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化境”说

2018-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所谓化境 (Sublimation) ,是指原作在译文中就象 投胎转世 ,躯体换了一个,但 精魄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 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

所谓化境 (Sublimation) ,是指原作在译文中就象 投胎转世 ,躯体换了一个,但 精魄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 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读起来不像译本 ,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象翻译出的东西的: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 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因此,他赞同西方所谓翻译者即反叛者( Trandutttore traditore Translator, trator )的说法,认为 好的译文应该在艺术上胜过原文 :译者运用归宿语言' 超过作者 运用出发语言'的本领,或 译本在文笔上优于原作 ,都有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傅雷与钱钟书都是从美学 (aethetics) 角度提出的翻译原则。而当代 许渊冲 先生也从这一角度提出了翻译中国诗词要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主张 (1979) ,并且指出这三美标准并非同等重要: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

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三美原则强调了文学、尤其是诗歌翻译中的重点。 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译,因为落木萧萧三个草头,长江滚滚三个三点水,萧萧、滚滚又是叠字,这种形美和音美如何能转达呢?其实,创译法就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如下面的译文: The boundless forest sh eds its leaves sh ower by sh ower ; The endless r iver r olls its waves h our after h our . 原诗的无边和不尽对仗工整,译文 boundless 和 endless 也是遥遥相对;原诗萧萧是叠字,译文也重复了 shower ,并且和萧音似;原诗三个草头,译文也是三个 sh 的头韵,原诗有三个三点水,译文也有两个词是 r 的头韵。

但是原诗滚滚这对叠字只译了意,而没有传达原文的音美和行美,这是有所失,但加上了 hour after hour (时时刻刻)这个叠字片语,就可算是三美齐全了,因为原诗不尽可以包括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含义,在空间方面是无穷无尽,在时间方面就是时时刻刻,所以加上这个片语,就是以创补失,创造一个叠字片语来弥补形美方面的损失。(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 2006 : 14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外国语学院主页/ 北京大学主页

版权所有 © 2011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