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 杨利伟上太空后发现惊人隐情 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妻子简介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 今年中国航天方面好事连绵,这让不得不想起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的场景,在照片中大家对宇宙都有所了解

导读: 今年中国航天方面好事连绵,这让不得不想起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的场景,在照片中大家对宇宙都有所了解,然而真正能进入太空去观看是非常困难的,中国在2003年终于实现突破踏入太空,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被送入太空的航天员人们从此永远记住了这位宇航员的名字,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这位宇航员的个人资料及家庭情况和进入真是太空的感受!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张玉梅,航天英雄杨利伟少将的妻子,原是中学教师,后来特招为部队资料员。和杨利伟生下儿子杨宁康。张玉梅的家乡同在绥中县的庄子乡孤家子村。张玉梅经过刻苦学习,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锦州师范学院,张玉梅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庄子乡中学当老师。

1990年与杨利伟结婚。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

至此,中国成功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但仔细观察直播画面,你会发现刚出舱的杨利伟脸色尽显苍白,但身体状况看上去还是良好的。

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这是为什么呢?血迹是怎么的一回事呢?对此,杨利伟在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一书中曝出了个中真相并回忆了太空飞行中的惊险瞬间。

第一次中国航天员的旅程还是有点令人担心的,杨利伟自述在太空曾遭遇神秘敲击声:作为首飞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别的突发的、没有预案的、原因不明的情况还有许多。

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没有人告诉过我,和国外航天员交流的时候,人家也不会把各种细节都说给你听。就像小时候读过的那个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了才知道深浅。

比如,当飞船刚刚入轨,进入失重状态时,这个阶段,百分之***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我明明是正着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克服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而且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杨利伟:"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 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