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简历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马叙伦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马叙伦(1885-1970),浙江杭州人.1885年4月27日生.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5岁时开始由父亲

      马叙伦(1885-1970),浙江杭州人。1885年4月27日生。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5岁时开始由父亲教读,10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做女红和父亲朋友资助上学。1899年进杭州养正书塾学习,文史成绩优异,半年内连升两级。1901年养正书塾改为杭州府中学堂,加设师范班,马叙伦在师范班一面继续学习,一面教刚入学的新生。

      课余则博览群书,阅读了西方启蒙学者的《法意》、《民约论》、《天演论》等书,接受了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又阅读了反清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明夷待访录》等,萌发了反清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并立志毕业后到日本学习陆军,以展革命之志。

1902年临毕业前两个月,学校无理开除同学,马叙伦替同学鸣不平,被开除学籍,留日学习陆军愿望随之落空。

      1902年夏天,马叙伦来到上海,走上社会,曾为南洋编译局润稿,做过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选报》的编辑,当过《新世界学报》主编、《政艺通报》的主笔,还主办过《国粹学报》。在上海期间,马叙伦经常参加蔡元培创立的爱国学社在张园举办的演讲会,激发了他的革命思想。

      1906到广州,在两广师范馆和两广方言学堂教书。1909年回到杭州,在杭州高级师范学堂任教,积极参加秘密组织的活动,并于同年底加入柳亚子发起组织的南社,以文学为阵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夏,马叙伦专程去日本拜访章太炎,商讨革命方略,并经章太炎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9月回国,积极参加了江浙人民反对沪杭甬铁路收归国有的斗争。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叙伦在杭州筹办民团,响应起义。

起义成功后,浙江光复,马叙伦任浙江都督府秘书。不久,被江苏省都督府邀请去创办《大共和日报》,并任主笔。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马叙伦回到杭州,任浙江都督府秘书兼印铸局局长。

随后,辞官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春,应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之邀,赴京担任该校的国文教员,随后又受北京大学之聘任文学院教员,致力于教学和书法研究。“二次革命”爆发后,马叙伦起草了讨袁檄文;革命失败后,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凯软禁,进行绝食斗争,马叙伦多次去看望他。

1915年冬袁世凯称帝,马叙伦随即辞去北京大学和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教职。回到上海后,靠卖书和典当衣物度日。随去杭州,任浙江省财政厅长秘书。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马叙伦再到北京。1917年蔡元培入主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马叙伦应邀回北京大学任教授。授课之余,潜心钻研中国文字学,写成《老子校诂》、《庄子义证》两部书稿,并开始撰写《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成立教职员会,马叙伦被推为书记,后任主席,声援学生爱国运动并挽留蔡元培出走。

      在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会联合会上,当选为书记,后任主席,多次与教师代表去教育部交涉释放被捕学生。

      1919年冬,北京60多所大中小学教师因北洋政府长期拖欠薪金,发起索薪运动,并成立北京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员联合会,马叙伦被推为主席,推动索薪运动不断发展,提出教育基金和教育经费独立口号。

1921年,北洋政府再次拖欠教师薪金,6月3日,北京各校教职员上万人前往徐世昌总统府,要求发还积欠薪金,马叙伦走在队伍前列,在总统府外遭马队袭击,头部受重伤。经过斗争,索薪运动取得胜利。马叙伦出院后,仍主持北京教职员联合会工作,年底回杭州休养。

      马叙伦回杭州后,正值浙江第一师范闹学潮,校长辞职,马叙伦受邀担任该校校长。任内效仿北京大学,提倡民主办学。1922年夏,经李大钊、蔡元培推荐,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任内亲自到萧山、绍兴等县考察县级教育。

1922年9月应教育总长汤尔和之邀,出任教育部次长,但很快辞职,回北京大学任教。1923年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马叙伦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党部宣传部长。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马叙伦虽未出席会议,但向孙中山建议设立调查和研究机关,谋划新国家的建设,深得孙中山赞许。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马叙伦出席了北京学生联合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团体举行的遥祭大会,并担任主席;还联合北京大学47位教授发表宣言,敦促北洋政府迅速恢复与苏俄的外交关系;主持教职员联合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立即无条件承认苏俄政府。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马叙伦第二次出任教育部次长。段祺瑞任临时执政后,马叙伦任国务员,代理教育部部务。任内拖延了查办李大钊的密件,并暗示李大钊,使其安全脱险。

1925年3月,马叙伦辞去教育部职务,仍回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马叙伦联合各界人士组成北京五卅惨案后援会,并担任主任,积极响应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初,马叙伦提出教育经费独立主张,并拟定了教育特税提案,获得通过,并督办教育特税事宜。1926年3月18日,马叙伦参加了爱国群众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行径的斗争,目睹了军阀政府的血腥屠杀,翌日即辞职,被迫躲进北京东交民巷。随即化装离京回到杭州。

      1926年夏,马叙伦动员老友、浙江省省长夏超反对军阀孙传芳,并出任浙江建设厅长。夏超兵败后马叙伦遭通缉,逃往上海。年底,国民政府任命马叙伦为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委员。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江浙一带,浙江省政府成立,马叙伦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民政厅长。1928年底,马叙伦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1929年冬辞职。1930年暑假后,再回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马叙伦痛感山河破碎,常常写诗抒怀,排遣内心郁闷。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华北,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

