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铨校庆 陶文铨老师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太感人了!(注释版)

2017-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各位领导,各位学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安交大的教师对来校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兄弟单位的代表以及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安交大的教师对来校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兄弟单位的代表以及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您们的不懈支持是办好西安交大的重要外部条件!  1957年我从江南水乡考入交通大学。

当年教育部的招生介绍中,上海徐家汇校区标明的是上海造船学院与南洋工学院,交通大学所在地标明的是西安。由于从小受到老师与家长对交通大学赞赏的影响,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就愉快的踏上西行列车,来西安校区报到。

当时迁校工作和西安的建校都正在紧张进行中,在9月初的开学典礼上苏庄副校长,陈大燮教务长和刘庆宇副教务长出席。陈教务长是全国著名的热工专家。会上他说:我这个教务长,既是西安部分的教务长,也是上海部分的教务长。

但我上课首先要给西安部分的学生上课。他的话音刚落,大厅里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千余名莘莘学子对陈教务长愿意为西安部分学生上课这一行动的热烈欢迎。陈教务长的话音似乎还在我耳边回响,转眼间已经50个年头过去了。

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了热工教研室的研究生,师从杨世铭教授研究传热学。1966年研究生毕业,又留在热工教研室任教。这样我的大半辈子就与热工教研室(以后组成了热流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我想简要地给大家汇报,我们热工教研室是如何在陈大爕先生等前辈学长的熏陶下,继承和发扬在交大西迁精神,几代人艰苦创业的情况。  我从老一辈的热工教研室老师那里知道,1956年开始迁校时,热工教研室的8位教授副教授由5位迁到西安。

特别是以陈大爕、杨世铭先生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专家,克服种种苦难,毅然全家迁到西安,开始了他们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陈先生等老一辈教授,在西安执教几十年,将交通大学的优良学风牢牢地扎根在西北黄土地上。

1978年陈先生不幸去世前,又将终生积蓄的大部分捐赠给了学校,以后学校设立了陈大燮奖学金,陈师母去世时,其子女又将陈先生留给师母的生活费捐赠给了陈大燮奖学金。

交大的西迁精神在陈先生的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春风化雨,润无声。陈先生等老一辈学长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处处为学校发展尽力的高贵品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我们热工教研室形成了重视教学,勇于科研,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风气。

不用讳言,我们地处大西北,没有沿海高校优异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要做成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比沿海高校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正是由于像陈大爕先生这样的前辈所凸显的西迁精神的影响,加上北方文化中优秀传统的熏陶,使许多西安交大的教师兼俱了南方才子的聪明智睿,和北方汉子的朴实憨厚的气质,因此也就特别具有战斗力和创业 瘛H裙そ萄惺业牧斓加氪 硇越淌Γ 忧氨渤麓松y、杨世铭先生(热工教研室第一代),传到陈钟颀、刘桂玉教授这一代(热工教研室第二代),又下  ~~~~~~~~~~~~~~~~~~~~ ~~~~~~~~~~~~~~~~~~~~~~  传到我和刘志刚教授这一辈(热工教研室第三代),现在传给了何雅玲、何茂刚与李国  ~~~~~~~~~~~~~~~~~~~~~~~~~~~~~~~~~~~~~~~~~~  军教授为代表的第四代(热工教研室第四代),  ~~~~~~~~~~~~~~~~~~~~~~~~~~~~~~~~~~~~~~~~~  第五代教师也正在迅速成长中(第五代有吴江涛副教授、李增耀、唐桂华等)。

  ~~~~~~~~~~~~~~~~~~~~~~~~~~~~~~~~~~~~~~~~~~~~~~~~~~~~~~~~~~~~~~~~~~~~  在这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中我们继承与发扬了老一辈的西迁精神,并且正象交大上海徐家汇校园的一块日晷上刻着的四个大字那样:与时俱进。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方面,可以列出18件大事给大家汇报,我将它们归纳为:5个1,5个2,5个3,以及2个4, 1, 1 个5:  ~~~~~~~~~~~~~~~~~~~~~~~~~~~~~~~~~~~~~  五个一  1.

 2001年一位热工教研室教师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陶文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