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钱钟书与杨绛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关于杨绛的采访记录,访者问到杨绛对张爱玲的看法,结果张被杨好好贬了一通,并用了个别脏字.铃铛们的看法好多,意见好大,也有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关于杨绛的采访记录,访者问到杨绛对张爱玲的看法,结果张被杨好好贬了一通,并用了个别脏字。铃铛们的看法好多,意见好大,也有对此表示理解和包容的。我看了之后,并不很生气,相反在对杨老先生的印象上又加了一条:可爱!

关于杨

先生对于张爱玲的贬低,有网友以“文人相轻”或“同行是怨家”解释。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或者说没有那么复杂。杨先生的这段话大家还看不出来吗?完全是在为自己心爱的丈夫抱打不平。谁都知道钱钟书是杨先生眼中的神,心中的宝,她活着的目的几乎就是为了全心全力维护这个在世时同样维护着自己的丈夫,甚至抛开了部分的客观和理智(从围绕《破围》一书的诉讼官司上就可见一斑)。自己被誉为“文化昆仑”、“一代奇才”的丈夫,其知名度还不如一个靠写“男女之事”而出名的小说作者,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也明显低一筹,这不仅让爱夫心切的杨老先生大为光火。于是这位百岁老小人便“童言无忌”了,甚至不惜人身攻击,说到张爱玲的相貌上了。同是女作家,这种做法颇有点不厚道。但这夫妇俩说话做事似乎从来都是善良是有的,厚道就免了。不刻薄在他们就已经算作很厚道了。(每个人在行事做人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这里不多作评论。)

先说杨绛与张爱玲。论聪明,杨绛是很有的,论才华,也未必就输给张的,但张在青春期的遭遇与痛苦她是没有的,张在爱情上的不幸与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她也没有。她比张多的是一些天真,一些幸运,一个相濡以沫的丈夫和乖巧懂事的女儿——一份依靠。她比张少的是一种生活的现实和面对现实的实际,她有自己的小圈子可以背对现实,自说自话;她比张少了一双洞世的眼睛,所以她对自己从另一个角度同样洞世的丈夫无比钦佩。与张同样优秀的剧本也许她是写得出的,与张同样优秀的小说她未必能写出。

悟性她是有的,洞穿的功力她却没有练就。张一辈子也没实现自己想要做一个依靠丈夫的小女人的梦想,相反却一直独力在与生活的拮据和现实的残酷做抗争。而杨做了一辈子丈夫身边的小女人,却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先生”。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杨是一尾生活在名叫“丈夫”的鱼缸中的有个性的鱼儿,缸中有她足够使用的“水域”,她看得见世界,世界也看得见她,所以她从来不想从鱼缸中出来。张却是一只生活在名叫“现实”的鸟笼中的鸟儿,她也看得见世界,世界也看得见她,但笼中没有天空,没有足够她展翅翱翔的天与地,她很坚韧,奋力抗争,却始终没能从现实的牢笼中挣脱出来。

钱钟书一生傲视群雄,张爱玲他也未必放在眼里。只是若干年前,在接受水晶的采访时,他对作家於梨华使用了“

She is very clever

”的评价,对张的评价则是“

she is more thanclever

”。这并不能说明他对张是欣赏的,但“不止是聪明”,我想钱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肯定了张的(虽然张并不需要他的肯定)。在这些方面(洞察人性与人心),他们俩的观念即使是不相同的,至少也是相通的。这点上,杨绛是跟不上他俩的脚步的。虽然跟不上,心细的杨绛却是会感觉到丈夫对张爱玲的部分肯定的看法。那么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杨对张的言论里,或许可以加一些女性的醋意进去。而钱在杨面前对张的态度只能说是一个丈夫面对吃醋的妻子所采用的小伎俩而已。如果张爱玲在世,听到杨对自己的贬低,想一下便会明白其中的原委,那么她对之所做的应该是会心甚或开心的一笑,然后不再理睬。这两个人均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据说张爱玲在和水晶谈到钱的《围城》时,用了一个“

smart

”,我想她是想说钱在运用自己的聪明的时候有点“过”了。张崇尚的是“自然主义”,自然不喜钱在文章中的过分修饰与强调了。这两个人在行为上都可用“孤傲”一词,只不过钱是因傲而孤,而张是因孤而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