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索帖体现了什么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米芾索帖体现了什么在历史中,米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米芾字元章,号称是海岳外使和火正后人.她非常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中,对于书法,他擅长各

米芾索帖体现了什么

在历史中,米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米芾字元章,号称是海岳外使和火正后人。她非常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中,对于书法,他擅长各种字体,比如,草书,隶书,行书等等。他还能够鉴定各种书画的真假,也非常喜欢收藏一些好的书画作品。因为她的性格有些怪异,举止有些颠簸,所以被世人称为“米颠”。

米芾图片

在文言文《米芾索帖》中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米芾怪异的性格和颠簸的举止。《米芾索帖》是结选自《石林燕语》中的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米芾向蔡攸索要帖子的故事。

《米芾索帖》中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常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佑军《王略帖》示之”。意思是米芾的好奇心非常重,所以他在真州的时候,就特意的去拜访蔡攸,蔡攸见他的态度,也非常高兴,所以就将珍藏的王羲之《王略贴》拿出来给米芾看,没想到米芾看了之后特别喜欢,爱不释手,并要求蔡攸把《王略贴》送给他。蔡攸便一口拒绝了。

米芾见蔡攸丝毫没有想要想要把《王略贴》送给他的意思,便怒吼道:“你如果不把画送给我,我就投江自尽”。起初蔡攸以为米芾只是开玩笑说说罢了,没想到米芾已经起身往船边走去,准备投江自尽。蔡攸立马起身拉住他,无奈之下,还是把《王略帖》给了米芾。

从《米芾锁帖》这篇文言文可见米芾的性格确实怪异,举止颠簸,但是也从侧面体现了她对于书法的无比喜爱之情。

米芾真的有洁癖吗

北宋有名的书法家米芾好洁成癖,世人皆知。爱干净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过份爱干净就是一种病态了。

米芾画像

米芾非常爱干净,只要用手碰过东西,就会立马拿水洗手,不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都会跟着仆人拿着水壶,以方便他随时洗手,而且米芾不在盆里洗手,他觉得本来水是干净的,可是倒进盆里后就变脏了,所以他洗手就是用手将水接着,洗完之后也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等手自然晾干。

对于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染指,传闻一次上朝时,他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虽然只是细微的变化,但是米芾一眼就看出来了,回到家中后,米芾就去洗朝靴,不停的洗和刷,直到把朝靴洗到没有了原来的颜色,洗到破掉才肯罢休。米芾自己的东西不让人动,更加不会去动别人的东西,曾有一次米芾担任祭祀官员,要穿规定的祭祀服装,这个祭祀的衣服因为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人穿,所以米芾无论如何也不能穿到自己的身上,就拿回去又洗,洗了一遍又一遍,结果祭祀的衣服被洗的掉了颜色,皇上认为这是大不敬,就罢去了米芾的官职。

他的洁癖已经到达一种境界,包括给女儿选夫婿如此重大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洁癖为先。开始给女儿选亲的时候,挑来挑去都觉得不满意,后来有一个叫段拂的小伙子,字去尘,这正和米芾的心意,去尘去尘意为没有尘土,就满意的把女儿嫁给了这个人。

米芾因为洁癖这个事情闹了很多笑话,可是这也是一种病,没有药可以治愈,现代社会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但是在那个时候只有事事将就了,不过,作为一代名书法家,稍微有点怪癖也是合乎情理的。

米芾儿子米友仁有什么成就

米芾儿子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书画深受宋朝皇帝的喜爱。那么米芾儿子的画风是否完全与米芾一样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米芾儿子。

图为米芾儿子的画像

米芾儿子叫米友仁,他出生于1074年,继承了米芾的衣钵也是个书画家。他的书画虽然不及他的父亲有成就,但是自成一体。他的画,给人一种雨后山水朦胧,想看再看的感觉,被人认为画功空灵奇幻。高宗非常喜欢他和他的画,还特别叫他鉴定过书法。米芾与他儿子的书画很有名,所以有大小米之称。

米芾儿子的画很有名,因为画还引出了不少的故事,他对书画的爱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他乘船去外面出游,看到王羲之的真迹,就想拿自己的画与别人交换。别人不肯,他就难过的准备跳入水中。后来幸亏别人拦住他,他才没有落水。他喜欢名画,更喜欢临摹名家的画,他的绘画可以以假乱真。他会想尽办法让对方把画借给他,他再临摹别人的画,再把自己临摹的画还给别人。他很多次都用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骗得别人的名画,因此落了个巧取豪夺的坏名声。

