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笔记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剑桥中国史>是西方学者集体写作的一套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型学术著作,基本反映了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以19世纪为主干的第十卷和第十一卷在1978年由英国剑桥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5年将两卷合并为<中国剑桥晚清史>.此书论证了中国1800年-1911年间的历史,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而此书的主要编写者费正清(1907-1991)被我们视为美国的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一代大师.费正清以哈佛大学为基地,开始了其漫漫学术生涯的研究.读过<剑桥中国晚清史>后

《剑桥中国史》是西方学者集体写作的一套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型学术著作,基本反映了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以19世纪为主干的第十卷和第十一卷在1978年由英国剑桥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5年将两卷合并为《中国剑桥晚清史》。

此书论证了中国1800年—1911年间的历史,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而此书的主要编写者费正清(1907—1991)被我们视为美国的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一代大师。费正清以哈佛大学为基地,开始了其漫漫学术生涯的研究。

读过《剑桥中国晚清史》后,感觉该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宽阔眼界。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方面分析了历史的进程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此书前三章阅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第一,《剑桥中国晚清史》的章节编排不像一般的编年史严格按时间的顺序面面俱到,而是有选择地对能表现中西文明冲突的历史内容进行专题性的叙述和分析,而本书的前三章就分别从中国的旧秩序、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来描述和归纳了中国原有文明的特征和冲突到来前夕的处境。

在这三章简单地说明后才从文明冲突的不同层面作论述。

第二,《剑桥中国晚清史》里对中下层社会阶级有了着重的描写和分析。作者指出要了解中国社会演进的内在动力,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包括中国全部人口近95%的农村世界。在第一章的旧社会这一节里,分析了中国农村的教育与道德,农村的经济及家族制度来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社会。

第三章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指出了人口的增长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最终是毁灭的。分析了人口与商业和土地的关系,作者指出晚清和近代中国社会史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人口的增长,而在这个相对安定和人口增长的时期,商业设施已有了发展可以满足地方贸易和地区间贸易日益增长的需要。

而内地农村定期集市的发展也体现了这种贸易的需求。普通村子大约有百户人家,不能构成集市,也不能自给自足。

村社的真正中心在集镇上,镇当然不超过两三英里远……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人—集市。此外,作者又从中国南北方地域辽远,由于气候的差异使得南北两地的生活方向迥然有别,从衣食住行向我们鲜明地展示了南北农村农民的生活。

此外,也应注意到晚清叛乱的根源之一也是由于人口的压力。 第三,《剑桥中国晚清史》与士大夫所写的浩瀚历史记载不同,不是只强调攘往熙来的商业特征,而是真正注意到了商人阶层。

由于人口和贸易在近代早期的增长,促进了商业化,并且提高了商人的作用。书中不仅介绍了个人、亲属关系,商业和家庭商号的关系,也说明了商人在发展周围的私人关系与众不同的方式。商人阶级不仅发展与老师、考官、恩主的垂直私人关系,在横的方面,他们与同科世子、在同一老师门下受业的士子以及同一思想流派的士子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而政府用种种手段控制商人阶级也做了大量描写。

这对那些只强调商业特征而忽视商人阶级的著作而说确实是1大进步。

第四,《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典型的区域分析法。首先,作者提到帝国18个省份被自然条件分割成若干彼此距离,但是却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大,而使得中国南北方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

书中从雨量、土壤、气候、衣着、交通等对南北方进行对比。其次,书中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论述,而是以区域、省份地方为中心,对清代亚洲腹地的满洲、蒙古、新疆、西藏进行了长达一章的描写。

清代亚洲腹地足足相当于今日中国疆域的一半,尽管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但是历史学家很少给予注意,这令作者是惊讶的。因此,我认为本书无论是从中国南北省份的差异还是从内陆的边疆地区,作者都采用了这种区域研究法。

第五,《剑桥中国晚清史》体现了多种学科的应用。《剑桥中国史》是1966年费正清受邀与崔瑞德一起主编。后来,费正清邀请了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和各专业的专家来参与编写工作。这就为本书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前三章也有相当部分的内容体现了这一点。例如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论述了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论述了贸易的增长;运用文化学对社会上的宗教、人民的生活习俗、农村经济环境以及中国的自然生态都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对社会的复杂、环境的变化有了清楚的认识;运用心理学对魏源的经世致用和今文学的研究作出了描写。

第六,《剑桥中国晚清史》中作者注意内外部因素相结合,以1种均衡的观点来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十九世纪初年,中国主权的有效控制范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大,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都开始发生变质的阶段。

这种变质不仅是受到欧洲文明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是中国内部社会演变的结果。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大所造成它本身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其力量不在外来压力之下,它们决定了中国向现代化转变。此外,对中国人口贫困的问题上,作者也采用了这种多层次的分析法。

中国农村生产力的低下,不仅仅只是因为非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有限,还与对拥有的剩余产品的分配不当有关。中国社会的罪恶,挥霍浪费的积习以及政府的腐败都造成了中国经济停滞的原因。

第七,《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以既注重现在,又重视过去为出发点的。它的研究再现了生活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人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对这些事件的理解。这相比那些把着眼点放在统治阶层上层社会来研究历史的著作来说是一进步。

晚清的中国社会,农村人口占据了95%,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加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中国,而统治阶级的生活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作为重点。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剑桥中国晚清史》的一些过人之处。

当然,作为一部外国人著作的书籍来说,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在这本书的出版说明中注出。可能书中的某些观点不被部分读者所接受或认同,但是,我们要理解作者本人是美国人,而本书最初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史。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我想如果我们站在自己是一名外国人的角度上来读此书,效果会更好。 我认为《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汇集了以费正清先生为代表的海外学者心血及智慧的一部巨著。我们可以用另1种不同于我们国人自己的写作史观来认识这本书,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收获,在中西文化的相融中更好的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