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家人 军歌嘹亮铸忠魂——参观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这首气吞山河的进行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就是1939年由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窑洞合作而成的<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历经半个世纪后,于1988年,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支进行曲,从它诞生起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不断成长壮大--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这首气吞山河的进行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就是1939年由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窑洞合作而成的《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历经半个世纪后,于1988年,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这支进行曲,从它诞生起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不断成长壮大……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军歌嘹亮,嘹亮军歌,它像号角,吹响了人民军队向前向前,永远向前的号令!它又像利剑,指引人民军队为正义而战,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它还像宣言,宣告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神圣使命,铸就了伟大钢铁长城的灵魂!

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国魂,那么《黄河大合唱》就是民族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军魂。“三魂”响彻神州,声扬天外。

在建军88周年前夕,我再一次来到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缅怀这位革命的老前辈,参观他的生平事迹展览,沐浴军魂的洗礼。

纪念馆设在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233号的哈尔滨警备区左耳楼,墨绿色的铁栅栏把展览馆与警备区隔开,展览馆在通江街一侧开门。

褐灰色梯阶式独特的门面造型,像是等距叠放的三本书,分别在左上角镶嵌郑律成青年、中年和老年银白色的浮雕头像,代表他不同时期的历程,在最上面的老年浮雕头像下,“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银白色11个真笔字,由乔羽题写。银白色的郑律成浮雕头像与银白色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馆名在褐灰色门面的衬托下十分醒目,格外庄严肃穆。

接待室里有郑律成纪念馆简介及纪念郑律成的中韩文各种书籍。

当我走进展厅,开篇便是“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巨幅背投电视播放着嘹亮的军歌,眼前出现威武不屈、英勇顽强人民子弟兵的画面……

郑律成左手臂抬起,手指呈半收拢状,右手握着笔,引吭高歌创作情形的紫铜色塑像下面,右侧的1914,左侧的1976代表他一生的两个关键数字伴随在他的塑像两边。

展厅中央的前言,是在鲜红的底面上一块三十度角的有机玻璃用白色宋体字规范地书写着原国家副主席王震1982年《怀念郑律成同志》的文章:“我和郑律成同志是在延安认识的。当时有一批朝鲜革命同志刚从苏联到延安,分配到三五九旅来。

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向我提起:‘鲁艺有个年轻的很有才华的作曲家,叫郑律成,你认得他吗?’我说知道这个名字。‘可以找他和新来的朝鲜同志讲讲话嘛!’后来我遵嘱请郑律成同志来和这些朝鲜同志见了面,并且还在朱总司令那里会过餐。”文章共分三段,第二段是对郑律成生平的肯定,第三段是对纪念郑律成、演唱郑律成作品,对社会的意义。我仅抄录了第一段。

由梁茂春和郑律成女儿郑小提撰写的《郑律成年谱纪略》,以及从开篇起,逐一参观“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军歌嘹亮”、“友谊之旅”、“根植祖国”、“情系黑土”、“时代歌者”及“结束语”各个展厅,让我了解了郑律成老前辈非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原国家副主席王震评价郑律成曾说:郑律成是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之一。郑律成2009年被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郑律成,1914年出生于朝鲜半岛一个革命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岁的他从动荡的朝鲜半岛来到动荡的中国大地,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活动中去,23岁的他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奔赴延安,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6岁加入中国国籍。

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音乐创作。耳熟能详,广为传颂的代表作品有:《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2009年郑律成被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有一块土黄色展板白字标有“郑律成话语录”吸引我认真地阅读:小时候,一些革命前辈偷偷地教我唱《国际歌》、《马赛曲》,唱着唱着,眼前似乎出现了许多穷苦人的模样,他们怀着满腔的怒火,一行行从我面前走过,我禁不住唱起来。

教我唱歌的同志连忙使眼色,说:小点声”当时,我不太明白,这么好的歌怎么不许唱呢?后来我参加了革命,并开始学习声乐,很想用歌声唱出人们的不平和希望。读罢“郑律成话语录”,让我肃严起敬,原来他从幼小的心灵就植根于人民。

