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学校 李烈:谈“双主体育人”——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

2017-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李烈谈"双主体育人"    1997年,"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普遍认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李烈谈“双主体育人”    1997年,“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普遍认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思想。

就在这时,李烈却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理念,并自信和执着地坚持了下来。经过几年的成功实践,“双主体育人”这一理念现在已经成功地在实验二小开花结果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双主体育人”,您当时为什么提出“双主体”?    李烈: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成长”。

    对于“学生主体”,大家现在都比较认同了。但是,对于“双主体育人”强调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很多人并不理解。

传统的主体性教育,更多地认为学生是学校各项活动的主体,而从理性主义角度将“教师”定位于“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技术性工具”。这是对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本质的否认。其实,只有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承认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独立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冷冰冰地把老师看作是完成某项工作的技术性工具,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也是主体,而且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的发展应占首要地位。

    记者:您提出这个理念时与当时的“学生主体”观念好象有些冲突。    李烈:从字面上看好象冲突,其实不然。

“学生主体”与“双主体”并不矛盾,它们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的同一本质的论述。对教育而言,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所以当然“学生为主体”。这点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对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来讲,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思想和观念也得不到落实。

所以,在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这个层面上,那么一定是“教师为主体”。这样,才会抓住办学的根本要素。前不久,我与学校共建单位领导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他们透露出这样一种管理思想的转变:近二十年来,全世界都在讲“客户第一”,而近几年人们发现要想实现“客户第一”,首先得做到“员工第一”,这才是管理者的重任。

管理者做到了“员工第一”,那么员工自然会实现“客户第一”。

所以,“员工第一”是管理的思想,而“客户第一”是企业的追求,这两者是在不同层面的工作重点。其实,在学校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记者:有人说,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是从嘴到手,要把一种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很困难。

“双主体育人”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您是如何做的?咱们先谈“学生主体”好吗?    李烈:对,任何一种理念的实现绝对不是“嘴巴”到“嘴巴”那么简单。

理念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中,才能真正被大家认同和接纳,才能融化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促使大家自觉自愿地去实践它。    要真正做到“学生主体”,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来“表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中强化自信。

当遇到学生争论问题时,不要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评价。

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发言,学会了深层次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争论中、在相互评价中,各自通过表述自己的观点来展示自我,这就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外,遇到做结论时,同样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再发现”的过程。每当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好像他们就是当年的数学家,正在推导某一公式,正在归纳某一定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就的展示。    在数学课上,最能引发学生兴趣、展现自我的就是“质疑”。

在课上的“质疑”活动中,坚持来自孩子的问题由孩子自己解决。每当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总是以欣赏的目光望一望他,并点一下头来表示赞许,然后问全班:“谁愿意来解答这个问题?”这时,总会有许多双小手高高地举起。

有时同学解答错了,我也不立即纠正,而是又问大家,“你们听出问题来了吗?”把机会再一次留给孩子们。有时干脆让学生到黑板上边板书边讲,当一当小老师。

特别是一些综合性问题,会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有的解法很独特,争论是激烈的。这时索性让学生们纷纷到前边去讲去争,而我则坐在孩子们的座位上,当一会儿小学生。孩子们大声地争着,滔滔不绝对讲着,使劲地比划着,忘情地笑着……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记住允许孩子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情感的流露,一定要把质疑、解疑的权力给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

    记者:“教师主体”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来的,您是如何做的?    李烈:“双主体育人”不仅指学生的发展,也包含着教师的发展。

因此,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参与的机会,包括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

    我们坚持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究月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每年举办青年教师“凌空杯”教学大赛,促青年教师成长;送60余名教师参加为期3年的北师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成立教科研室领导教育科研,以“双主体育人”这一中心课题为“载体”,全员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子课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指导……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经历与体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提高。

    我比较倡导民主参与与平等对话,鼓励教师争做学校主人。

我们在每次全体会前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并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坛”或“深度汇谈”;同时,设立每月一次的“校长聊天室”,组织“校长我想对你说”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面对面和校长说心里话等等。

这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刺激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教师就在这种参与中,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见解被重视的喜悦,获得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归属感,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的愿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