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故居 【旧居】探访常熟翁同龢故居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翁同龢是晚清重臣,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帝师,也是晚清维新变法的积极创导者,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来到江南福地常熟,便直奔最向往的地方——翁氏故居.翁同龢故居 [旧居]探访常熟翁同龢故居走到书院街中段便是翁家巷门,这是常熟古城内一条普通的小巷,和读书台仅仅一街之隔,与对面喧嚣的大马路相比,这儿明显幽静了很多,翁同龢纪念馆就坐落在这条狭窄的小巷内.巷口立有一座石坊,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翁同龢是晚清重臣,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帝师,也是晚清维新变法的积极创导者,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来到江南福地常熟,便直奔最向往的地方——翁氏故居。

翁同龢故居 【旧居】探访常熟翁同龢故居

走到书院街中段便是翁家巷门,这是常熟古城内一条普通的小巷,和读书台仅仅一街之隔,与对面喧嚣的大马路相比,这儿明显幽静了很多,翁同龢纪念馆就坐落在这条狭窄的小巷内。巷口立有一座石坊,上刻"状元坊"三个大字。

翁同龢故居 【旧居】探访常熟翁同龢故居

进巷二三十米便可见粉墙黛瓦的古式建筑,这是一座明清时期典型的江南名门望族宅第。简朴的石库门上镌刻着由当代藏书家、翁同龢的五世孙翁兴庆题写的"翁氏故居"砖雕横匾,门旁挂一块木制竖匾,"翁同龢纪念馆"六个字由爱新觉罗·溥杰题写。

翁同龢故居 【旧居】探访常熟翁同龢故居

翁同龢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现辟为翁同龢纪念馆。据史料记载,此处建筑始建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曾几易其主。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翁同龢之父翁心存购得。它是一座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第,其中主厅"彩衣堂",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包袱锦彩画,集雕、塑、绘于一体,内容丰富,艺术价值极高。

馆内有介绍翁同龢生平事迹和翁氏一门书法等展览。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翁同龢作为近代史上常熟第一人的政治家形象。

庭院深深深几许?走过那些厅、堂、楼、阁、轩、斋,品味那些匾额、楹联,还有种种家什陈列、湖石花木,宅主不同寻常的文化涵养和志趣抱负充盈于故居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作为主体建筑彩衣堂,更是传递着瓜瓞绵绵、泽被四海的人文馨香。

据悉,翁氏故居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其建筑设计遵循我国古代官绅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分东、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门进入后,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彩衣堂、后堂楼和双桂轩等,共为七进。其中轿厅为歇轿与备茶之用。

故居内主体建筑"彩衣堂"为江南典型的明代建筑,建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画梁雕栋,气势恢弘,彩衣堂为迎宾与举行婚庆寿庆等礼仪之用。堂内包袱锦彩绘是江南苏式彩绘的代表作,为海内外罕见之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1996年,"彩衣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堂楼与院子为主人及其家人居住生活之用。中轴线建筑的东西两侧设有"避弄"走道,以防火灾,并作为每逢主人在彩衣堂迎宾时,家中妇孺、仆役出入避开厅堂方便之用。东侧避弄即为故居的东部区,该区临巷开有侧门,入门后依次布局有照墙、玉兰轩、知止斋及小院等,此为主人藏书和书房及接待宾客之所。

西侧过避弄为西部区,亦有门临巷。入门依次布局有思永堂、晋阳书屋、柏古轩、明厅等。曾为翁心存三子翁同爵居所。其间回廊曲折,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布局因地制宜,变化生动,富有情趣。其西侧,昔有桑氏"小南园"园林胜景,显示了明清江南居住建筑布局规谨而又有生动变化的特点。

因此,翁氏故居的建筑,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官绅大族住宅以纵向中轴布局为主,配以左右两侧横向布局展开为辅的传统建筑格局,而且也反映出江南古代居住建筑因地制宜、正中求变、富有居住环境情趣的空间布局美,是国内完整体现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住宅特点的典型代表。

