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念论的错误和作用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347,原名是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不知是因为有宽阔的肩膀还是宽阔的前额而被叫做柏拉图(PLATON 一词有平坦.宽阔的

-前347,原名是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不知是因为有宽阔的肩膀还是宽阔的前额而被叫做柏拉图(PLATON 一词有平坦、宽阔的意思),出生于雅典,同苏格拉底交往,醉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雅典低文明水平上的民主制政体深为不满,离开雅典外出游历多达十二年,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默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所附近创立了一个学园,忙于研究、教学、著述,公元前347年去世。

任何一种花都有花的共性,任何一个人也都有人的共性。我认为,共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独立的客观存在,只是某一种独立客观存在体(主体)的一种自然性质,是附属于主体的。所附属的主体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体(我把‘虚体’定义为非感觉到的独立客观存在体)。

柏拉图的”理念”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这个‘类’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柏拉图的错误就是把这种客观存在的属性当作了独立客观存在体.

共性比具体事物更有普遍、一般性,因此,柏拉图就把理念当作了巴门尼得理解的绝对存在。认为具体事物只是“分有”或“摹仿”理念而暂时存在。“分有”就是说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①“摹仿”:具体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②理念是超乎于具体事物的。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现实事物的世界是可感世界,各种理念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是可知世界。两个世界是不同的世界。

既然可感世界不可知,可知世界不可感,又认为感觉到的不是真知,思维的对象只能是绝对的存在,那么怎么认识理念呢?按照巴门尼德的路子,柏拉图遇到大难题。

为了解决间题,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灵魂转向说”.

他认为灵魂本来高居理念世界,具有理念的知识,后来附在人身上后,由于受到身躯的干扰和污染,忘记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知识。所以,回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保持回忆的能力。回忆不能凭空产生,需要有感觉来引起,感觉起的作用就是诱导对理念的回忆。③

①      参见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265页。

②      参见上书,323页。

③      参见上书,284页。

但是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事实根据,也不是严密的理论推理,而只是一种猜想,所以无法解决怎样认识理念的问题。

柏拉图自己也回忆不起来了,但他以真知为目的,并没有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痛苦但坦诚地反思了自己的理论,意识到了一些矛盾。

柏拉图给予理念某种高贵的价值含义,他不愿承认某些下等事物如土,泥,秽物等也有理念,但这样又与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的理论违背。这就是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柏拉图对这个问题有所回避。

事物分有理念,只能是整体地分有或部分地分有。而理念的首要特性是单一完整性。如果一个理念整体地被许多同名事物分去,就是说理念同时存在于许多个别事物中,破坏了理念的单一性。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就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

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个别摹仿了理念,那么理念也类似个别事物,这样两者就共分有一个理念,新的理念和第一个理念或事物之间又共有另一个理念,这样推下去没个结果,而且,理念和理念之间也有了分有关系,这于他认为的理念和理念之间没关系是矛盾的。

柏拉图认识到“分有”和 “摹仿”很难成立。但如果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从而得出两个无法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结论:1作为理念的知识是不可认识的。提出理念就是为了认识,却由此得出了不可认识的结论,还有什么意义呢?2理念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没有关系,那么,高居理念世界的神和我们没有关系,神不知道人类的事情。①

这两者当然不能让柏拉图接受,但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彻底放弃两个世界的理论,否定理念和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一是继续修正。

柏拉图没有放弃他的理念论,他认为不能否认每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总是同一的、决定性的形式。他认为矛盾根源不在理念的分离,而是在于对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摆脱困境的出路只有加强思维训练,重新认识理念的特性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