马叙伦积极响应,主张读书不忘救国,教书不忘革命,并在北京大学教授举行的抗日问题聚餐讨论会上,同胡适、周炳麟、陶希圣等赞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论调的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936年1日,马叙伦联合当时北平高校主张抗日的教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被推为主席。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马叙伦支持北平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和北平学联共同发起组织华北民众救国联合会,马叙伦当选为主席。

此后,马叙伦因劳累过度而病倒,胡适等人乘机逼马叙伦辞职,马叙伦乃愤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杭州。1936年秋,王昆仑、许宝驹等人推举马叙伦到成都,利用刘湘与蒋介石的矛盾,促蒋介石抗日。1936年10日,马叙伦由杭州经南京、北平到达成都,向刘湘说明促蒋抗日的必要,使刘湘为抗日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再赴四川力劝刘湘反对内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叙伦举家迁居上海法租界,在之江大学任教。上海沦陷后,马叙伦更名邹华孙,并蓄须隐居,从事著述。期间,马叙伦主要精力放在语言文字学研究方面,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就是这个时期定稿的。该书共30卷200余万字,对《说文解字》中的9000多个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作了详尽的分析、疏证和透彻的解释,纠正谬误近千条。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叙伦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从事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活动。在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支文化教育界争取和平民主的力量。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中国科学社召开成立大会,马叙伦担任会议主席,并报告了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原因和经过。

会议通过了马叙伦的报告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章,决定由马叙伦负责会务。在1946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会员大会上,马叙伦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一致通过了由马叙伦、郑振铎起草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提出了立即停止内战、实行民主政治的8项主张。

与此同时,以马叙伦领衔的上海文教界61位著名人士发表了《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要求美国人民推动美国政府协助中国建立包容各政治党派在内的政府。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马叙伦在报纸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在会议中耍弄的花招。1946年2月,国民党制造较场口血案,马叙伦领导中国民主促进会联合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上海文教界著名人士40余人紧急集会,强烈要求严惩凶手。

他还领导中国民主促进会向中华职业教育社、救国会上海分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等六个党派团体,提出在上海发起联合组织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得到各方赞同,并被推为召集人。1946年5月5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马叙伦主持大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

      1946年5月,国民党宣布召开国民大会时,中国民主促进会被排斥在外。同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决定发起组织上海人民反内战运动大会,马叙伦等人被推举负责筹备。

6月6日,马叙伦等人发表反内战宣言,呼吁以具体行动来阻止内战;同日,马叙伦还和16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致函各党派及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其后,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决定马叙伦、雷洁琼、胡厥文等九人为和平请愿代表,与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两名学生代表一道,组成上海人民团体和平请愿代表团,公推马叙伦任团长。

6月23日,代表团启程赴南京,当代表团抵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几百名国民党特务和暴徒蜂拥而至,对代表团成员大打出手,马叙伦及其他代表身受重伤。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马叙伦受伤住院后,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邓颖超等去医院看望。毛泽东、朱德等也致电马叙伦表示慰问。上海也爆发了抗议国民党暴行、声援马叙伦等人的群众运动。

      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了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马叙伦接连发表文章,悼念李公朴、闻一多,并继续在大学里演讲,抨击国民党当局。1947年1月,马叙伦出席了上海各界人民举行的纪念上海抗战15周年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

2月9日,上海国民党当局制造劝工大楼血案,马叙伦领导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上海各人民团体组成惨案后援会,被推举为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同年3月,马叙伦和张澜等50余爱国人士致电莫斯科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请其促成中国停止内战。

1947年7月,国民政府下达“戡乱动员令”,马叙伦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其他领导人决定民进成员隐蔽转入地下,以分组、化整为零等方式,向工人学生秘密宣讲形势,为各阶层人士编印各种宣传材料。

面对随时可能的危险,马叙伦写下了遗言,继续进行斗争。1947年10月,国民政府非法解散中国民主同盟,马叙伦随时有被暗杀的可能,但他仍坚持斗争。

1947年11月在给行政院长张群的信中指责国民党政府镇压人民的举措是“效汉唐末叶所为”,斥国民党特务是“明季厂卫之行”,明确表示“捕杀子辞,驱胁无畏”。在此情况下,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于1947年底安排马叙伦等人向香港转移。

      马叙伦到香港后,和在港的各民主党派人士以星期聚餐会的方式,商讨斗争策略,支援国内各地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随着去港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增多,马叙伦在香港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港九分会。

      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人民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马叙伦与驻港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于5月5日通电响应。1948年10月,马叙伦、郭沫若、沙千里等人在中共中央安排下,从香港北上,秘密奔赴解放区。经过20余天到达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并立即投入筹备召开新政协的紧张工作。2月25日,马叙伦等人到达北平。

      6月5日,马叙伦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会后负责拟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额;还担任第六组组长,主持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马叙伦被中国民主促进会推举为正式代表出席会议,担任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并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叙伦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和第一任高教部长。

1949年12月,马叙伦主持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50年6月,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任内忠实执行党的文教方针政策,为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培养教育人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50年4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叙伦当选为中央主席。1956年3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叙伦再次当选为中央主席,并领导民进提出了“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

1958年11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叙伦又一次当选中央主席。马叙伦是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届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二、三届中央副主席。

      1970年5月4日,马叙伦因并发肺炎逝世,终年86岁。他的著作收入《马叙伦政论文选》、《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