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电影 2018读书清单之31 读红色经典杜鹏程《保卫延安》

2019-04-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杜鹏程<保卫延安>2018年度第31本读物,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月版,30万字,525页.这本1979年初版的书,买了至少30年了,今年第一次看.那时出版的书籍,纸质.印刷,装订都显得粗糙,拿在手里有一种烂乎乎的感觉.1947夏初,胡宗南进攻延安不久,作者杜鹏程参加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走遍了西北大部分地方,穿越沙漠.草原.戈壁,越过数不清的高山峻岭和大小河川,直到1949年进军帕米尔高原.作者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是有发言权的.保卫延安电影 2018读书清单之31 读红色经典杜鹏程<

杜鹏程《保卫延安》2018年度第31本读物,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月版,30万字,525页。

这本1979年初版的书,买了至少30年了,今年第一次看。那时出版的书籍,纸质、印刷,装订都显得粗糙,拿在手里有一种烂乎乎的感觉。

1947夏初,胡宗南进攻延安不久,作者杜鹏程参加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走遍了西北大部分地方,穿越沙漠、草原、戈壁,越过数不清的高山峻岭和大小河川,直到1949年进军帕米尔高原。作者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是有发言权的。

保卫延安电影 2018读书清单之31 读红色经典杜鹏程《保卫延安》

于是从1949年开始到1953年完稿,四年九易其稿,先是写成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又改成60万字的长篇小说,再压缩到17万字,又到40万字,最终定稿30万字, 1954年出版后立刻成为畅销书,印数过百万册。不消说解放初的年代,即便如今,百万册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保卫延安电影 2018读书清单之31 读红色经典杜鹏程《保卫延安》

但这书最终给作者的是灾难,既然题目是保卫延安,自然少不了彭老总,而彭德怀1959年被打倒了。于是,先禁书,后销毁,然后是无情的彻底的批判和人体的摧残。1978年彭老总平反昭雪,于是《保卫延安》得以重见天日。我这个版本应该就是那时的第一版。质量虽然不好,但是值得留念。

保卫延安电影 2018读书清单之31 读红色经典杜鹏程《保卫延安》

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在如今浮躁的年代,能够读完一本大块头的书已经不易,能够几天内读完,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想出的不多了,《保卫延安》即是其一。

把这书与近期看的关河五十州的《战神粟裕》比,才知道什么叫文学作品,什么叫素材资料,关河的书的确很垃圾。估计杜鹏程那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可能就属于素材资料一类。但与其后的《红日》相比,我感觉,在人物的塑造上似乎稍有欠缺。

梁晓声把藏书分为收与藏;所谓收,就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下架放入纸箱;而藏呢,则是对更爱惜的有价值的书的优待,先装订在大信封里,外面再套塑料袋。

可能大家习惯差不多,我也是把看过的感觉一般般的书籍收入纸箱,但工具书、经典书籍、投资类书籍、茶类书籍和读过认为有价值的书籍则始终摆在书柜里,以备随时查阅。买了而未读的书籍,不论优劣,也始终放在书柜里。

现当代作家作品读过后藏于书柜有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王旭峰《茶人三部曲》、豆豆《遥远的救世主》、钱钟书《围城》、《钱钟书杨绛散文》、《汪曾祺散文》、《孙犁散文》、孙犁《荷花淀》、《史铁生精选集》、萧红《呼兰河传》、《梁晓声人生感悟》、吴强《红日》、钱理群有关鲁迅作品解读、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而这《保卫延安》就是许许多多未读的书籍之一,而且这本《保卫延安》放在书柜至少30年了。

从文学的角度,我感觉给4星比较合适;从感情的角度,觉得该给五星;还是给五星吧。

几个印象:

写战役战斗非常有特色:

青化砭战役是从正面写,我军如何准备,然后敌人进入伏击圈;

蟠龙镇战役是完全另一个写法,只写彭老总战前的思考,整个战役过程,却是从远离蟠龙镇主战场的国军高级将领董钊、刘戡接电报后的反应来写,非常精彩;

沙家店战役属于决定西北战局转折点的战役,写的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敌我双方从战前准备到短兵相接都有详尽的描写。沙家店战役之后,气场变了,场面直接是横扫千军如卷席了;遍地出现了游击队,而且大白天就能够抓到很多俘虏。

