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在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 2教材简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公开课教案 2教材简说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俺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俺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俺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妨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俺们就来再看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同学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 )”跟“串( )”、“锄( )”跟“助( )”读音的区别。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上的“隹( )”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同学,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

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同学默读,然后引导同学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同学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拔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盼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理读出来。

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盼望”一词,表示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盼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方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同学考虑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身力量的规律。

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同学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示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测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坐享其成,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讪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俺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扮演法落实。让同学在扮演中劝说种田人,在扮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

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拔苗助长、盼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同学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同学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