墨,治学师古不泥,首倡肿瘤放疗后的“放射病”按“热毒”论治,拓展了温病学说的内涵,在国内提出了中医治癌“带瘤生存”的理念,以利于延长生存时间,促进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合理化与人性化治疗。

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并研制鹤蟾片、清金得生片等治疗肺癌。2012年2月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他力推中医肿瘤科研规范化,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中医科研实践,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肿瘤治验集要》、《中医肿瘤食疗学》、《临床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学》等学术专著8部。从1986年主持 “鹤蟾片治疗肺癌的研究”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后,承担国家“八五”、“十五”、“十一五”各项科技攻关课题,开展前瞻、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中医治肺癌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多次荣获大学、省中医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多项奖励。由于治疗肺癌的突出成就,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他为弘扬中医学术而不遗余力,2005年在国内大学率先开设中医肿瘤学本科教育,主编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出版国内第一部中医肿瘤食疗专著《中医肿瘤食疗学》等。200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周岱翰优秀博士论文奖”。

1979年成为国内首批赴香港讲学的中医师。多次应邀外出访问或讲学,遍及港澳台、东南亚、欧洲、澳洲、日韩及美加等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替代医学办公室主任怀特博士慕名访问广州中医药大学,促成2006年NCI邀请周岱翰及国内学者赴美讲学,为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是就是在中医肿瘤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周岱翰教授,一个致力于传统中医药征服人类第一杀手的临床大家,一个中医药抗癌的领军人物。

中医临床大家,致力于让癌细胞改邪归正、走向灭亡

2002年国庆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为香港病人开设的特约门诊开诊了,高达百元的挂号费打破了当时广州地区的记录,但预约挂号马上爆满,排不上号的病人都慨叹:以为赶了个早,到底还是来迟了。据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他们都是慕该校首席教授、中医肿瘤学家周岱翰之名而来的。

提起周岱翰教授,中医肿瘤学界无人不晓,患者中间更是有口皆碑。2011年的一天,刚出门诊的周教授被一群脚步声打拢了,因为为了专心诊治病人,他一向要求诊室安静。这群“不速之客”是谁呢?原来呀,他们是周教授的一群特殊的患者,10几个生存期超过10年的患者来给周教授献花,每年他们都会相约一起来看望共同的救命恩人,他们之中有肺癌病人,有肝癌患者,有乳腺癌患者……个个成为鲜活的生命奇迹!

周教授的门诊号一号难求,也就一点不奇怪了,往往都是排在三、四个月之后。

他为了细心诊治,每次限号三十个病人,有时门诊从下午2点多,延续到晚上9点多,他的病人病情尤其复杂,周教授常对所带研究生说:找我的病人,“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大多数是中晚期的、耐药的、复发的、全身转移的,因此,对待每一例病人都要了解一大串的病史,治疗经过,根据全身状况、局部肿瘤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

他教育学生,诊治病人要做到三满意,即患者满意、自己满意、医院满意。患者哪里不舒服都要看到哪里,摸到哪里,闻到哪里,全面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他对患者无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处处彰显中医临床大家风范,在患者中享有崇高威望,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

中医治癌到底有何优势?周岱翰多次回答这个问题:“大概70%的癌症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身体状况欠佳,体质差的患者西医根治性的局部治疗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中医注重调节整体、辨证施治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

”周岱翰解释说,中医辨证施治既看肿瘤又顾及整体?以整体的状况决定消瘤的措施。虽然目前抗瘤中药抑瘤效果多数不及化学药,但辨证治疗常常能使患者“带瘤生存”,最终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

中医治癌的原理,一方面运用中药调理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识别和杀灭癌细胞,使癌细胞走向灭亡;另一方面可以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也就是说,癌细胞可以“改邪归正”。这些理念逐渐为临床接受并获得广泛验证。

中医肿瘤学科创建者,让中医肿瘤学走进大学课堂

1978年始,先后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教材和大学选修课??中医肿瘤学讲义,1982年至1984年举办了3期广东省消化系统癌瘤专科班,为全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一百余名中医治癌骨干。1985年起在大学主讲《中医肿瘤学》选修课程。

2005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第一家开办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让中医肿瘤学走进本科生、研究生课堂,至此医疗、科研、教学三驾马车齐心协力带动中医肿瘤学术一路前行。这也成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周教授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他曾对科室的人说:医疗、教学、科研的台子我搭起来了,轮到你们这一代“唱戏”了,这是一个开拓者的学术期望!

