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英唱段 张宝英桃花庵 豫剧《桃花庵》选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宝英追随崔兰田四十余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艺术的风格,得其真髓,并运用自如,把崔派艺术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声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

张宝英追随崔兰田四十余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艺术的风格,得其真髓,并运用自如,把崔派艺术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声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象不象老师"。她这样发展、创造崔派艺术,正是依照崔兰田当初对她的教诲:"跟我学戏,不要追求象不象我,要用我教你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琢磨、去创造。

我希望你将来能超过我。"在老师的支持下,宝英广泛吸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秦腔的《游西湖》、豫剧陈派的《宇宙锋》、上海越剧院的《阳告行路》,不同剧种的表演艺术对她的熏陶,不同流派、名家对她的指教,使宝英在唱、做、念、舞等各方面都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打下了厚积薄发的基础。

一个演员不怕没有机遇,就怕没有本事。有些 条件较好的演员,不是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不拼搏、不苦斗,失去了机遇,最终昙花一现,难成大器。

在张宝英四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始终贯穿着痴情不渝、勤奋苦练、谦虚好学的精神。张宝英成功的要素之一即能及时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势。

豫剧《桃花庵》是一出根据传统戏《桃花庵》整理、改编的戏曲艺术片。豫剧《桃花庵》是豫剧豫西调名家崔兰田的代表剧目。戏剧故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书生张才三月三西湖望会,一去十二年袅无音讯,其妻窦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欢,望眼欲穿。

过街楼偶遇一顽童,相貌酷似张才,便认为义子。无巧不成书,大街又见一卖衣老妪王三思,所卖之物正是其夫离家之时所穿兰衫,追问根由才得知,张才于十二年前已故;悲伤之余,又得知张才望会期间曾与桃花庵尼姑陈妙善有私,并生一男,因庵中无法抚养,遂交于王三思转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