据介绍,1990年,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原华美协进联谊会会长翁兴庆将此宅捐献给国家,常熟市人民政府遂将旧宅立为翁同龢纪念馆。翁兴庆先生亲书"翁氏故居"门额。1991年11月1日,翁同龢纪念馆成立正式并对外开放。

翁同龢跋徐霖《篆书四言诗卷》,行书,纵2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翁氏故居成为常熟新"虞山十八景"之一,怀古观光的重要旅游景点、翁同龢专题博物馆。馆内有明清式家俱摆设、"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龢"展、"同光第一书家翁同龢"书法展、"知止斋"廉政文化教育展和常熟状元历史陈列馆等。

翁家巷门

翁氏故居位于常熟老城区翁家巷门,巷门处有一座金山石"状元坊",坊柱镌刻"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何必数榜眼感旧会元有坊华篇胜迹声名琴水让高山。"此联语由翁同龢离孙,时为92岁的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撰书。

门厅

门厅位于翁氏故居入口处中轴线第一进。过厅梁上悬有"状元第"匾额金匾,为翁曾源考取状元时所制作,距今150年,保存完好。匾下立有木制屏风,屏风正面写的是翁同龢生平和翁氏故居简介。

轿厅

轿厅亦称茶厅,处中轴线第二进,为来客停轿、待茶、等候接见之所。

砖雕门楼

此为清代砖雕垂花门楼,精雕细刻、造型美观,典型的江南人家造型。上镌"源远流长"四字,下砌"辞亲赴考"、"衣锦还乡"带状砖雕组画,体现了宅主科举成功的愿望。

彩衣堂

彩衣堂坐北面南,位于翁氏故居的第三进,为故居的主厅。建于明代,大约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年—1505年),距今500多年的历史。此房几易其主,先有姓桑的大户人家建造,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古琴家严天池居住过,清嘉庆年间藏书家张金吾也在此居住过。

道光三年(1833)翁心存购得后,经扩建修缮,更名"彩衣堂",取自"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作为孝养母亲之所。

"彩衣堂"内梁、檩、枋上共有116幅彩绘,题材丰富,绘制精致,集绘、塑、雕于一体,堪称江南包袱锦彩画的上乘之作,是"苏式彩绘"的优秀代表作,历经五百多年,仍光彩夺目。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气候潮湿,历经战乱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后堂楼

后堂楼位于中轴线第四进,楼分上下两层及东西厢房,楼上作储物之用,楼下原为翁氏家眷居住之处,现辟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龢"展厅。

双桂轩

双桂轩处中轴线第五进,曾是翁同书的藏书室。翁同书之子翁曾源曾在此居住,翁同龢晚年返乡后也常来此歇息。轩前院落的金银双桂,每到中秋时节丹桂飘香,芬芳四溢。

知止斋

知止斋为翁心存书斋之名,取《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楼与玉兰轩构成一个小区,作待客作用。楼上藏书,楼下供宾主吟诗、论文、赏书、品画之用。翁心存曾有诗句云:"禄厚贵知足,位高贵知止",富有教育意义。

玉兰轩

玉兰轩位于綵衣堂东侧、与知止斋相连。因庭中种有玉兰,故名玉兰轩。此处为客厅,亦称花厅,为主人接待来客之所。

思永堂

思永堂位于綵衣堂轴线西侧,为翁同爵于同治年间从仲氏手中购得。堂名出自《诗经·大雅》:"孝思不匮,永锡尔类",寓意孝子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先祖永远赐予福禄。翁同龢曾携其孙翁安孙、侄孙翁斌孙居住过。

