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抑非书画作品 江寒汀书画作品辨伪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名上渔,字寒汀,画室称获舫,江苏常熟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曾为上海中

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名上渔,字寒汀,画室称获舫,江苏常熟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1963年2月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60岁。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196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红梅图》。

江寒汀是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四大花旦”。江寒汀不但是在艺术上享有盛誉,为人情义也有极高的口碑,故有“小孟尝”之称,画品、人品俱高。

江寒汀擅长花鸟画,纵观宋、元名迹,悟其谨严、放纵之情,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为了画好各类禽鸟,他经常去鸟市看鸟、买鸟,家中还喂养了多种灵禽异鸟,泼彩之余,观其态,听其鸣。经过数十年的朝夕细观默察,对禽鸟飞、鸣、食、宿的千姿百态了如指掌,故他笔下的百鸟形态各异、动静自如、生动形象,张大壮曾赞誉:“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

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他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尤其对任伯年、虚谷的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致他临摹任伯年、虚谷作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他的画上很少题诗,往往穷款。他说诗有穿越时空的现象,画往往做不到。让观画者自己慢慢品味,探寻主题。他的话与传统的“诗书画印”高度融合有所背离,但他的话又是有道理的,耐人寻味及深思。

江寒汀的弟子众多,且多有成绩,可谓桃李满天下。如已故的孙悟音、乔木、蕉雨、江圣华等,仍活跃在画坛的有富华、杨正新、陈世中、房介复等,都是海上画坛花鸟画的佼佼者。他培养学生只问资质不问出身,他的学生中有店员、工人、学徒、手艺人和农民。

对这些平平凡凡的老百姓,他不仅不计报酬,还给清贫的学生送笔送纸。在教育上他总能做到因材施教。唐云、邵洛羊为《江寒汀画集序》中这样写道:“对中国画,江寒汀根基深厚,十八般武器娴熟,在教学中就显露出来,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颐的,虚谷的,林良的,吕纪的,甚至宋、元诸家的工笔花鸟画,都能当场动笔,一一示范,绘画技巧具有如此能耐,海上罕见。”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江寒汀的花鸟画作品,图一画的是老梅翠竹绶带鸟,图二画的是桃花黄鹂鸟。二者较为突出的视觉形态不同的特征是:一只在回眸,一只在往前冲;落款一个是长款,一个是穷款。但两幅花鸟画的风格都有明显的江寒汀画风,到底哪一张才是真正的江寒汀作品呢?

通过审视和比对,我们发现了图一的绶带鸟双脚立在枝桠上的重心比较准确,两条绶带鸟长长的尾巴十分出彩和具有美感,有机平衡了画面的和谐和稳定外,还带来了与梅花和翠竹三度空间接壤的立体穿插,让画面有立体感。这幅作品,有出色的构思和构图,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形象动态优雅的绶带鸟在品味和观赏着梅花怒放的情节,画家高明地采用了“回眸”这一细节,凸显了内涵和诗意,恰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不是直勾勾地看,而是采用回眸,令人隽永和耐人寻味,用拟人化的手段增添了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而图二画家所画的黄鹂鸟双脚在枝桠上所立的动态,除重心不稳外,黄鹂鸟对安排在面前显得有点堵的桃花分明有点不耐烦,情何以堪,一点欣赏的心情都没有了,倒像张嘴就去咬花的状态。鸟的眼神也不佳,有点凶巴巴的样子,画面气氛不够祥和。整幅画采用“十”字构图缺乏美感,落款的位置不恰当,悬在了半空中,字体的功力也欠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