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汪道文 同济医院 “外引内培”培育医界领军人物

2017-1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工程中,同济医院共有8位医学领军人才榜上有名.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9日, 8位培养对象及其团队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等,在医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项目.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按我省的要求顺利完成"三年计划".    陈安民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在生物材料及人工关节.生物力学.骨肿瘤.脊柱外科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工程中,同济医院共有8位医学领军人才榜上有名。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9日, 8位培养对象及其团队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等,在医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项目、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按我省的要求顺利完成“三年计划”。

    陈安民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在生物材料及人工关节、生物力学、骨肿瘤、脊柱外科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突出成绩。

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庆大—PMMA珠链,并被载入经典专著《黄家驷外科学》,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成功带前倾角人工关节,被临床广泛采用,在植入性生物材料缓释体治疗骨肿瘤获得重要成果。在脊柱外科及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对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施行过各类手术1万多例,含肝癌手术6000多例。

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同,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王伟

    双博士学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同济医院副院长、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多年来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取得大量成果。近几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被路透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

    马丁

    博士生导师、妇产科主任。擅长妇科肿瘤及普通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妇科手术、腔镜手术技能精湛,是国内卓有成就的著名妇产科临床专家之一。国家妇科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汪道文

    现任内科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高血压研究所所长、转化医学中心暨基因诊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带领学术团队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疾病规范化治疗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以基因诊断与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医疗。在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婴儿黄疸和大血管疾病等基因诊断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宁琴

    博士生导师,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感染科主任、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致力于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基础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重大项目等多个国家级课题。获教育部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全国多中心成功开展系列慢乙肝患者多靶点联合治疗新方案研究。

    罗小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遗传代谢病诊断中心主任、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5 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带领团队牵头成立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心和全国遗传性代谢缺陷病高危筛查诊治协作网络,初步在全国建立中国糖尿病患儿管理网络等。

    叶章群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泌尿系结石学组组长、湖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编专著10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结石及泌尿系肿瘤,在全国率先开展泌尿系统肿瘤的冷冻消融治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2000年,同济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的目标,从此,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外引内培”模式致力于培养医界领军人物,助推医院国际化进程。

    16年过去,随着引进与培养人才的开花结果,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连续4年突破百项,国际SCI论文引用次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肝脏外科陈孝平教授荣膺我省唯一的医学院士,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茅,“同济现象”令人瞩目。

    今天,首届同济医院海外青年学者论坛在汉开幕,汇聚海内外医学精英,传播医学新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未来医界人才。由此,同济医院启动全球医学人才招募项目,面向世界广揽英才。

    国际CAP认证的同济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陶继东 摄

    医院实力的比拼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外引内培”意味着,院外引进,院内培养,两手并重,相互打通。 

    医院定位高远,打造大师级人才,遴选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力争经过3—5年,培养出2—3名具有冲击院士实力的人才。

    “外引内培”培育出人才发展的沃土,不断涌现医学领军人物。去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举行,同济医院肝脏外科陈孝平教授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的当选,实现了裘法祖院士后湖北省医学院士零的突破,成为我省目前唯一的医学院士。

    “湖北武汉地区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涌现更多的医学院士。”陈孝平说。

    的确,在“外引内培”政策推动下,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工程中,同济医院上榜专家多达8人,该院已形成强大的医学人才梯队。7800多名职工中, 231名曾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等等,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

    陈孝平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他开创性地提出了两大理论,提出新的肝癌分类;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3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1项肝移植术式,他的原创贡献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陈孝平提出,当医生要做到“三不计较”,不能计较时间,事业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医学更是经验之人学;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不能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对生命怀有敬意的人才能甘于这份平淡。这也是同济医学人才的共识。他认为,正是同济医院重视人才的氛围,给了他沉下心做事的环境。

    培育沃土 实现湖北医学院士零突破

    1872-1978上百年间,全中国留学生只有13万。而1979年到1999年,改革开放20余年,跃升到34万, 2000年到现在仅16年,则暴涨到370万。

    伴随着大时代人才流动的舞台,同济的人才引进从未止步,早在2002年,就制订《海外人才引进办法》, 2012年再次进行修订。

    “祝新年快乐!”每年过节,许多海外学子都会收到来自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问候。

    199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马丁选择去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继续深造,研究方向仍是他在国内主攻的宫颈癌、卵巢癌。7年后的1997年,他选择了回国。 “几代同济前辈背负起的责任,我无法辜负,不能辜负……”还有同济对海外学子的那份牵挂,让他无法忘怀。 

    很快,同济医院就将15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交给马丁,并让他担任妇产科一把手。异议接踵而至,同济医院负责人态度明确,人才回来了,就应该放手让他干。

    如今,马丁在自己的舞台上刷出亮丽的成绩。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指南,深入系统研究导致宫颈癌的分子机制,对制定我国宫颈癌防治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湖北省的医学领军人才,2014年底,他带领的妇产科成为国家妇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在同济医院,像马丁这样的归国人才形成“海归群”,同济如同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医学人才不断加入。