虽然他这个做法为后人所不耻,但是他在书画方面的成就非常高。他的画风空灵,这可能与他长期练书法养成稳重的心态有关。他在作画的时候脑子所想只有眼前的景物,豪无杂念,所以他的画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米芾儿子还开创了诗书画为一体的大门,这可以说前无古人。他从不再在绢上作画,这也使后人养成了用纸作画的良好习惯。他很少替别人作画,留下的画也不多。

米芾书法表现形式解析

很多人都听过米芾,他是我国古代北宋时候的大书法家。在2011年,他晚年的代表作品在北京拍卖出天价。

米芾书法图片

他在书画方面也小有成就,不过却无法和他的书法相比。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在他流传后世的作品之中,也大多都是以书法为主。人们对他的书法有着这样的评价,那就是稳但是不会让人感觉到俗套,险但不会让人觉得奇怪,老但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润而不肥。他的书法一开始主要是传承于二王的书法风格,但是却没有受到二王书法风格的限制,而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在二王书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书法。在他自创的书法之下,文字之中的意境之美释被放到最大。

在他的笔下,不再是只有枯燥的文字框架,而是以文字所代表的意境和情绪来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在以往书法的表现形式上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的书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体势骏迈的,也有呈怪异的山峰形状的,不过要是论其笔势之险,可以说他是那个的年代唯一一人。他的书法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却不会让人感觉到凌乱。他通过在变化之中寻求统一,在细节之中兼顾完美,使得他的作品整体上看起来给人一种随机而变的绝妙之感。这样的表现手法,在他的流传作品之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今他的传世之作有《临沂使君帖》、《丹阳帖》等等。他的书画自成一家之学,人们将他称之为米颠。

米芾元日帖笔法如何

米芾元日贴很有名,至今保存完好,通过米芾元日贴可以看出米芾书法造诣很深,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米芾元日贴。

米芾元日贴

看其名称就能联想到这是米芾在元旦的创作,这卷元日帖目前被日本美术馆所收藏。米芾看到他人书写的书法后兴致大发,便根据别人的字体临摹了好几遍。但是书写下来发现根本没有意境,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风格。于是,他又写了一遍,这次成体以后,便成了米芾草书的代表作。

米芾的草书并不多见,还有人认为他草书写的不如行书好,但是仔细看过他的元日帖后发现有个性鲜明和独创的地方。米芾写过几次之后又重新书写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只临摹前辈的书法,但是并没有在当中看到自己,而书法最怕的就是只抄别人的书写风格,这样很容易被人遗忘掉。当这种想法一出后,他又重新书写了一遍元日帖。

再看他的元日帖,每个字粗细有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下笔疾速,书写的时候腕力沉稳雄厚。不仅有速度,而且还下了笔力,笔势凌人,字体间挥洒自如,而且还可以看出他书写时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有大家之风。

他此贴字体大多效仿晋人,用笔特征也如是。他把晋人的书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下笔有力,有顿有挫,顿挫之间都能让人看出其中的气势,而且还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此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这使得他的书法又上了一个层次。米芾恐怕是继王羲之以后唯一敢与其相媲美的人!

米芾拜石的典故概述

米芾拜石说的是米芾喜爱石头的一个典故。

米芾拜石图

米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行书是他所有的爱好中成就最大的。虽说如此米芾还有很多的兴趣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从小就喜欢写诗赋词,他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百篇诗歌,十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写文章,从那时候开始米芾的名字就开始被人们所熟知了。

可是米芾除了喜欢写诗和书画之外他还花了大把的时间在专研石头上,他对于石头的喜爱之情已经近乎癫狂,作为一名专业的石痴,他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颗石头,把石头当做他自己的朋友。

在他当官期间曾经多次因为欣赏个色各异的石头而耽误了公务,因为此时他也屡次遭到弹劾,可是他爱石的性格还是没能改掉,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米芾爱石的典故,话说有一次他听说城门外边有一颗很奇特的石头,因为这块石头长得太奇怪,人们都以为这是一块预示着不详的石头于是没有人敢擅自对他加工。米芾听说了这件事,出于好奇决定出去看一看。可是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这石头果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世间珍宝,米芾当场感到万分惊喜,感慨之情难以言表,最后他竟然当着下人们的面当众向一块石头下跪。并且嘴里还在念叨着说,我先要见你已经想了二十几年了,现在见面真的是太晚了啊。另一次,他无意间得到一块砚石,喜欢的不舍得放手甚至每天抱着它睡觉。他喜爱石头甚至到了可以为它们下跪的境界,这是历史上少见的。

这就是米芾拜石的典故,体现了米芾已经爱石如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