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新诗 诗人王小妮和她的《上课记》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姚寓泾<上课记>里看到一页,作者王小妮把讲台下刚进校的大学生称之为"新儿女英雄传"时,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很难见有这样的大学老师以如此欣赏的目光面对台下这一帮即将被扔进社会.度过这最后几年学子生涯的青年的.但是否台下真是"新儿女英雄",面对这帮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折磨,已经残剩不了多少朝气的大学生们,再加上各自面临的固有困境,似乎使得王小妮的这种说法又更多地披上了一层理想主义的色彩.2005年8月底,本来是在家中写作的王小妮第一次开始在大学里上课.在海南某大

@姚寓泾《上课记》里看到一页,作者王小妮把讲台下刚进校的大学生称之为“新儿女英雄传”时,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很难见有这样的大学老师以如此欣赏的目光面对台下这一帮即将被扔进社会、度过这最后几年学子生涯的青年的。但是否台下真是“新儿女英雄”,面对这帮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折磨,已经残剩不了多少朝气的大学生们,再加上各自面临的固有困境,似乎使得王小妮的这种说法又更多地披上了一层理想主义的色彩。

2005年8月底,本来是在家中写作的王小妮第一次开始在大学里上课。在海南某大学任教的她记下了从2006年到2010年连续五年的教师生涯,《上课记》也就是依此而来。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想到的是那部名片《死亡诗社》,但现实生活中委实没有这么大的戏剧性,也并非所有的教育方式最终都是要以那么剧烈的冲突而告终。作为一个女诗人出身的王小妮,她的感情始终是温婉而细腻的,她看到了教育体制的弊端,但却并非为此慷慨激昂,而是选择了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王小妮同时又显出了一个女性特有的执拗与韧性来,她不仅教育着学生们应该如何从文艺作品里汲取到人生的力量,更是把树立为一个大写之人的尊严、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于点点滴滴灌输到课堂始终。

很多学生来到王小妮所任教的戏剧影视专业,并非兴趣使然,而是被高考分数所限的无奈所致,不少人文艺根基甚薄,甚至萌生退学念头的也大有人在。而如何做人的教育更是一项庞大工程,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但作者依旧显示出了写诗般的苦心经营与耐心固执,这一点正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所在。

回过头来,再看讲台下的学子们,也是个性分明,夺人眼球。这些不再是一群粗略的80后、90后,他们背负着的历史,他们的焦虑,他们对无奈现实所作出的反抗以及对未来的惶惑,都通过课堂、或是延展出去的大学生活这样特殊的角度而得以一一呈现,而给我最深印象的则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承载着沉重的经济压力、父母沉甸甸的嘱托,一方面又站在竞争近乎残酷的就业关口,读起来更是唏嘘不已。

尤其是书中背后所附的学生作业、学生邮件,更多的是偏向于来自于底层的大学生眼中的生活记录,那对生活的最直接的感受早已超过了那些闭门造车的作家。

或许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王小妮为什么会如此固执于要把他们之前种种缺失的东西一点点地弥补过来。

一个本是与教育毫无干系的诗人,另一群是时代浪潮冲击下的复杂学子,作为处于第三方的读者,看到如此鲜活的课堂,如此鲜活的众生相,同样也是受到了一场别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