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文平凉 杨学文:“三不问”将平凡身铸成英雄躯

2018-0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多年前,杨文学从安徽滁州老家来到江苏盐城务工,为一家粮油门市部送货.一个深夜,邻居家突然着火,他毫不犹豫地三次冲进火海救出了邻居全家人.救

十多年前,杨文学从安徽滁州老家来到江苏盐城务工,为一家粮油门市部送货。一个深夜,邻居家突然着火,他毫不犹豫地三次冲进火海救出了邻居全家人。救人后,他却只字不提。面对众人知情后的各种夸奖,他憨笑着说,“虽然当时很危险,但人都救出来了,很值!”2016年3月,杨文学荣登“中国好人榜”。(7月13日 中国文明网)

人群中,甚至都不会多看一眼这个朴实憨厚身躯略肥的粮油门市送货员——杨文学。然而他却在半年前的一个深夜,三入火海勇救六人,谱就一曲大爱之歌。一念成佛也可成魔。英雄之所以是英雄,皆在于不问一切只求问心无愧。他们都拥有一颗慈悲悯怀的大爱之心。

英雄不问“敢不敢”。当深夜听到失火求救声时,杨文学不顾工作一天的劳累与疲倦,翻身就下床。着火人家六口人被迅速蔓延的火势困于屋内。杨文学没有选择观望犹豫,而是立即入火救人。火势太大,却不找湿毛巾捂鼻,惜时如金直接冲进火势熊熊的屋内。

这一翻、一跑、一冲,凸显的是他义无反顾的英雄本色。危急时刻,英雄从不问自己敢不敢,他们义薄云天,心中唯有义与善。即使只是平凡之躯,但是却有毫不畏惧、奋不顾身满满正能量。临危时刻,大多数人缺乏的是伸出双手、奉献一臂之力,选择的大多是沉默观望、犹豫不决,大部分平凡的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不问个人安危、不顾一切后果的大义之举。

英雄不问“能不能”。没有救人工具,哪怕一张湿毛巾,但他还是踹开了大门。进屋救人的杨文学却发现浓烟缭绕导致无法看清一切。摸不到卧室的他退出火烧现场。搬出货梯爬到二楼卧室的窗口,赤手将不锈钢护栏拉断,为这家人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以杨文学为代表的无数个中国好人、中国英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问自己能不能。没有湿毛巾能不能抵抗浓烟导致的窒息?进入火灾现场,会否被建筑物倒塌易燃气体泄露伤害等等一切不可意料无法想象的危险,都是这些好人不曾去设想的。他们不是不懂,也不是超人,他们只是从不问自己能不能,而是先做了再说,竭尽所能、拼尽全部再说!传奇、神话,也正是这样一次次创造出来,构成社会和谐交响曲。

英雄不问“值不值”。轻微烧伤的杨文学,在紧张救人之后,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救人后,再没提起救人这件事。直到半年以后,他老板在去派出所办事时,看见关于见义勇为表彰的通知,才将店员杨文学大火救人的英勇事迹告诉民警,他的义举才被众人所知。“其实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上前救人的。虽然当时很危险,但人都救出来了,感觉很值!”

媒体报道里没有对一家六口人如何感谢杨文学进行描述,人们不得而知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家六口人的杨文学有没有受到起码的感谢。然而对于以杨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好人,心里想的唯有“人都救出来了,感觉很值”。朴实的心愿里,却藏着悲天悯人、珍爱生命的大爱情怀,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环与精神的伟岸。人们不仅感动于好人们做出的英雄举止,更震撼于做好事之后好人们不求回报的朴实善良。

杨学文救人前的惜时如金、悯人情怀,救人时的义无反顾、拼尽全力,救人后的淡泊平静、毫不居功,都给中国好人进行了再一次的完美诠释与满分定义。

一念之善,铸就的,是大爱、大勇、大义与大美,是闪光大写的中国好人!(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