    从2009年至今,同济医院到岗的海外高端人才合计15人,人才引进带来丰硕成果。申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已达19个,申请项目经费高达1440万元及40万美元。

    不拘一格 让引进人才放手施展

    众多“海归”扎根,同济的人才磁场如何造就的?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同济医院原党委书记、原院长陈安民给出这样的回答:“留住人才,需要待遇,更要感情,更重要的是靠事业。” 

    1998年,汪道文教授学成归国。他积极带领团队医师撰写科研课题标书,在他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仅在2015年就成功申请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项。此外,2015年还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项,并继续加大专利成果转化力度,目前正在进行体外试剂临床前的验证阶段,进展非常顺利。

截至2015年10月,他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总影响因子超过51。  

    汪道文积极带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基因诊断技术在形成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扩增检测项目,其检测技术已形成一定规模,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吸引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来医院观摩学习。

在汪道文的积极影响与鼓励下,医院心血管内科除了保持往年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规模化外,今年还开展了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在全院乃至全国学科发展中起到很好的引领与标杆作用。除此之外,2015年该科室申请并获得“武汉市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称号,带领学科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00年,被称为“同济居里夫妇”的罗小平、宁琴夫妻俩形成共识,回到武汉,决心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为中国患者服务。回国前夕,医院已把罗小平晋升为教授———人尚在国外,职称问题就解决了,这在该院还是首次。时值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在医院的支持下,夫妻俩双双申报成功。

    宁琴教授打破经治慢乙肝患者的免疫耐受,使其取得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疗效,从而取得理论上的突破;成功建立并实施难治性慢乙肝临床抗病毒治疗新方案;成功获得预测疗效的病毒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及预测模式(BGT,RGT),成果引起全球关注并在全球范围推广;阐明了新方案下与疗效相关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新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罗小平教授开创性地开展了中国遗传代谢病筛查与诊治技术规范化研究,在国内率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诊断遗传性代谢病,建立了较完善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生化、细胞及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和防治体系,牵头成立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心和全国遗传性代谢缺陷病高危筛查诊治协作网络,提高了国内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国内遗传代谢病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较大地推动作用。

建立中国糖尿病患儿管理网络,开展多项药物临床试验。

    2014年,王从义辞掉了在美国的所有职务,全职回国,担任同济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生物样本库科室主任。“我回来,是因为一分感动,更是因为在国内能做我想做的事”。

早在2009年,同济医院负责人就到他在美国的家中,参观他的工作环境,与他促膝长谈了两天,诚意相邀,那时他已经是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佐治亚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为这份感动,王从义陆续放弃了在美的部分职务, 2014年,他完全放弃在美工作。

王从义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主要从免疫及表观遗传角度解析代谢性疾病的调控及病理机制。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用于糖尿病高发的国内。他将自己的60份动物模型悉数带回,在同济医院建起一流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生物样本库。

    医院负责人随时倾听回国人员的想法,帮助他们实现回国后的抱负及计划。医院还主动帮助人才申请项目课题,邀请院内身经百战的专家,指导他们进行“预答辩”,不厌其烦。

    从事超声影像的崔新伍被引进回国,申请百人计划项目。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不适应国内的答辩模式,医院安排重量级的专家为他进行了3次“预答辩”,帮助他将素材串成系统有序的标书展示在评委面前。

    崔新伍非常感动,他说,国内有些地方认为从事超声影像研究就是做B超的,并不重视,而同济医院在每个细节上都很关心人才。

    事业留人 形成强大磁场效应

    金钱只能诱惑人,事业才能吸引人。同济医院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优秀人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同济医院院长徐永健说,激励政策根据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量身订做,形成完善的链条。首先把人才送出去,提供“国际交流基金”,资助中青年骨干赴国际排名前一百的大学、医院、研究机构从事科研、临床进修。回国后再提供“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保证人才回国后能够有效衔接研究项目。

    这是针对一年以上长期项目,考虑到短期项目,设立“新临床新业务基金、国际新技术基金”等,3个月甚至短至一个月以内,瞄准国际一流的临床业务,派出团队学习。

    医院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必须有一年的国外学习经历。医生们笑称,要么学成回国,要么在出国的路上。

    如今,位于蔡甸中法新城的同济医院科研大楼拔地而起,虚位以待全球医学人才。科研大楼实行首席研究者制,由首席研究者负责整个课题,医院启动相应经费,配备科研助手等。

    国际上众多医学临床指南,很少有中国人的声音和资料,同济医学人才的研究将改变国际指南,让成千上万的中国患者受益。

    同济医院一年480万的门诊量,近10万的手术量,大量的临床病例为从事医学研究者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来到同济的医学人才将大有所为,利用临床上的一手资料,将其研究转化成医学成果,再运用于临床。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吴菁表示,兴人才战略,立百年品牌,“内培外引”不仅为同济医院构建水平一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更为华中地区、乃至为全国培养一流的医学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