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乔签名 访著名笛子演奏家唐俊乔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近些年,您所培养.教授的这批学生,不仅各个出类拔萃.技艺高超,且均在国内一流的民族器乐大赛中摘金夺银,被笛坛及外界广泛称之为"梦之队",我们想了解到,在教育教学中,您是采用了怎样的教育方法或秉承着何种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水平.能力得以极大限度的提高呢?唐俊乔: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会让学生学习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竹笛作品,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想法.中国民族器乐是很讲究发展和传承的,竹笛教学更是如此,传承和发展一定要结合起来,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第二,我

记者:近些年,您所培养、教授的这批学生,不仅各个出类拔萃、技艺高超,且均在国内一流的民族器乐大赛中摘金夺银,被笛坛及外界广泛称之为“梦之队”,我们想了解到,在教育教学中,您是采用了怎样的教育方法或秉承着何种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水平、能力得以极大限度的提高呢?

唐俊乔: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会让学生学习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竹笛作品,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想法。中国民族器乐是很讲究发展和传承的,竹笛教学更是如此,传承和发展一定要结合起来,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第二,我尤其注重学生的基本功。我编写的竹笛教材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对气息、手指等等基础方法的讲解。若无千桩底,何处起高楼,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天要练习三个小时以上的基本功,紧接着就是大量的基础练习曲,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去吹奏完整的笛曲。

第三,我在教学当中会将简谱练习和五线谱练习同时进行,双管齐下,并且在进行五线谱教学之中加入了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第四,我对学生音准的要求十分严格,我会要求我的每一名学生去练习钢琴,目的就是让他们的耳朵变得灵敏,只有将音准把握得精准到位,才能保证将十二个半音吹准。其实上述四点可以归结为一个理念:注重传承,力求发展。

记者:近年来,在您于全球内以独奏形式参演的上百场音乐会中,其最具反响的应当归属为2003年上海大剧院举办的个人独奏音乐会“笛子与交响乐的对话”,可以说本场音乐会您赋予了竹笛这件传统民族管乐器交响性与戏剧性的力量,开辟了民乐演奏形式的崭新篇章。那么这场个人独奏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否可以算是您演奏生涯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呢?

唐俊乔:可以说,这场“笛子与交响乐的对话”个人独奏音乐会不仅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更可以说是我演奏生涯之中一个里程碑。这场音乐会我全部演奏现代竹笛音乐作品,这个决定既是对观众接受维度的挑战,也是对自身演奏水平的挑战。

许多民乐爱好这对现代竹笛作品没有充分的理解,他们普遍认为将现代作品看作是抽象的代名词,让人听罢一曲如堕云里雾里,摸不到头脑。但是在我眼中,现代作品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般怪异诡谲,一名优秀的竹笛演奏者完全可以将一首现代气息浓厚的作品吹奏出自己的生命和情绪。

比如著名作曲家杨青先生创作的《苍》这首现代竹笛作品,如果完全不带感情地去吹奏它,只能给人一种呆板木讷的感觉,但是《苍》这首作品的内蕴十分深厚,需要表演者去体会,去感悟,去揣摩,去表达。

在我第一次演奏《苍》之后,有观众来到后台与我交流感想,有些听众听完我对《苍》的诠释后感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情绪,通过我的演奏传达给观众一种精神力量;而另一些观众却从我的吹奏里听到了凄凉和苍白,几乎掉下眼泪。

通过这次表演,我认识到现代竹笛作品的写意之妙,不同的听众可以从同一首作品中感受到千万种情绪,来识铜像千面侧,唯立佛首只一尊,观众们对生活的感悟不同,对一件作品的理解就会不同。

但是想让听众感受到现代竹笛作品之美的前提,就是演奏者要把这首作品精到地表现出来,就好比游人观山水一般,一个矮小的土坡无法引起游人的兴趣,更不会有人去从不同角度欣赏这个土坡,只有像庐山那般雄壮伟丽的奇景才能让观赏者们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喟叹。演奏民乐作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将作品演奏好,才能让观众走进作品所渲染的绝妙意境。

记者:民族音乐当下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笔者看来,恰也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女性演奏家、教育家,您是如何来看待民族音乐、竹笛艺术的发展轨迹呢?

唐俊乔:我认为竹笛发展多元化是一个好的现象。正如我刚才提到的,中国民族音乐既需要继承传统,有应该着眼创新,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扎实稳健。当下许多竹笛艺术家与国外的演奏家、作曲家合作,共同创作大型的协奏曲,这种中西合璧的方式很好地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

此外,现在又很多民乐演奏者以乐坊或组合的形式出现,为中国民族音乐增添了许多流行元素和新鲜活力,也许我个人并不会涉足流行民乐领域,但我并不排斥这种形式,因为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电子音乐创作者,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合成出风声、水声以及许许多多奇特的音乐效果,我本人就曾与电子音乐合作过,用电子音效作为竹笛乐曲的背景,演奏的效果妙不可言。

这种跨界的艺术合作可谓是民族音乐的一种创新,新颖的形式无疑会吸引年轻人观众民乐,所以我认为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对我国民乐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记者:刚刚笔者也有提及到,您曾与中国诸多著名作曲家紧密合作,首演了一系列为竹笛而作的大型新协奏曲,如:郭文景先生创作的《愁空山》、《野火》;杨青先生创作的《苍》等等。纵观这些新作品,其创作技法打破了传统笛子曲目的藩篱,以运用西方十二音体系为之创作核心,那么我们想知道,传统的六孔笛是否可以完全驾驭十二音体系的作品呢?

唐俊乔: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手握一把六孔竹笛,自如地去驾驭西洋十二音体系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竹笛做不到这一点,这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涵养和演奏功力,同时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当然,有些演奏者习惯于用诸如八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此类改良竹笛来演奏十二音体系的作品,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无论使用哪一种竹笛、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将想要表现的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就值得推崇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