沿着崎岖的山路拾阶而上,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及窑洞里的灯光,还有那巍巍的宝塔山。特殊的布景,给参观者带进了延安岁月。在这里,看到了郑律成左手牵着战马站在黄土高原上的英俊照片,也仿佛聆听了郑律成的《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等经典乐曲……一块专版展示了公木撰写的《八路军大合唱是怎样产生的》(精编版)资料。

还有一张照片是这样写的:“1939年2月郑律成在女生一队指挥唱歌,左二为队长丁雪松。经过三年交往,他们于1941年12月结婚。”有一块展板中间是电影《走向太阳》中表现郑律成和丁雪松在“延安鲁艺”礼堂结婚情景的几个画面。左侧是结婚典礼的真实记叙,右侧则是丁雪松的《收获爱情》的一段美好回忆。

一本红色书状装饰,竖写“军歌嘹亮”旁,标有“他是不带军衔的战士,却是战士冲锋的号角”,展现了郑律成向着太阳歌唱的如同狂飙天落的声音。“友谊之旅”,又展现了郑律成在朝鲜他创办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创作了朝鲜人民军军歌,从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位”为两个国家创作军歌的作者。

“根植祖国”,展示了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后,在歌剧院、少儿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和毛泽东诗词谱曲创作上倾注的全部心血。

在玻璃展柜里,有郑律成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手稿,清晰可见“长沙”、“广昌路上”、“黄鹤楼”、“蒋桂战争”、“登庐山”、“雪”、“昆仑”等字样。还有红纸金字竖排从右至左分别印有“敬献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大字)、“郑律成”,“一九七0年二月”,下面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想必是为毛主席诗词谱的曲子。

还有郑律成使用过的黑塑料皮上面印有金色“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带拉锁的笔记本,笔记本上还有五枚毛主席的像章。

“红司令”的遗愿,在这块展板上,介绍了素有草原“红司令”和蒙族“女英雄”美誉的乌兰,在逝世前表示,她的追悼会不要用哀乐,一定要用音乐家郑律成创作的“延安颂”为她送行。乌兰的儿子安吉斯(电影“小兵张嘎”嘎子的扮演者)来到北京,请郑律成女儿郑小提用钢琴为其录成此曲,实现了母亲最后的遗愿。

实物展中,有一把日本军刀。是这样注释的:抗日战争时期,“黄土岭战役”缴获的日本名将阿部规秀佩戴的军刀。

在郑律成与黄河的展板上又有《军刀的故事》:抗战时期,八路军杨成武将军带领部队在黄土岭一战中,歼灭了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其中一把军刀被王震将军收留,王震将军又把它送给郑律成作为礼物,后来郑律成把这把军刀送给挚友黄河。

为此黄河一直十分珍爱这个礼物,始终将它收藏身边。郑律成去世后,老战友黄河睹物思人,悲欢交集,赋诗悼念:“为君曾挂剑,何处可招魂?呼君君不语,白雪映红云。”黄河去世后,其子女无偿将这些珍贵文物捐献到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让更多后者瞻仰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厚情谊,并以告慰先者。

一个伟大的名字,人民没有忘记你。郑律成逝世十周年,分别在北京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举办了郑律成作品纪念音乐会,并出版了《论郑律成》。参观到这里,我又忽然想起,在2014年4月,当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信仰——郑律成为毛泽东诗词谱曲音乐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上演的报道。

音乐会由《延安颂》拉开序幕,整场音乐会分为三大篇章,分别是上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篇《战地黄花分外香》、下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共演出郑律成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12首歌曲。结尾在大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气吞山河的气势中拉下了帷幕。

据介绍,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将父亲全部文物资料捐献给纪念馆,让后人在许许多多实物与照片中去感受一位毕生为人民音乐事业呕心沥血的革命老前辈的伟大。

而透过一个郑律成又让我们看到千千万万革命老前辈在共产党的指引下,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三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善战,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艰难历程和光辉岁月……在这当中有一只无坚不摧的人民军队。

我又回到了开篇展厅,巨幅背投电视仍是播放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军歌嘹亮,嘹亮军歌。《军歌》铸就了钢铁长城——人民军队永远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忠魂!

我深情地向郑律成塑像敬军礼!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革命军人也好,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也罢,我想,《军歌》是永不休止的音符,每一个人都要从中汲取那昂扬向上的力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向前、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