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琵琶演奏家王乙宴周年祭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出席有:刘湲(著名作曲家.王乙宴的先生).夏阳(王乙宴的同学.浙江民乐团团长).董兰馨(浙江歌舞剧院院长).唐颖(上海电影集团剧作家).罗守

出席有:刘湲(著名作曲家、王乙宴的先生)、夏阳(王乙宴的同学、浙江民乐团团长)、董兰馨(浙江歌舞剧院院长)、唐颖(上海电影集团剧作家)、罗守柱(前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党委***)、史蜀君(上海电影厂导演)、严明帮(原上海文化局创作中心主任)、学者朱大可王晓渔,作家夏商、上海著名诗人小鱼儿、郁郁、张瑞箫、李天靖,以及王乙宴生前的老师、同学、同事、好友和她的学生、诗友、粉丝等。

刘湲:去年今天晚上6:03分,是王乙宴最后的时刻。她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眼里只流下一滴泪,挂在我眼前!她在诗歌、戏剧和文学作品里,永远只有一个爱与死亡的主题。她的那些爱她的朋友拉着她的手,不让她离去。在泪水中,读到了她一生的诗。我向大家鞠一躬,也代表她。最难熬的是揪心的思念,我们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环境,诗不能带来给诗人任何生活的实惠,可她是在我身边生活了二十年的妻子,她对于诗歌的痴迷,眷恋,从她身上感受到那样的独立、完美,那样的诗意。她过世了,我要出版她生前的诗歌、戏剧和文学作品,这是从来没有发表过的,她仅羞涩地出版了一本诗集《一千年一万年》。我惊叹她写作的量是这么大。写作是她心灵最隐秘的故乡,胜过内衣。

她过世后我整理她的作品时,处在大哭的状态下阅读。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回忆妻子作为一个诗人的内心,我是那样的不认识她内心发出的呼唤,这个时代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人,这样充满美德的人,穿越生命干净到没有一丝灰尘;爱和死亡是她本身的东西,看不到丝毫的染尘。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祭奠她,像痛苦的梦她的诗剧以及表达的方式,无限的放大,或可默默地纪念她。结婚二十年,整整二十年,我们始终像很好的同学;她一房间,我一房间,思考的方式的不同,这样看不见的心灵的至高境界我现在守护,守道,守节,像她一样没有被染过的生命。作为一个朋友,跟大家见面是一种慰藉也是对她的怀念。今天播放1980年时光倒流的唱片,记得与她第一次见面,她绝色的美,高雅、高贵,看似很难接近,那时我们大学刚毕业,她把这张唱片递给我时说:找一找差距。她温和、犀利如她的诗。读她的遗作,读一首诗,它的节奏、语速很好,简短而快速,这么清纯而犀利的诗!她所有认识的人都有一首诗,她留下了很多诗,写给朋友的诗,这个秘密在她心里。她爱这个世界,她爱纯洁的人。谢谢,鞠一躬!

朱大可:刘湲表达了他的情感,就一年来在思念,有悔恨,因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一种永恒的符号的现代,诗歌不仅是对她的怀念,重要的是她的诗歌,带给我们走向希望之途。

李天靖:我与陈忠村主编《波涛下的花园中外名家现代诗技法鉴赏》,选了王乙宴的一首《一千年一万年》,这是她同名诗集中最出色的一首。我把这首诗归纳在谵妄技法,我用她此诗中的一句诗作标题月亮快速俯冲像花瓣散开谵妄:在热梦状态下,被视为一种超现实主义写作,以非理性为特征。深度语言表现为它的复杂性、极端性。我怕王乙宴不高兴,就给她打电话,并读了对此诗的评点:性的写作,是对被忽略的女性处境的一种肉体上脆弱的抗议(艾莱娜西苏)。读王乙宴的诗时,总觉得她写诗时处在一种谵妄或疯癫的状态,诗句敏感而跳动不居。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核心是一系列的本能冲动,不能用任何否定、怀疑和确定程度理解无意识;在原初的过程领域,心理能量借助置换与压缩,在整个观念之间流转。她在电话的那头笑出声来,我也很高兴。现在,我读她的这首《一千年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