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读书 书依然香——读周振甫《怎样学古文》杂感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香"是一个很文雅.很有诗意的词语.据说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

“书香”是一个很文雅、很有诗意的词语。据说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为“书香”。不知何时,这个词语就用来形容世代读书的风尚,或者是有读书先辈的人家,如书香门第、书香世家等等。

有句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百年,这里面大概读书适合重要的因素吧?常言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曾国藩总结的“八字家训”第一个就是“书”,而其本人一生不仅学问很好,而且可以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去实践的,所谓被称为“圣人”,尽管有天津教案一事遭人诟病,但大致还是可以成为圣贤的。

而这里面的秘密恐怕就是读书了吧!据说曾国藩即使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期间,仍不间断读书和日记。

可见这世间之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勤奋和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读书确实是一件苦差事,“板凳要坐十年冷”,恐怕十年是不够的。而且其投入和产出也很难称得上严格的正相关,“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

按照这样的逻辑,这可能是风险巨大的投资,或者说一桩赔本的买卖。然而长时间的积累必然会带来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说不上哪天需要的时候,“收获如盗寇之将至”,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这种在不自觉中的提高,必然是辛苦的付出换来的。 我觉得拿着书卷摇头晃脑模仿古人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样周振甫先生也很是提倡“立体的懂”,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这可能主要针对的还是古书。不过似乎有关思想元典和经典的著作大都是古人写就的,经过翻译和转化的文字,显然已经有了很多的过滤或者遗失,其思想的精华也就不再是原汁原味了。

不过这对于非研究思想史的人来说,似乎影响到也不是很大。 往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是一部分人的事,或者一定时间段的事。

然而在我看来,读书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有一辈子学不完的知识,有一辈子看不完的书,不过趁年轻的时候多看看多读读总是极好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有多少纷繁的应酬和非做不可的琐事会影响你读书的心情,耽搁你读书的时间。

不过读书必然涉及到选择,因为正如有人讽刺的那样,写书的人比看书的人多,所以看什么书就显得很重要。可能看有些“劣质的”书同样会耽搁你读书的时间,影响你读书的心情。

因此,我觉得一些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的指导性著作还是值得翻阅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再梳理、择取,首先不至于有很多的迷惑,也能省了很多的事情。 读书虽然往往有不期而至的收获,不过总是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的。

古代人通过科举考试,俊彦崛起于孤寒,因此读书改变命运依然是大多数人的信条,不管是寄希望于自己还是下一代。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讲,提高修养培养气质,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作用和影响的。

从这个方面讲,即使为了一点私心和虚荣,读读书还是应该的,至少是可以的。因此为了培养文化通识和应用修养,读读经典是很好很有益处的,因为这些书作为思想的元典和经典依然还香,当然如果能够持续和传递这种书香,那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