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张宝英 张宝英对豫剧“崔派”表演艺术的贡献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宝英,女,豫剧表演艺术家,她的唱腔浑厚浓郁.深沉细腻.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大方.超然脱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不仅是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

张宝英,女,豫剧表演艺术家,她的唱腔浑厚浓郁、深沉细腻、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大方、超然脱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不仅是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誉为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第一青衣”。张宝英不仅是崔派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同时在豫剧发展史上也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是近代豫剧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旦角演员。

一、潜心研习,继承“崔派”艺术传统

    张宝英1959年正式拜崔兰田为师,追随崔兰田老师四十余载。崔兰田老师擅演悲剧,一生塑造了众多端庄贤淑、善良坚贞却又命运悲惨的悲剧女性人物形象。她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

纵观张宝英的演出剧目,尽管也有许多新剧目如《游西湖》、《三哭殿》、《宇宙锋》、《打牌坊》、《洪湖赤卫队》等,但总的来说,还是以兰田大师的经典剧目为本,并且也以演出“崔派”传统剧目见长。

崔兰田的唱腔以下五音为主,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旋律丰富多彩,音域宽广,发音长于鼻腔共鸣,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

张宝英继承了“崔派”表演艺术的精华,并运用自如。我们来看一下她在《桃花庵》“盘姑”一段中的“滚白”唱段,便可窥见她对“崔派”艺术精髓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滚白”唱腔是最能显示“崔派”演唱艺术功力的唱腔,剧中的窦氏有一句“我的张才夫啊,你的灵魂听”的演唱,这是一句长达一分多钟的大甩腔,张宝英的演唱细如毫发、宛若游丝、若系若离、如泣如诉,这段“滚白”四句唱腔,全用“吟板”咏唱,用鼻音拖了六、七拍,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甩出一个婉转、迂回的长腔,最后以强烈的音乐烘托出撕心裂肺的悲切气氛,形象地表达出女主人公极度悲哀的感情,令人听来动情、惊叹,赞不绝口,这段唱腔音域从低到高跳跃18°,张宝英唱得感情充沛,自然适度。

音高不炸,音低不压,偷气、换气,一气呵成,真假声运用自如,毫无痕迹。若没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做不到的,称得起是绝响妙音。崔兰田创造的这一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特低音咏唱,一向被后学者视为望尘莫及的绝技,而张宝英则学得惟妙惟肖。

二、立足“崔派”艺术传统,大胆创新

    戏曲艺术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时代的新气息,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从80年代开始,已经在豫剧表演上取得很大成就的张宝英开始按照新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表演和唱腔,注重使传统的演唱在新时代里更加富有魅力,以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早在张宝英考入安阳豫剧院学戏期间,崔兰田老师就根据自己学艺的切身体会,主张“跟我学,不要单纯追求像不像我”。

她认为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运用老师教导的方法去创造新人物、新唱腔。她希望学生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鼓励学生博采众长,广取百家,并亲自把自己的学生送到其他名家门下,让学生广采博取,厚积薄发。1959年她正式收张宝英为徒,经过40余年的辛勤栽培,张宝英不仅全面继承了崔兰田的演唱艺术,而且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崔派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公认为是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的表演艺术家。

她主演的《包青天》、《桃花庵》在继承老师神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唱法上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将民族歌唱的发声方法运用于戏曲演唱之中,她创演的《卖苗郎》、《秦香莲后传》、《寻儿记》既有崔派神韵又有她自己的特色,被人们称为新崔派代表剧目,是广大青年演员效仿的楷模。

众所周知,豫剧有四大声腔 ( 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 系统,崔兰田大师的唱腔属于豫西调。崔兰田的唱腔“沉郁顿挫”,偏重鼻音。由于她的鼻音很重,所以她的唱腔似远寺沉钟,浑厚忧郁; 又似黄河流水,浊浪淘沙。

而张宝英的唱腔,在保留了崔兰田先生 “沉郁顿挫”的同时,又跳出了“崔派”唱腔的限制。兰田大师擅长的、浓重的鼻音唱腔在张宝英这里已明显减少,所以,张宝英的唱腔与兰田大师相比,多了几分沉稳、几分果断,张宝英的唱腔声似裂帛,又好似鹰击长空,沉稳中透着刚健,哀伤中透着果断。

人们常说: 一位好的艺术家就是能把别的艺术家演活了的、且成为看家戏的艺术作品在自己手中出新,成为自己的看家戏。张宝英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胆识,并积极付诸于实践。

正是她敢于对“崔派”艺术进行大胆的创新,才使得她“出于师而又别异于师”。《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和《三上轿》本是崔兰田的看家戏,被誉为崔派“四大悲剧”。张宝英却从剧本到唱腔,再到表演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从而使这几出戏逐渐成为张宝英的看家戏。

  《秦香莲》本是崔兰田的“四大悲剧”之一。有人说张宝英演来演去,还是她老师演了一辈子的《秦香莲》,没什么新意,其实不然。《秦香莲》虽是崔兰田的看家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50年代以后,崔兰田便很少演这出戏,即使演也只是演“杀庙”之后的《铡美案》。