晋阳书屋

晋阳书屋位于思永堂轴线第一进。 "晋阳书屋"之名延用仲氏屋旧名,现陈列为翁同龢读书之所。

柏古轩

柏古轩位于柏园(曾称"小南园")内,庭中原植有古柏,故以此名轩。此处为翁同爵居处,翁同龢曾携其孙翁安孙、侄孙翁斌孙在此居住。

柏园

明代弘治间,邑人桑瑾从处州通判致仕归里后,扩建宅第,辟园林,名"小南园"。清道光初转归仲氏。同治十一年(1872),翁同爵从仲氏处购得,其中主体建筑经修缮,取名"思永堂",堂后院屋因昔有古柏两株,称"柏古轩"。院内筑假山。翁同爵之孙奎孙民国初辞官居于此数十年,时有酬唱。奎孙号柏园,因而此轩亦称"柏园"。

近几年来,翁同龢纪念馆的开放面积和展览展示不断拓展和提升。2011年翁馆的第六、第七进建筑修缮建成了"常熟状元历史陈列馆",2011年收回了故居内最后一处私人住宅"小南园",并于2013年修缮恢复建成了"柏园"展区,翁馆从此实现了完整开放。

2014年,翁馆腾退出租店面,在故居内建成了"松禅书院"学术中心、"松禅艺苑"特展厅。"松禅书院"成为翁氏资料的收藏、研究中心,并开展"同和讲堂"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名人名家来馆进行翁氏文化、常熟文化、江南文化的学术探讨。

筑庐隐居

之前,曾经到虞山南麓寻访翁氏墓园。在山南路西段看到路边有座石坊,坊额刻着"翁氏新阡"四个字。石坊两侧立有两块石碑,左侧碑上刻的是"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翁心存墓"。

沿着石板路走进浓荫如盖的树林,林中建有三组坟墓。其中有翁心存夫妇、翁同书夫妇、翁同爵夫妇的墓葬。翁同龢与夫人汤氏、淑人陆氏合葬一起。我们在翁同龢纪念馆花园中看到过两块墓碑,一块刻的是"清削籍大臣翁君妻一品江苏常熟翁同龢纪念馆;另一块刻的是"翁君副室陆淑人附葬之墓"。

旁边一块木牌上介绍说"此碑文为翁同龢亲书,但未立于墓地,颇耐人寻味。" 翁同龢去世前曾自拟一副挽联"朝闻道,夕死可以;今尔后,予知免夫"。还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道尽了老人宦海沉浮的无限忧伤。

看过"翁氏新阡",公路对面还有一幢建筑叫"瓶隐庐"。走近看,大门紧锁,无法进去。墙上挂着两块木牌,一块牌上画有"瓶隐庐布局图";另一块木牌上写着"翁同龢归乡后在鹁鸪峰下筑庐隐居,取名‘瓶隐庐’,意为‘守口如瓶。

后记:

探访翁同龢故居令我感触颇深,翁同龢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不仅有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还有他为官四十年操守廉洁的人品、 家教家风,以及自成一家的书法诗文等艺术成就。翁同龢对国家和民族做过的有益贡献,常熟,也正因为有无数像翁同龢那样的先贤的功绩,才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应将翁同龢的品牌继续做起来,让常熟名城亮起来。(郝红波/文)

翁同龢生平概况: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考中状元。同治、光绪帝师。翁氏在朝40多年,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对英、法、德等国的交涉和近代银行开设、铁路修建、新式大学堂兴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他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等进步人士,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在光绪时期,因卷入"帝党"与"后党"的政治斗争被慈禧太后罢官。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他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

"传世书迹较多。《节临华山碑扇面》,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6)。纸本墨迹,隶书3行,共8 字,题款10行,共46字。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甚高。此幅扇面,由隶、行、楷三种书体组成。

跋语和题款,字虽小,而所占篇幅强半,整体布局,既疏朗而又谨严,甚为得体。扇面正文为隶书8字,看出其隶书功力深厚。结体用笔,恪守古法。跋语行书,8行37字,写得老健、厚重,书卷气甚浓。题款为楷书,很有北碑味道。徐珂《清稗类钞》说:"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著有《瓶庐之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