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改委张玉梅 市发改委和市教委领导赴我校调研应对气候变化基地建设工作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资环处.气候处和气候中心张玉梅处长(主任).于凤菊副处长与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姚林修处长共同来我校调研

       1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资环处、气候处和气候中心张玉梅处长(主任)、于凤菊副处长与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姚林修处长共同来我校调研"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校党委书记王建中、校长朱光、副校长张大玉、教务处处长邹积亭、招就处处长李雪华、环能学院党委书记陈红兵和副院长冯萃敏以及基地副主任张明顺和马文林参加了汇报会,会议由副校长张大玉主持。  

           朱光校长代表学校首先向两委领导来校调研表示欢迎。朱校长简要回顾了学校近年来的重大发展,感谢多年来市发改委和市教委对我校新校区建设、更名工程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市发改委和市教委联合在我校设立"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既是市领导对我校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气候基地建设,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3年来基地也在国际化发展、服务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和专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张明顺教授代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汇报了自基地建立以来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2014版本科培养计划中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针对性设置了9门理论课程和2门实践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欧盟合作项目6项,包括与欧亚11所大学合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高校合作项目"。

该研究项目已开发9门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使我校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已经与欧洲主要大学处于同一平台之上。

基地还承担了"中国清洁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项、市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

同时,张教授还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对全国、京津冀及北京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情况等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在听取基地工作汇报后,市发改委张玉梅处长详细介绍了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人才的亟需和紧缺情况。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将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各个省市都将针对五个领域开展七种气体的清单编制工作,相应地所有企业和单位都要成立碳资产核算部门,开展碳排放核算和报送工作,这将带来对应对气候变化人才的巨大需求,预计2018年是人才最大需求时期。

可是,我国目前本科生培养专业设置中还没有应对气候变化专门人才的对应专业,现在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环境专业和能源专业,都需要在进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域后针对本岗位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型学习。

据张处长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清华、北大、北师大等中央高校中,且人员很少,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各个省市,均缺少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才队伍。

北京市非常急需建立自己的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设立的初衷之一。

基地建立近三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队伍已经锻炼培养起来了,北建大是北京市市属高校中唯一活跃在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的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中的队伍。她最后表示,市发改委将继续在北建大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希望学校能够设置专门专业或方向,尽快为北京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以满足气候领域即将到来的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

 市教委姚林修处长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市教委对我校培养应对气候变化方向的人才大力支持,并就加紧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将应对气候变化设为现有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数量;二是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现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科融合,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本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三是市教委将与学校共同努力,通过学校内部学科专业优化和市教委支持,适度增加该专业领域的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