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李存光 陈思和:真实的巴金存在于他的作品中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田然 实习生陈晓梦)昨日,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众多武汉听众一起分享"巴金晚年的理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田然 实习生陈晓梦)昨日,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众多武汉听众一起分享“巴金晚年的理想主义”。陈思和认为,最真实的巴金仍然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他曾多次说,作家是以作品与读者交流的。巴金通过创作来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所以要认识、学习和评价巴金,都应从其写作实践出发,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他人格的力量”。

     《随想录》《再思录》是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两部作品。5卷本的《随想录》历时8年才完成,接着,年过八旬的巴金又花了8年时间写成了《再思录》。“有一次我到他家去,他坐在那儿,说他这两天手都不会动了,写东西,钢笔架到右手上,手放在纸上却动不了,急着要用左手去推右手。

他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推’出来的。”陈思和说。当时,巴金正好在写《随想录》第四卷《病中集》,老人每写一句话都在跟自己的身体和病痛搏斗。

“如果你光从字面上看,他可能写得非常简单,可是如果你了解里面很多掌故,你会觉得这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巴金把从1978年开始到1986年这一时期的社会信息、思想界和文艺界的信息,通通写进去了。他对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复杂的时代,做了真实的记录。”

     陈思和认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对巴金的作品冠以辉煌的政治词汇,诸如反封建、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遮蔽了巴金作品拥有的自由活泼、爱与友谊和青春洋溢的朝气,也遮蔽了巴金与年轻人气息相同的伤感、痛苦、犹豫、软弱、疯狂等丰富的心灵世界。”陈思和说,这是时代的误读,而正是这一误读使得巴金的作品与现代年轻人产生了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