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误国 历经68年沧桑由美国归来 《翁同龢日记》等一批“翁氏文献”入藏上图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翁同龢日记>等一批"翁氏文献"入藏上图从上海出发,历经68年沧桑,跨越14000公里距离,包括47册<翁同龢日记>在内的一批"翁氏文献"终又回归故土.今天,上海图书馆将举行"翁万戈捐赠‘翁氏文献’入藏仪式".由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捐赠的这批珍贵文献入藏上图,是中华古籍保护海外回归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上图多年来致力于古籍整理保护利用结出的又一硕果.沉甸甸,不只古籍本身分量12月19日21时许,当47册<翁同龢日记>

《翁同龢日记》等一批"翁氏文献"入藏上图

从上海出发,历经68年沧桑,跨越14000公里距离,包括47册《翁同龢日记》在内的一批"翁氏文献"终又回归故土。今天,上海图书馆将举行"翁万戈捐赠‘翁氏文献’入藏仪式"。由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捐赠的这批珍贵文献入藏上图,是中华古籍保护海外回归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上图多年来致力于古籍整理保护利用结出的又一硕果。

沉甸甸,不只古籍本身分量

12月19日21时许,当47册《翁同龢日记》和12包《翁氏文献丛编》手稿被一一清点、收入善本库,上图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松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下了。"

4天前,黄显功、陈先行、郭立暄等上图专家和翁万戈侄翁以钧等一行五人从上海出发抵达纽约,行经波士顿,一路奔波,17日中午来到翁万戈居住的小镇。98岁高龄的翁万戈自行驾车,早已等候在镇中心公共事务大厅。午餐是简单的汉堡、三明治,1918年出生在上海的翁万戈不时蹦出几句上海话,言谈间充满对上海的感情。

"2010年之前,翁万戈先生几乎每年都会来大陆,在上海,我们总是相约国际饭店喝咖啡",陈先行与翁万戈相熟多年,谈及翁万戈充满敬佩。"他毕生致力于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曾用大量精力拍摄介绍中国文化的教育片和纪录片,在世界各国资料中摸索、研究。他是收藏家,也是鉴赏家,在中国美术史方面建树极高,和启功、徐邦达、谢稚柳、杨仁恺等老先生是一个‘圈子’里的。如今,那代老人已相继辞世,万戈先生可谓鲁殿灵光、硕果仅存了。"

当天午后,在翁万戈独居的居所,上图团队见到了此行奉迎的宝贝。翁万戈已在家中准备两天,对照清单查点《翁同龢日记》,竟比预料的45册还多两册,《翁氏文献丛编》手稿则以红色文件夹一一标记。陈先行写下收条,珍贵文献被打包装入五个背包。"沉甸甸,不只是古籍本身的分量。"黄显功说。

非偶然,选择上图水到渠成

翁氏藏书起源于常熟翁氏十四世孙翁心存(1791-1862),历经六世,其中最重要者为翁心存之子翁同龢(1830-1904)。翁同龢曾任清代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并先后担任同治帝和光绪帝的老师。清末,时值战乱,公私藏书多有散失,翁氏则购之聚之。上世纪40年代,为避战乱,翁氏家族将这批古籍善本秘密运到美国,妥加保存起来。2000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上海图书馆获得翁万戈转让的宋刻孤本《集韵》等80种翁氏藏书,成为当年轰动海内外的文化事件。2010年,翁氏藏书回归10周年之际,上图举办"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这不仅是"翁氏藏书"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由一家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以宋刻本为专题的展览。

93岁的翁万戈从美国赶来,出现在展览会场。当看到"翁氏藏书"中的宋刻本被陈列在展厅最醒目位置,翁万戈兴奋不已:"上海图书馆把书保存得这么好,还进行研究,把它们拿出来为公众服务,看来我10年前的选择完全正确,这是‘翁氏藏书’最好的归宿。"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翁万戈就是上图常客。他研究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陈洪绶来查资料,上图毫不吝啬地拿出孤本供他研究。复印部分本要收取资料费,上图老馆长顾廷龙说:"收资料费发不了财,但我们就此失去了一个朋友。"

"可以说,翁万戈先生这次选择上图不是偶然",陈先行说,虽与翁万戈相熟多年,但从未开口谈及他的家藏,"对于翁氏四代人经历百多年守护,完好无损的《翁同龢日记》和其他手稿来说,出让和捐赠就像‘嫁女儿’般慎重。"从今年4月上图获悉翁家有意在中国大陆选择一家图书馆或公藏机构无偿捐赠翁氏《日记》等稿本的意向开始,翁万戈委托其侄翁以钧与上图多次接洽、考察。11月,翁万戈之女还专程从美国来到上图考察。2000年,翁万戈亲自护送翁氏藏书回到中国,这次捐赠,他本打算由女儿带回这批稿本,完成一次父女接力、传承。

12月17日下午,在翁家握别之际,翁万戈向上图团队表示:"欢迎你们明年再来。"