更妙的一部分是“长城线上”,写榆林战役攻坚不利,我军撤退后,断后的一个连队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颇有点“集结号”的味道。这个连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返回部队,感觉有夸大成分,但非常精彩。

“居高声自远”

彭老总是塑造比较成功的一个人物。

作者对彭老总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伟大的军事家、天才的军事家。我想彭总担得起这个称号。

有一段描写陈兴允旅长见彭老总的情形,彭总那种形象的高大、威严、坚毅、胜而不骄反而更谨慎、深沉的目光,陈兴允觉得,站在彭总面前,感到一阵巨大的精神力量。我相信陈旅长的这种感觉是真实的。这也是居高声自远的威力。由是,人们对毛主席的崇拜就根本不奇怪,由是我觉得彭总与粟裕相比,还是高相当一个层次。

这些年来,很多人谈陈毅打仗不怎么行,怎么能评为元帅?有人提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要谈陈毅为什么是元帅,而要说,陈毅元帅怎么才排第六呢?

这是个很好的思路。这如同开公司一个样,毛泽东秋收起义后,首先在井冈山开了一家大约千把人的小公司,然后朱德陈毅带着万把人入股,这可是真实的资本啊。然后是彭德怀入股,其实彭德怀上井冈山的时候,当时井冈山可是一万多人,而彭只带了800多人,而最终彭总成了副总司令,如果不是天才,怎么可能走到陈毅的前面?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38年抗战期间,彭老总经过西安见过胡宗南一次,见面两小时,胡打了十四个电话,都是军衣上扣子怎么钉之类鸡毛蒜皮的事情,由此断定胡是个志大才疏的角色。并说,以当时的情况说,胡坐镇千里之外的西安进行指挥,而他前线的兵团司令,不经批准连一个营的兵力也调不动,这样一个人,他不打败仗还能干什么?应该说,彭老总对胡长官的评价异常中肯。

然后彭老总在具体战术上,与部下详尽探讨蟠龙镇的要塞积玉峁如何夺取攻占,连战斗中团营长可能不去过问的事情都详细讲到。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彭总身上得到了最精准的阐释。

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胜仗?因为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在各级指挥员中都能够深入贯彻。

本书的缺点:

一、作者的意识形态过于强烈,对自己的对立面国军方面的描写过于脸谱化,不是愚蠢,就是怯懦,要么凶残,要么狡猾。

二、过于的强调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基本上没有写战术的训练,这方面不及《红日》;其实解放军的胜利,离不开“又红又专”;“红”固然重要,“专”也是同样重要。既要高度洗脑提高思想觉悟,又要过硬的军事本领;只会喊口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三、围绕延安保卫战,2.3万西北野战军将士利用蘑菇战术,牵着10倍于己的国军在陕北高原的高山大川间进行大游行达一年之久。效果相当明显,国军被拖垮、拖瘦了,最后不堪一击。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走的路比国军还多得多【需要经常进行大迂回陡击、截击敌军】,粮食比国军更短缺【时常饿肚子】,衣服没得穿、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至于枪支弹药的差距之大更不必说了。

那为什么解放军就没有拖垮反而越战越勇呢?我觉得作者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坚定的信仰,解放军人人都认为他们是为普天下劳苦大众而作战,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国军无论将军还是士兵,缺少的恰恰是这个信仰。

四、整体感觉人物塑造不怎么成功,看完以后,留下印象的是大人物彭德怀、小人物王老虎和宁金山,反而主角周大勇、陈兴允的印象倒不怎么鲜明。作为战争小说,不及《红日》,更不及《历史的天空》。当然与《历史的天空》没有可比性,因为后者是以人物为主线的,人物成功是应该的,而前者是以战争为主线,对人物的塑造可能弱化。

五、书中除了一个老太太,基本没有出现过女性角色。西北野战军没有女兵?倒不是说缺少恋爱场面,但西北野战军2.3万人,怎么可能没有女兵?我觉得这是本书的又一个小缺陷。

摘抄:

娃娃们一对对黑眼珠,像那荷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转。

脑筋是一个伟大的东西,但是不去思想,它就会像路边的石头一样,没有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