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故局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若飞

2018-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原名运笙,号继仁.幼年生活窘迫,从小养成沉默而倔强的性格.1904年8月,王若飞被二舅父黄齐生接到贵阳教养.翌年入黄齐生主办的贵阳达德学堂小学预备班学习,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王若飞故局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若飞达德学校积极传播新思想.新知识,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进步思想,揭露腐败黑暗的君主专制的罪恶,攻击旧的封建纲常名教.宗法观念.王若飞不仅学到新的科学知识,而且开始接触到<民报>.<革命军>等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原名运笙,号继仁。幼年生活窘迫,从小养成沉默而倔强的性格。1904年8月,王若飞被二舅父黄齐生接到贵阳教养。翌年入黄齐生主办的贵阳达德学堂小学预备班学习,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王若飞故局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若飞

达德学校积极传播新思想、新知识,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进步思想,揭露腐败黑暗的君主专制的罪恶,攻击旧的封建纲常名教、宗法观念。

王若飞不仅学到新的科学知识,而且开始接触到《民报》、《革命军》等进步书刊,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开阔了政治眼界。在校期间,王若飞不信鬼神,积极支持学校兴办女学、提倡妇女解放,并编写和刻印了《戒缠足歌》传单,广为散发。王若飞读至高小五年级时,因成绩优异,被指定为学长,担负对初小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

王若飞故局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若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贵州军政府组织了贵州辛亥革命临时学生保卫队,王若飞与20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小队,代表达德学校负责保卫、稽查贵阳南大门的城防任务。同年11月,王若飞毕业于达德学校。

在校期间因有感于《栏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故改名王度,字若飞。1912年1月,王若飞离校到群明社当店员,坚持自学。1914年又到铜仁矿务局担任文书和会计工作,开始接触产业工人。

王若飞故局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若飞

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爆发后,达德学校通电讨袁,王若飞参与起草电文,并参加动员铜仁驻军起义事宜。随后,受黄齐生指派,假道湖南至上海进行反袁宣传和联络活动。1916年以黄齐生秘书身份,辗转江苏、山东、河南、山西等省进行反袁宣传活动。

同年底返回贵阳,旋到达德学校任教员。1917年12月,王若飞考取贵州省黔中道留学日本官费生。1918年3月,王若飞同黄齐生等一同到达日本东京,入日本明治大学,实际上完全过着自修生的生活。

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日本有许多报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王若飞努力学习日语,极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王若飞激于爱国热情,愤然回国,在上海参加反帝大示威,散发传单,并在街头发表演讲。随后,参加贵州教育实业参观团,到江苏南通和山西等地考察教育。

      1919年10月王若飞回到上海后,为求学和寻找革命真理,决定赴法勤工俭学。当年11月底,王若飞到达法国巴黎,开始留学生涯。1920年春,王若飞写成《一个特别的学生》一文,抒发了自己“战胜罪恶,战胜悲苦,创造一个理想世界”的抱负。

同年4月,到圣夏门一家钢铁厂做工,了解了法国产业工人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同年秋,王若飞去蒙达尼胶鞋厂做工,并结识蔡和森等人,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清理和批判了曾信仰过的俾斯麦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0年2月,爆发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求学运动,王若飞等带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向公使馆请愿示威,进行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

同年6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以牺牲中国主权和利益为条件,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王若飞与周恩来、蔡和森等人发起反对借款斗争,并组织两次勤工俭学学生拒款大会,迫使法国政府取消借款。

为解决赴法求学学生入学问题,法国政府决定设立里昂大学,但大学建成后却不履行诺言。1921年9、10月间,王若飞参加由蔡和森、赵世炎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进占里昂大学的斗争,并与周恩来等为留巴黎代表,负责联络、组织工作。

斗争失败后,蔡和森等人被遣送回国,王若飞则留在法国继续斗争。1922年6月,王若飞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被补选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执行委员,并参加《少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向华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后经阮爱国(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共产国际的有关规定,中共中央批准他由法共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与国内党中央取得联系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根据中央的指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中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共旅欧总支部,王若飞是成员之一。1923年1月,中共旅欧总支部决定派王若飞等人去苏联留学。

      1923年3月,王若飞到达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党的建设、共产主义ABC、国际时事、苏联革命经验等课,研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并注意探讨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1924年6、7月间,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召开,王若飞旁听了会议,并拜会了李大钊。

      1925年3月,王若飞离莫斯科回国,4月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临时工作。五卅惨案后,王若飞以北方区委巡视员的名义到河南检查工作,并留在河南筹建豫陕区党委。6月7日,郑州召开声援五卅运动的群众大会,王若飞以全国总工会代表身份参加大会,并发表讲话。

1925年夏,中共豫陕区委成立,王若飞任书记,积极推动了河南、陕西的革命运动。在河南工作期间,王若飞领导中共豫陕区委创办军事学校,招募青年从军;筹备并成立河南省总工会,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指导青年运动,成立河南省学生联合会;派出干部深入农村、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初,吴佩孚进攻河南,王若飞召开豫陕区党委会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同年2月,王若飞到北京,向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汇报豫陕区党委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教训,并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特别会议。

