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的女儿 “中国‘同志’的妈妈”吴幼坚:给子女更多尊重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同志'的妈妈"吴幼坚:给子女更多尊重同志,妈妈,支持,尊重即时新闻人物名片:吴幼坚,女,1947年出,曾任<广州文艺>副主编.<源流>杂志副总编辑.2004年,吴幼坚的儿子郑远涛成为中国首位向媒体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2005年,吴幼坚成为首位站出来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2008年,吴幼坚创办了中国首个同性恋亲友会;2012年,吴幼坚离开同志亲友会,成为了一名独立公益人.11月24日,"中国'同志'的妈妈"吴幼坚走进贵州师范大学,开展

“中国‘同志’的妈妈”吴幼坚:给子女更多尊重

同志,妈妈,支持,尊重

即时新闻

人物名片:吴幼坚,女,1947年出,曾任《广州文艺》副主编、《源流》杂志副总编辑。2004年,吴幼坚的儿子郑远涛成为中国首位向媒体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2005年,吴幼坚成为首位站出来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2008年,吴幼坚创办了中国首个同性恋亲友会;2012年,吴幼坚离开同志亲友会,成为了一名独立公益人。

11月24日,“中国‘同志’的妈妈”吴幼坚走进贵州师范大学,开展了一场名为“爱是最美的彩虹”的讲座。在这场讲座中,66岁的吴幼坚讲述了她与同性恋儿子之间的故事,并讲述了因为来自父母的压力,而引发的同性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战争”。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性恋群体,解开同性恋子女和家长之间的误解,讲座结束后,吴幼坚接受了本网的专访。

贵阳网视:今天听您讲的很多同性恋故事展现的都是来自父母的压力。那么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同性恋子女应该怎么跟他们沟通呢?

吴幼坚:首先要告诉父母,同性恋不是病。国内外有很多的研究实例都说明同性恋不是病,既然不是病就不用治,就应该坦然接受。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怎样的人,就应该让他们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

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异性恋的家长。只要孩子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就够了。同性恋孩子面对那么重的社会压力,父母更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尊重。

贵阳网视:今天的活动来参加的都是年轻人为主,并没有太多的父母来参加。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幼坚:今天的活动主要针对并不是父母,活动在大学校园里举行,应该以年轻大学生为主。大学生是现代社会受教育最好的一批人,不管他们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应该具有尊重各种性取向的意识。尤其是有一些学生今后可能会从事教育、心理学、医学或者法律行业,他们今后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那时他们的看法就会改变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年轻一代的想法。

贵阳网视:您的例子大多都是男同性恋,那在女同性恋这个群体里,在“出柜”(同性恋人群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的过程中,她们是否会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

吴幼坚:有些人认为女同性恋“出柜”的压力比男同性恋小,没有比如传宗接代的世俗要求。其实男同和女同各有各的压力。我遇到过一个的家长,即使已经默认了女儿的同性恋身份,但仍然不允许女儿跟自己的同性伴侣在一起生活,宁愿把她当成老姑娘养着。

另外,女同性恋一起生活,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够强,没有办法满足父母买房买车的现实要求,所以有的家长出于现实的角度也会阻拦她们。女同性恋组织也没有男同性恋组织活跃,我主办的活动,来参加的女同很少,大多数时候她们只会在私下跟我联系。

贵阳网视:在贵阳,很多同志仍旧是在“柜里”,您认为社会在各个方面应该怎么给他们一个更加宽容的环境?

吴幼坚:对于贵阳的同性恋群体,我们不能太着急,要一步一步来。现在资讯很发达,有文化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所以要努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我比较主张不要把人按性取向分开,多组织活动让同性恋和异性恋一起交流。同时,同性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是需要融入社会,跟大家一起生活工作的。(新媒体实习记者 蹇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