200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周岱翰优秀博士论文奖”,被遴选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主编,先后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12名(研究生来自澳大利亚、越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称号。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指导学术继承人3名,获2006年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周岱翰名医工作室,他又有了传承中医学术的新舞台,在这个名医工作室里,周岱翰教授寄语中医后学者:“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老师您太忙了,太累了,也该歇歇啦。”很多学生担心老师的身体,周教授总是微微一笑地说:我何尝不想喝喝咖啡,听听音乐,但还有很多病人等着看,还有很多学术问题需要学习、研究。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周教授的口头禅。

倡导中医肿瘤科研规范化,让循证医学、转化医学走近中医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开发项目。以前西医看不起中医,不少人对中医有误解,是因为中医在表达和表述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无标准、无规范。现在我们提出中医治肿瘤的诊断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要科学地阐明抗癌机理,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人民。

”基于这样的认识,1996年周岱翰教授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会长后,一直着手进行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他组织专家从事诊断量化、辩证分型标准规范及疗效标准规范等工作。

在诊病之余,他每天翻阅所订的10几本中西医杂志,他对学生所讲的学习策略是“中医抓经典,西医抓前沿”,很多年轻医生回味周教授在病例讨论时,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对西医进展的追随,常常让年轻一代自叹弗如而深受启迪鼓舞。

在科研上,他领导科室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中医肿瘤研究,主持的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开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理,有据、有节”地证实中医治癌特色与优势,并创立了适合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的“实体瘤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在同行应用中引起极大的学术共鸣。

中医教授“征服”洋病人,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这位在广东土生土长的中医教授不仅是在国内名气大,近十年来足迹更是遍及十多个国家,饮誉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华侨找他就医。他中西结合的疗法使许多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连一向只信西医的“老外”都竖起大拇指:服!在周岱翰教授的照片资料中可见到了许多“洋病人”,有澳大利亚的、泰国的、英国的……

1997年,神奇中医救了东南亚某国政要女儿的命。40多岁的琳达(化名)是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1997年,她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身体突然变坏。经医生诊断,被确诊为难治性复发性恶性淋巴瘤。于是,琳达所在的东南亚某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把琳达送进了墨尔本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但一年后复发。

医生说对付这种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最好的办法是到美国进行骨髓移植,但风险很大,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整个家族又一次笼罩在绝望中。

眼看琳达的状况一天天虚弱,机缘巧合经周教授在澳洲从医的一个学生介绍,家人带她不远万里来广州找到周岱翰教授,周教授以中草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最终以中医治疗而临床治愈,该国朝野在庆幸琳达奇迹般康复的同时,无不赞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刚接触中医,外国人都心存怀疑。”周教授说,不像国内许多病人自小就理解并信任中医,“洋病人”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看到中医所用的药材,特别是像蜈蚣、壁虎这样的小虫,他们既感厌恶又十分畏惧。要喝下用青草和虫子等熬成的苦水,许多“洋病人”非到生命危殆不愿“冒这个险”。但最终病情的好转又令他们不得不服气。有个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泰国病人甚至从此迷上了中草药,学会认药看方。

作为中医学教授,周岱翰登上了西方高等学府的讲台,谈阴阳、讲伤寒、论气血、辨虚实、出著述、收弟子。他曾被香港医院管理局聘为中医顾问研究员,甚至还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正是由于周岱翰教授这样一批中医学者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医治癌的作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纷纷成立了专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