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手指画作品 潘天寿书画作品辨伪

2019-03-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潘天寿(1897年~1971年),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潘天寿手指画作品 潘天寿书画作品辨伪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1897年~1971年),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手指画作品 潘天寿书画作品辨伪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手指画作品 潘天寿书画作品辨伪

  大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潘天寿的艺术走向成熟,至五十年代后期进入高峰期。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为准,他的风格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语来概括:“强其骨”、“一味霸悍”。“强其骨”就是以力胜。骨力、骨气是中国书画阳刚美的审美标准。

潘天寿手指画作品 潘天寿书画作品辨伪

  为了这个目的,潘天寿强化了线的表现性——“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线可刚可柔,如何运线为骨?他说“可与书法中‘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二语相参证。”即刻划出灵动而又强劲无敌的线。

元明清以降的文人艺术家强调的以书入画,多求线条的圆润、和谐、浑厚或秀雅,潘天寿则求方折、挺拔、生辣和雄劲,几乎全以方折觚线构造形象,这在画史上前无古人,因而他的“强其骨”就非一般“力能扛鼎”之笔力,而是铁骨铮铮的独特风格了。“强其骨”的另一特色是造型和构图上的雄阔险峻,多方正大折落;他画山,极少叠嶂重恋或平远杳杳,而是多取近景,结构一隅,选择出奇制胜的视角,在物象的配置上强调对比差。

  图一图二均为《危石秃鹫图》,署名为“雷婆头峰寿者”,雷婆头峰是潘天寿的故乡,寿者是他的名号,实名潘天寿。图一款在边上,图二款在石头上,内容、形式、构图都基本一样,稍微不同的是:图一是用毛笔画的,图二是用手指画的。

  潘天寿的作品,往往大实大虚,险不入怪,平不类弱。图一给我们的感觉是笔墨干练,线条流畅,造型准确。图二给我们的感觉是线条多变、肌理丰富、凝练老辣、苍茫厚重,还有一些指画采用的特殊艺术性能和情趣。

图一不能提供给我们如图二潘天寿习惯性的以指代笔,不受缰勒、纵横睥睨,用指甲、指肉、手掌代笔,呈现毛笔不能代替的风格特点。图二善于造险,追求雄奇,力求“毛笔”和“指笔”在笔法、墨法、色法之相异,这是潘天寿不断求变和不断求新的风格和精神特点,比如画中要体现的“强其骨”和“一味霸悍”的“高、远、大”处立意,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此画以运指法为主,但秃鹫毛身却用纯墨色,且出现了豆浆纸上的斑痕而别有墨趣,追求变化和指墨所特有的韵味。

  图一的落款放在了画中的边上,没有图二把款落在石头中让危石秃鹫在整体构图中显得更为合适,这也是佐证潘天寿画风霸悍和落款霸悍的风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