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教授带瘤生存 老中医周岱翰说:“带瘤生存”是中医疗法的优势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岱翰曾经的 " 肿瘤患者 " 现在生活得很好.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张秋霞报道 昨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 60 周年校庆之时,广中医一附院召开了 " 周岱翰从医 50 年学术研讨会 ",回顾总结了今年 75 岁的周老半个世纪来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而今,年逾古稀的周老仍然退而不休,活跃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周教授介绍说,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 " 带瘤生存 ".

周岱翰曾经的 " 肿瘤患者 " 现在生活得很好。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张秋霞报道 昨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 60 周年校庆之时,广中医一附院召开了 " 周岱翰从医 50 年学术研讨会 ",回顾总结了今年 75 岁的周老半个世纪来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

而今,年逾古稀的周老仍然退而不休,活跃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周教授介绍说,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 " 带瘤生存 "。

" 带瘤生存 " 是中医疗法优势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周岱翰即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肿瘤作为毕生研究的方向。1978 年,他白手起家,开始在当时的广州中医学院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

当时中医肿瘤专科还不被人们熟悉和认知。而今,当年的 " 走廊实验室 " 已发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周岱翰仍然担任所长。周岱翰从全国乃至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认为中医抗癌研究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诊疗标准必须与国际同行接轨,科学地阐明抗癌机理,其学术成就才能走出国门。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 " 带病延年 "" 带疾终天 " 的论述,周岱翰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 " 带瘤生存 " 的观点。周岱翰认为,在 " 带瘤生存 " 的特殊阶段,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而这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周岱翰教授说,中西医治疗肿瘤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着重于治疗 " 病人的肿瘤 ",强调局部;中医立足于治疗 " 得了肿瘤的病人 ",重视整体。他说,手术、放化疗都是针对瘤体的治疗,中医认为局部的病变影响到人的整体,即在中医的 " 精、气、神 " 上皆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 " 带瘤生存 "。

为了患者腿伤后坐轮椅开诊

周岱翰的号难挂是出了名的,他有太多的 " 铁杆粉丝 ",他每周的 3 次门诊,都有大批远道而来的患者。

" 很多患者等了几个月才挂到我的号,不少人是坐高铁、飞机从外地赶来的,我会好好给他们看病。" 周老说。

有一次,周岱翰不小心伤了腿需要手术。手术后还没拆线,就有许多病人不停地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问他:" 周医生,最近怎么没开诊?我们都很想念你。" 为了不让患者苦等,他便推着轮椅上诊室开诊,这样持续了大半个月。

每一位初诊的患者,周岱翰都会非常仔细地询问病情病史,而复诊的患者,他也会仔细讲解各种症状及原因。

周岱翰说,患者多年来的信任和取得的良好疗效,是他最大的动力,也让他每天保持心情愉快。

周岱翰与他的 " 洋粉丝 "。

中医疗法收获许多 " 洋粉丝 "

1988 年,一位 41 岁的台湾商人林先生因舌体疼痛来诊。他舌体溃疡,溃疡下有肿物,右侧舌下及右颌下还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被诊断为舌癌(鳞癌)。林先生拒绝手术及放疗,转而求助于周岱翰教授。

周岱翰诊断他为 " 舌疳 ",属心脾郁火,热毒瘀结所致。经过 3 个月的中医治疗,林先生的舌侧溃疡愈合,舌体肿物及肿大淋巴结消失,一直定期随访,肿瘤都没再复发。

康复之后的林先生非常感激,捐献了 10 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广东华佗肿瘤研究基金会,后经各方赞助增资至 50 万元,用于资助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

周岱翰不仅在国内名气大,且因数十年来足迹遍及海内外,饮誉东南亚等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前来求医,收获了许多 " 洋粉丝 "。

1997 年,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 ORA 疲乏、消瘦、身体突然变差,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IV 期),化疗一年后复发并多处转移。后来,家人带着她不远万里来广州求医。面对虚弱不堪的 ORA,周岱翰以中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近 20 年来,ORA 一直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