价值高,中华古籍回归的范例

《翁同龢日记》及《翁氏文献丛编》手稿价值何在?陈先行介绍,且不论这批珍贵文献若上拍场能轻松拍出高价,从古籍研究角度来说,手稿是文献最真实、原始的状态。《翁同龢日记》起自清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7年7月31日),止于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即他逝世前七天,持续时间长达46年之久,为研究晚清提供极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材料。

1925年,在张元济主持下,商务印书馆依据这部翁氏日记手稿影印出版,取名《翁文恭公日记》。出于各种考虑,在影印过程中,主持者对某些局部作了遮盖处理,致使印本多处存在重要删节。此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先后出过两种整理标点本,这两种标点本大致均以1925年影印本为底本。2012年,翁万戈先生又推出新的标点本,由中西书局出版。该标点本根据家藏日记原稿校订,补足了1925年影印本删节的内容。"删节有两种原因,一是编者为尊者讳,二是翁同龢本人的删改。翁同龢是对晚清中国发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与戊戌维新关系的了解并不全面。清末从康有为开始就对翁氏早期活动评价不够准确。其实,翁氏思想在甲午战争前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甲午战争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他走向更张旧制的道路,在戊戌变法中极力拔擢维新派人士。这一转变,才是历史的原貌。"陈先行说。

黄显功介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2007年起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古籍回归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古籍回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数字回归;二是数字回归、实物再造;三是实物回归,在国家支持下,一批公共机构从海外收购珍贵古籍。此次,翁氏后人的无偿捐赠,无疑为中华古籍回归起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翁氏藏书,半个多世纪后叶落归根

19日晚上,1948年被翁氏后人从上海带至美国的翁同龢日记,终于又回到上海,与2000年回归的"翁氏藏书"在上海图书馆"团聚"了。

上海图书馆古籍专家陈先行为自己能先后两次参与"翁氏文献"回归行动兴奋不已,连称"很有成就感"。而记者作为这两次文献"回家"团聚的见证者,亦深感荣幸。

记得2000年4月28日,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由一个家族六代保存的私人藏书"翁氏藏书",在结束了海外半个多世纪的远游后回归祖国,共计80种542册珍籍正式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当时,这批藏书的"主人"、远在美国的翁万戈先生发来了传真件。他说:"现在是我向上海市致敬的时候。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庆幸。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价值连城的翁氏藏书秘不示人

翁氏藏书是晚清政坛上名盛一时的两朝"帝师"、维新派的支持者翁同龢的产业。藏书源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而后历经六世,跻身"清末九大藏书"之列。翁氏藏书,内中多有惊人的孤本秘籍,如《邵子观物篇》、《长短经》、《施顾注苏诗》等既是各书的最早刻本和祖本,也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但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翁家始终秘不示人。到了民国初年,已经没人知道翁氏藏书的下落了,甚至连研究清代藏书历史的专家也得出了结论:翁氏藏书"今皆无尺牍片纸矣"。

意外的是,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露面了。当时正在美国参观展览的我国著名学者傅熹年、启功先生欣喜若狂,专程拜望了翁氏藏书的主人翁万戈先生。这才知道,翁万戈为翁同龢嫡系五世孙,其所继承的翁氏世藏古籍善本1949年初由上海运往美国。回国后,傅熹年先生将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给一些国内知名版本专家看,他们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惟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留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文化界联手为藏书回归"护驾"

种种迹象表明,年事已高的翁万戈先生也在为这批家藏寻找最合适的安身之处。1997年春天,翁万戈来到北京,悄悄地参观嘉德公司的春季拍卖会。嘉德公司得到这一信息,主动拜访了翁万戈,问他是否有意参加这里的拍卖,但他未置可否。翁万戈离开北京,4月12日到了上海,他主动去上海图书馆新馆参观。上海图书馆的相关人士事后回忆:这似乎是"翁氏藏书"与上海图书馆结缘的开始。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获知翁氏藏书的消息后,希望能促成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重返故国。几经努力,他们与翁先生谈妥:这批藏书参加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

在短短的10余天内,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先后与嘉德公司联系,表示强烈兴趣。最后,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人民政府斥资450万美元,捷足先登,海外漂泊半个多世纪的翁氏藏书叶落归根,在上海图书馆安家入住。"当时,请示、呈文,批复等等,各环节一路‘绿灯’",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无比感慨。

4月12日,上海一行10人到达北京,负责护送"翁氏藏书"至上海。所有"翁氏藏书"被分装在7个大箱子中,由2辆面包车送往北京火车站,装至13次列车硬卧车厢。嘉德公司2名工作人员也随同护送。这节车厢全封闭,由持枪乘警护卫。

4月13日上午10时15分,火车顺利到达上海。11时,"翁氏藏书"运抵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这批藏书计有80种、542册:宋刻本十一种、元代刻本四种、明刻本十二种、清刻本二十六种、名家抄本、稿本二十七种,其中宋刻本《集韻》、《邵子观物内外篇》、《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会昌一品制集》、《丁卯集》、《施顾注苏诗》、《嵩山居士集》等均为海内外孤本。这批珍稀古籍善本的回归,不仅充实了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的典藏,而且成为中国当代藏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