      1926年3月下旬,王若飞去上海,出任中共中央第一任秘书长,除协助陈独秀起草中共中央文件外,还处理了中共中央大量的日常工作。同时,积极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罪行。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后,参加了起义的领导工作,并担任南市区总指挥;起义胜利后,代理中共南市区委书记。1927年4月,随中共中央迁至武汉,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先去中共江浙区委工作,旋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宣传部长、农民部长等职。期间,王若飞主持了营救赵世炎、陈乔年工作。

      1927年八七会议上,王若飞认识到陈独秀犯的严重错误。会后,他作为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人,领导了无锡、南通等地的农民暴动。同年10月与瞿秋白等人组成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委员会,并发表《革命的江苏农民》一文,总结了江苏农民反抗斗争的经验。

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错误地给予王若飞警告处分,王若飞申诉未成功。无锡暴动失败后,王若飞发表《江苏农民暴动之过去与将来》,全面论述了暴动的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上,对陈独秀的错误作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党内形成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陈独秀应负主要责任,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应共同负责,却受到不少代表的批评。会后,王若飞主动请求留在莫斯科,并担任中共驻农民国际代表,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28年下半年,王若飞入列宁学院俄文班学习,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原著,提高了理论修养。

      1929年冬,苏共开展清党运动,列宁学院清党委员会根据张国焘提供的材料,罗织了王若飞的所谓四条罪状,诬指其参加了陈独秀的反党活动,建议开除王若飞党籍。后经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审查和王若飞本人申诉,决定给王若飞以严重警告和下放劳动一年的处分。1931年初,王若飞被下放到莫斯科斧头镰刀工厂做铁工。

      1931年7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王若飞等人去内蒙古成立西北工委,王若飞担任西北工委特派员,领导西北地区农民的解放斗争和民族革命斗争。同年9月,王若飞回到内蒙包头,即制订了在内蒙古的工作计划,并开展实际工作。

由于叛徒告密,1931年11月21日在包头被捕,被关在归绥第一模范监狱。1932年1月30日,王若飞在狱中给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写了一封25万字的长信,提出中国应该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予以坚决抵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并提出了合乎历史实际的斗争策略,要求傅作义站在中华民族革命战争立场上,给他以实际参加战争的机会,或赴前线作战,或赴东三省,热河组织义勇军,使傅作义深受感动。

1934年4月23日,被绥远高等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36年夏被转移到山西太原陆军监狱,曾领导政治犯进行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在5年多的铁窗生涯中,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37年4月,在中共组织的营救下无条件获释。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王若飞离开太原,经西安到达延安,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负责宣传鼓动文化教育和团结联络上层民主人士的工作;创办中共陕甘宁边区区委理论刊物《团结》月刊,是主要撰稿人;同时兼任陕北公学教授。

在这期间,王若飞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侧重考察了华北地区自卫军、游击队的建立发展和民众游击战争的经验问题。

      1938年秋,王若飞任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不久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1年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党务研究室主任。受中共中央委托,组织一个小组,研究和制定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地问题和土地政策。

王若飞深入根据地进行系统、周密、细致的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经反复修改十多次后,于1942年1月28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颁发到各抗日根据地施行。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前,王若飞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后作为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之一。《决定》阐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要求党员增强党性锻炼。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王若飞认真学习了整风文件,检查了在大革命时期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的问题,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1943年12月,王若飞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报告,阐述了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着重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主要贡献给以高度的评价。

      1944年春,国民党正面战场豫湘桂大溃退,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迫切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派林伯渠、王若飞等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4年5月初,王若飞等先在西安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旬到达重庆,继续与之谈判。由于国民党方面没有和谈诚意,谈判条件尚不成熟,没有结果。王若飞乃根据形势和中共中央指示,分工负责抓中共南方局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

同年11月董必武、林伯渠回延安后,王若飞留渝主持中共南方局全面工作,除做国民党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外,还动员知识青年到中原解放区或湖南、贵州、川东工作。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工人胡世合被国民党特务枪杀后,王若飞在中共南方局成立指挥机构,亲任总指挥,发动了一场反国民党特务的群众斗争,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在重庆期间,他协助董必武大力加强国统区党的建设,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王若飞尤其注重宣传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广泛与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实业界知名人士接触,广交朋友。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同年7月初返回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重庆。从9月4日到10月10日,国共两党谈判代表举行了10次正式谈判,周恩来是中共代表团的首要发言人,王若飞配合周恩来作了多次发言。

与此同时,还多次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同重庆各界接触,宣传中共主张,探讨国内和平对策。10月10日《政府和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11日陪同毛泽东返回延安。

12日返回重庆,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商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和双方军队停止前进、恢复交通问题以及国民大会问题、解放区问题等。1946年1月,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团结民主人士,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月11日同董必武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政治协商会议情况。2月13日返回重庆。

      1946年2月22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煽动学生举行反苏游行,并捣毁《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及民盟机关报《民主报》营业部,王若飞与秦邦宪代表中共代表团向学生揭露了国民党特务的阴谋。

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全面推翻政协决议后,王若飞多次在政治协商会议小组会上和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抨击国民党背信弃义行为。因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遭国民党严重破坏,王若飞与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13人,于4月8日乘飞机回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工作。因气候恶劣,飞机迷失方向,在山西兴县东南之黑茶山失事遇难,年仅50岁。(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