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著名诗人皮日休的诗赏析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日休简介皮日休,字逸少,后来改成袭美.约公元838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同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交好,世称"皮陆".皮日休曾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字逸少,后来改成袭美。约公元838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同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农学家陆龟蒙交好,世称“皮陆”。皮日休曾经在鹿门山住过,于是自号鹿门子。在《唐才子传·皮日休》中指出:“(皮日休)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也是一位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所以从小就立志于功名,并四处游历。公元866年,入京考进士,但是很可惜的没有成功。于是他就离开京城,去了寿州。待在寿州的这一年,皮日休还将自己所作的诗编成了一本诗文集,名字叫做《皮子文薮》。

公元867年,皮日休再次进京应考进士,终于及第。在及第后,他曾在苏州刺史从事,后来又入京担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公元875年,又为毗陵副使。之后,黄巢起义军下江浙,皮日休加入了起义军,在军中担任翰林学士。黄巢起义军失败以后,皮日休也就不知所终了。

关于皮日休的死,也有许多种说法。在《全唐诗小说》中,说是黄巢怀疑皮日休所作的诗有讽刺他的意味,于是就将皮日休杀害了;还有的说是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兵败后,被唐朝军队所杀;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则说皮日休是死在了吴越之地,而且他根本就没有参加黄巢起义军。这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种说法,至于皮日休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到现在为止也无法证实。

皮日休的诗

皮日休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在诗文最鼎盛的唐朝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皮日休的诗却有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风格,所以他也算得上是开辟了一种新的诗风。目前我国众多史学家对于皮日休的研究都在生卒、死因、等方面,对于皮日休的诗研究力度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的诗在唐宋两个时代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皮日休的诗前期是继承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风格,注重写实,着重描写民间百姓疾苦。后期则是偏向贾岛、姚合等人的风格,开始着重描写避世心理与淡漠情思。与晚唐诗盛行的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诗的风格大不相同,到是与后来宋代的诗文有些相近。

皮日休的诗其实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仕途经历多少是有点关系的。皮日休在他自己早期的作品中经常有描写自己家庭情况的诗。比如《文蔽》卷六《食簇》:皮子少且贱,至于食,自甘粢粝而已……使人生于钟鼎之家,膏粱之门旧纵异嗜,年成奇欲,未必不为御者之奔华元也。

皮日休所身处的是晚唐社会最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唐朝亡国,五代战乱长达一百多年国破、家破、人亡的年代。而皮日休处于社会底层,自然深谙民间疾苦,于是皮日休的诗也都带有现实主义思想,注重描写民生时事。而在仕途方面,皮日休曾经第一次未及弟,是在第二次才及第。但是事后得知竟然是因为“皮”这个姓氏稀少,所以才被录取。这使得皮日休心灰意冷。对他后期诗风的转变也有了较大的影响。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公元605年,隋炀帝令下属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大运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对中国南北的商贸流通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是开凿大运河,也是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在开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后人的评判不一。而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就主要表达了自己对于开凿大运河利弊的看法。

汴河怀古画像

《汴河怀古》全诗原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整首诗的第一句就说隋朝是亡于大运河,但是第二句却又说这条大运河至今都还在使用,尤其是用了“赖”这个字,反而表达出了一种这条运河已经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给人一种称赞这条运河的感觉。这样前后不一致的论调,就是唐朝诗人咏史怀古常用的“翻案法”。

诗歌的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又表明了皮日休对隋炀帝的批判痛斥是十分明显的。第四句又将大禹治水的功绩拿出来与隋炀帝开凿运河相比,这样一对比,就显得隋炀帝的罪反而坐实了。因为大禹治水是亲自带领百姓们在各地,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世人所称赞。而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已,与大禹是无法相比的。

当时,皮日休身处的时期已经是唐朝快要亡国的时候,与隋炀帝时期的情形十分相似。但是当时唐朝人似乎已经忘记了隋朝被灭的教训,而皮日休在这个时候写了一首这样的诗,意味深长。

咏蟹皮日休

中国古代不管哪朝哪代的文人墨客似乎对螃蟹有着很浓的兴趣,以至于我们现在很容易看到一首首描写螃蟹的的诗。使得我们后人在品味螃蟹的美味时,还能平添几分韵味。而皮日休所作的《咏蟹》与其他诗人的到是有所不同。

皮日休画像

那么不同在哪里呢?我们大家都知道,螃蟹素来都是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反面形象代表,而皮日休却在《咏蟹》一诗中,给螃蟹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咏蟹》皮日休的原文: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整首诗的第一句,皮日休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先说早就对螃蟹的大名如雷贯耳,从而表现出螃蟹在人们心目中极高的地位。还用了“早”这个字,看出螃蟹的盛名是从很早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了,更能表现出诗人自己对螃蟹的品格欣赏极深。第二句则是对螃蟹的外貌描写,说螃蟹是肉上生骨,长相与一般不同。“有骨”这两个字其实仔细推敲会发现,它并不是仅仅指螃蟹长有壳,反而暗含了一种皮日休对螃蟹有傲骨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句则带有一种神话色彩,但主要也是对螃蟹的赞美之词。传说雷电是天地发怒时的产物,海龙王则是水族中的老大。但是螃蟹并不惧怕他们,不仅不惧怕他们,他还在海龙王的宫中“横着走”。也是字字句句都表达出了皮日休对螃蟹不畏强权的精神的称赞。

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所有的诗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首皮日休的诗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要讲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在天竺寺所发生、所看到的事。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整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当天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站在大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一颗的玉珠从月亮上慢慢的散落下来。于是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后,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

这样一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的一首诗竟然是出自一个诗人皮日休的笔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皮日休早些年所作的诗一般都是现实主义,注重描写百姓疾苦,很少有这样一篇让人读完神清气爽的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联系一下当时皮日休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皮日休考上进士后的第二年,而此时也正在东游之中,所以整个人理所当然的放松,全身心的融入到了风景中,这样才会做出一首如此有意境的诗。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随风飘落下来的风景诗,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诗名中的“桂子”指的不是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桂子。他们认为如果是桂花,那么诗中的最后一句中嫦娥并不需要用“掷”这个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也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