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书法 张诚(全国颜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为云南电视台编撰拍摄六部介绍云南书画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在昆明电视台开办<张老师讲书法>专栏,主讲26次,主讲<老昆明话昆明>及电视散文,书

曾为云南电视台编撰拍摄六部介绍云南书画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在昆明电视台开办《张老师讲书法》专栏,主讲26次,主讲《老昆明话昆明》及电视散文,书画家评介。1991年出版《书法自学丛书》1-6册,1993年出版书论专著《书法教论》(云南人民出版社)被美国耶鲁大学收藏并获云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 996年应云南省教委之聘编写中小学《写字》课本,1997年主编出版《高二适墨迹》(云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书法源流与风格》。

1990年陶瓷论文《青花颜料初探》入选意大利第7届世界陶瓷研讨会。1995年在昆明昙华寺公园设计建造了《钱南园纪念碑廊》供后人景仰,学习。1998年应昆明市园林局之聘主持复修大观公园大观楼联的工作。

传略入编16种辞书。出版书法论著《书法散论》、《书法新论》。主编出版《高二适墨迹》。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 

张诚社会评说编辑

云南著名书法家张诚,颜体楷书造诣丰厚。其楷书以“颜筋柳骨”为根基,融入“二王”飘逸洒脱之气度,书风苍劲凛然而灵动流畅。

张诚是享誉昆滇的老书法家,其颜体书法作为当今《大观楼长联》的最佳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国内较具影响力而在春城可谓家喻户晓。唐代颜真卿所开创的颜体楷书健雄宽博,行篆籀之笔并化瘦硬为丰满雄浑,笔力遒劲而气态凛然。自古以来,学颜书之好手不绝如缕,张诚之颜书大气磅礴、苍劲凛然,也为颜书艺术浩瀚汪洋中之沧海一粟。

矢志不移写颜书

张诚,字则明,生于滇中儒商之家。父亲喜爱收藏字画,也好舞文弄墨,写得一手好字。受此影响,张诚五岁即在父亲指导下握管习书,用红土熬浆描红,天生调皮的他资质聪慧,少儿时即显露出不俗才华。那时每逢上街,父亲总爱带小张诚看老昆明城中的楹联匾牌,很多作品为赵藩、陈荣昌、钱南园真迹,而这三人又均为颜体书法的大家巨手。就这样,懵懂的小张诚已对颜书心生欢喜,为后来的颜书生涯种下了最早的因缘。

先由“二王”行书入门打“童子功”,后转攻柳体楷书强健骨力,继而又转向颜体楷书并矢志不移笔耕至今。其间,张诚先拜一代文化大家李广平为师,后又成为书法大家高二适先生弟子,师出名门而道艺起点甚高,学习时又能从善如流汲取各家之长,这些为张诚的颜体书法培植了浑厚的底蕴。

张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颜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昆明钱南园研究会会长,其苍劲凛然之颜书风范,堪称当今书坛一绝。

大气雄浑拙中见巧

张诚学楷书,先柳而后颜,这使得其书法具有“颜筋柳骨”的神髓。虽然字里行间能见骨气森森之颜柳风范,但是却没有谨严滞重的古格弊端。总的说来,他的颜书大气雄浑、拙中见巧,具有不同流俗的艺术魅力。

19岁时,张诚拜文化大家李广平为师,李广平指引他将系书的重心从“二王”转到柳楷,期望以柳书之临习增强张诚书法之骨力。勤奋临习柳书一段时间之后,张诚深感柳书虽骨力劲健峭拔,但挥毫却难以向大处发挥。于是,他在柳书的基础上转攻颜书,逐渐挥洒自如而得心应手,书体也渐生磅礴大气。

颜真卿的楷书大气磅礴,笔力苍劲凛然,形式端庄凝重,字体线条弹性极强;柳公权的楷书刚健有力,墨法骨气森森,形式精到工整,字体取势瘦劲峭拔。张诚将颜楷点画较肥圆,结构外紧内松的特点,和柳楷长横瘦劲、撇画锐利、结构清刚瘦硬的特点融合,楷书作品蕴含拙中见巧的奇趣。

老师高二适曾言:“天下字,唯颜书不能巧取,临‘仙坛’更难,难在要写出拙中见巧的功夫不易”。张诚谨遵恩师教诲,数十年钻研颜书笔耕不辍,如今“拙中见巧”之书风蔚为壮观。

绵里裹铁刚柔并济

颜真卿曾言“折股杈何如屋漏痕”,意指字写得刚健有力不如写得自然随意,书法与其写到如同折断的干树杈,不若写到如同屋顶上雨水渗下的痕迹一般自然流畅。张诚先学“二王”和赵孟頫,这令其颜书中融入行云流畅之气度,书风绵里裹铁而刚柔并济。

张诚的颜楷书法,在结字、点划、布局上或多或少汲取了“二王”飘逸妍美的精神。王羲之、王献之所开创的书风流美俊逸,具有魏晋名士自由任性、飘然物外的玄远风度。张诚轻“二王”之形而重“二王”之神,将魏晋书法婉转灵动、潇洒天真、随心从化的美学风尚引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使得挥洒而出的颜书能见“晋字”风度,虽苍劲凛然而不失行云流畅。

我们能看到,张诚的颜体书法犹如“绵里裹铁”,方圆相融、轻重相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动静相宜。虽然书写的是苍劲凛然、大气雄浑的楷书,但是纸宣上丝毫没有僵滞、拘谨、呆板之气,灵动矫捷之姿态俨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