现在张宝英演出的《秦香莲》是在赵藉身、杨兰春、王基笑、崔兰田几位戏曲艺术家的指导帮助下,重新创作的一出戏。虽然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却有了较大的改动,剧名也从《秦香莲》改为《包青天》。

张宝英将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具光彩,并集中体现出她个人的艺术风格。这部戏后来被拍成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也使得这出“崔派”名剧成为近十几年来她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最受欢迎的看家戏,被新生代观众誉为“河南秦香莲”。

继《包青天》之后,张宝英与剧作家杨兰春、戏曲音乐家王基笑等再次合作,整理排演了崔派四大悲剧之一的《卖苗郎》。从剧本、唱腔、导表演,他们都进行了新的创造,使这出多年不演的名剧闪耀出新的光彩。

张宝英根据自己的唱腔特点,在保持崔派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姊妹剧种的营养,创造出的新唱腔既有崔派神韵,又有时代气息。该剧在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深圳、北京等地演出后,风靡一时,被各地、市戏校视为青衣戏的教学典范。

在北京演出时,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的专家们评价说: “她的演唱有新意,又不落俗套,既是纯豫剧,又有新的提升,从中给人以感染和启迪”。《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评价道: “张宝英通过她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豫剧 声腔艺术的发展”。

    张宝英除了注重对“崔派”戏曲剧目进行创新外,还十分注重对“崔派”唱腔艺术的创新。早在60年代初,她就在兰田老师的指导下到西安向秦腔演员马兰鱼学《游西湖》;1961年又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学《宇宙锋》。

可以说,张宝英虽出自“崔派”,但却已经吸收了其它流派艺术的精华,并非纯粹的“崔派”了。我们知道,崔派唱腔清脆委婉、如泣如诉,好听却难学,即使在专业演员中,能唱出其韵味者也寥寥无几,这使得“崔派”的普及受到严重制约。

张宝英师承崔兰田,但其唱腔却是醇厚委婉、力透肺腑,这使得张宝英的唱腔明显不同于崔兰田。张宝英使“崔派”艺术走向了大众,成为人人可以学唱的大众声腔艺术。

张宝英把“崔派”这种另类的豫剧唱法改造成为流行的豫剧唱法,却韵味不减,其功绩超越了其师。以《桃花庵》“九尽春回杏花开”唱段为例,这个唱段的开头“九尽春回杏花开,我的张才相公,九尽春回杏花开,那鸿雁儿飞去紫燕儿来”一句,崔兰田在唱腔设计上极尽渲染之能事,仅仅30个字,她就唱了四分多钟。

在唱腔处理上,她在“开”字后面加上一个“唉”字,用以表示叹息声,一个“唉”字唱了10多秒钟,而相公的“公”字,一个字竟用鼻音哼鸣长达20秒钟。

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揭示窦氏的心理、表现窦氏不见离家12年的丈夫回来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对丈夫的无限思念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但却极难学唱,并且容易使人产生拖沓、松散的感觉。

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生代观众对这样的唱腔容易产生急躁心理。鉴于此,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对戏曲快节奏的需要,张宝英对此段唱腔做了大胆的改动,把崔兰田原本长达13分钟的唱段缩减为6分多钟,唱词也作了部分删减,删去“九尽春回杏花开,我的张才相公”一句,直接改唱“九尽春回杏花开,那鸿雁儿飞去紫燕儿来”。

经过张宝英的改动,再加上她如泣如诉的演唱,使这个唱段的篇幅更为精致、节奏更为紧凑,也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和传唱。

三、老骥伏枥,把“崔派”艺术发扬光大

    而今,在豫剧界,张宝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效仿的楷模。今天的崔派艺术已经是以张宝英为主体,以她的声腔艺术为内涵,以她的传承为载体的一种声腔表演艺术,在观众中拥有很高的叫座率。

1996年,56岁的张宝英告别了戏曲舞台,为了发挥余热,组织上安排她担任安阳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培养戏曲艺术新秀的重任上。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崔派”艺术在安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形成了以安阳市戏曲研究所为理论研究基地、安阳文化艺术学校为教学辅导基地、安阳市豫剧团为演出实践基地的融科研、教学、演出于一体的“崔派”艺术传承模式。张宝英还广收门徒,培养了一大批的“崔派”传人。

王秀梅、丁清香、陈秀兰、郝希君、任桂花、李秀花、史淑玲、崔玉萍、戴宏丽等组成了“崔派”艺术新一代传人的强大阵容。特别是王秀梅主演的《一把雨伞》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晋京调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一炮走红,受到北京戏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了河南省小戏晋京调演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安阳艺校青年教师戴宏丽在张宝英的指导下,一举夺得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大赛演员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得传统的“崔派”艺术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纵观张宝英在舞台演出,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她对豫剧“崔派”表演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