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法官 【法官风采】大沙河畔的司法行者​——走近徐州丰县顺河人民法庭庭长黄涛

2017-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7年来到法院,扎根基层人民法庭28载.28年来,他行走丰县的母亲河--大沙河畔,扎根法庭踏实办案.28年来,法院法官主体构成经历了军转干部.招干考试.专业考试,他所代表的老一代法官吃苦在先.甘于平淡的精神从不褪色,引领着一代代法官成长.黄涛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法庭工作虽然紧张起来常常不着家,但总得有人干.我是农民的儿子,只要能为农民多办点事,无论什么角色,无论在哪里待多久都不会后悔.--丰县人民法院院长高永侠骨与柔肠"我想每个人在别人心中都有一个性格符号.认识黄涛庭长这么多年来,

1987年来到法院,扎根基层人民法庭28载。28年来,他行走丰县的母亲河——大沙河畔,扎根法庭踏实办案。28年来,法院法官主体构成经历了军转干部、招干考试、专业考试,他所代表的老一代法官吃苦在先、甘于平淡的精神从不褪色,引领着一代代法官成长。

黄涛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法庭工作虽然紧张起来常常不着家,但总得有人干。我是农民的儿子,只要能为农民多办点事,无论什么角色,无论在哪里待多久都不会后悔。

——丰县人民法院院长高永

侠骨与柔肠

“我想每个人在别人心中都有一个性格符号。认识黄涛庭长这么多年来,我见的最多,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侠骨与柔肠。”丰县华山镇,记者见到和黄涛二十多年相识的法律工作者胡博。往事如昨,他谈起和黄庭长的“第一面”之缘。

“80年代末,那时基层法庭的法官不仅要办案,还要自己去执行的。记得是个因男方有外遇的离婚案件,执行时,女方一早带着自己庄子几十号人到男方庄子拉家具。男方硬是不让搬,庄子里几乎所有人都闻讯赶来帮着他们家,两方僵持不下,乌压压一大片人,火药味很浓。

这时女方猛地抄起一块匾额摔在地上,这下可是把炸药桶点着了!双方立马揪斗起来!”说到这儿,胡博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当时也就二十出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也不敢上前,真是吓愣了,吓坏了!”

“这时只见一位‘豪侠’蹭地跳到院子里水井沿上,大喝一声:谁打人谁赔偿!我是法官,看谁敢动!就这两声吆喝,震得双方都止了手,硬生生缓和了事态。后来一打听,这位匆匆赶来的豪侠就是黄涛庭长。这第一面,就让我服他。”

浓眉大眼,孔武有力,果敢勇猛,这的确符合一个豪侠形象。而“黄庭长对待老人孩子,对待弱势群体,总是一腔柔肠。有时在法庭远远看见门外有老人过来打官司,他都会急急忙忙跑过去把老人搀进法庭,扶着老人坐下,端上一杯水,说声老妈妈别急,坐下来慢慢说。

”顺河法庭人民陪审员程志向记者娓娓道来。程志的“主业”是顺河中学老师,“我常在课堂拿黄庭长给学生们做例子,通过我看到的一件件事情,去和学生谈帮助弱势,去谈法中蕴含的温暖与爱。”

侠骨铮铮,绵绵柔肠。1月19日,记者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有关黄庭长的故事。那是1995年的时候,梁寨镇上一个寡妇改嫁后把因病去世前夫留下的遗产全部悄悄带走,丢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分别才10岁、8岁和6岁。

孩子们的大伯领着三个孩子找母亲,而母亲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冷言冷语。最后,孩子们给大伯领到法庭讨要一个说法。“三个孩子冬天了还穿着单衣单裤,黄庭长看了很心疼。听完情况,马上对孩子们的大伯说:这事我来管!”丰县法院民一庭庭长周洪林,曾经多年跟随黄庭长在梁寨法庭办案,他回忆说,“几天后,梁寨最热闹的中心街,梁寨人南来北往最忙碌的北大门和法庭门口都贴上了法庭将在梁寨会堂公开开庭审理该案件的公告。

开庭那天,会堂足足坐了近千人。最后在一致谴责中,改嫁的寡妇同意把前夫的遗产交回大部分,孩子们继续由他们的大伯抚养。”

“那时寡妇改嫁扔了孩子的事在农村还是挺多的。这个案子这样公开审理,不仅在梁寨,还轰动了周边县市,对于那些逃离抚养赡养义务者是个强有力的警示。上世纪90年代,这样开先河的巡回审判称得上是审结一个案,教育一大片。”周洪林说。

简单与复杂

基层法庭面向农村,多数当事人年纪大、识字不多,对法律也不怎么了解。而黄涛总是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打比方、讲道理,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用基层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法律、法条说清、说透。不属法院管辖范围的,告知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维权;没带齐立案材料的,他会在一张纸条上写清楚都需要哪些东西,标出来还差哪些。

他还主动把庭里电话及自己的手机号码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在去法庭之前了解他是否在庭里。对于一些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黄涛通常主动上门开展工作。

“师傅这样事无巨细往往凭空多了不少‘枝节’,这些‘枝节’让他的生活变得复杂化了。”顺河法庭副庭长尹普普是黄涛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2013年深冬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我和黄庭长刚刚给一个当事人送达完传票,正在返回法庭的路上。那一段乡间小路泥泞坑洼,路上基本上看不到行人,车一路颠簸走得很慢。我刚想眯会儿,感觉车突然停了下来,然后黄庭长推了推我说一起下车搭把手。

下车一看,原来前面有一个老汉正推着一辆三轮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车上坐着他的老伴,在呼啸的风中勉力撑着把旧伞。黄庭长带着我过去,一个在前面拉车把,一个在后面推车箱,不一会便将车推到了大路上。

我回身走了几步,发现黄庭长没有跟上来。扭头一看,他在和老人交谈。只见他的裤子和鞋上沾满了泥水,头上冒着热气,一边用手将湿漉滴水的头发捋向一侧,一边神情专注地听老人激动地诉说什么。我过去听了听,才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老人有三个孩子,两个都已成家,只剩身有残疾的小儿子还没有着落,一直跟着两个老人一起生活,自己靠着门手艺也能挣点钱。但二老年事已高,生活中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小儿子不在家的话就没人能帮得上忙,于是他们便想着在小儿子外出工作的时候让另外两个儿子来照顾自己。

可没曾想,两个儿子觉得老人偏心,不但不愿意照顾,反而还说了一些冷言冷语。二老这些日子正一筹莫展,准备去法庭起诉,可巧在路上碰到了黄庭长。黄庭长听完后,劝说两个老人先回家,并约好次日到老人家了解情况。

第二天中午刚开完庭,黄庭长带齐了材料叫上我跟他一起去了老人家,再一次听老人讲述了基本情况和诉求后,他找到了该村的村干部,对老人的事情进行了一番交流,然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了老人的两个儿子。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劝说教育,终于化解开了二老和两个儿子之间的心结。

“事情圆满解决后,我总在想,在师傅心中,从来没有哪些是‘归他管’的案子。只要是他看见听见遇到的,他力所能及可以解决的,都会去‘管’。”尹普普说。

正如这样的路遇,侠骨柔肠的黄涛常常会让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但审案上,庭长的绝活就是抽丝剥茧,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庭长说,矛盾看上去千头万绪,起因和症结还是在根上,所以化解要从根上入手,才能让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庭长的这番经验,首先从思路上就帮助我们把很多复杂的案子简单化了。”

史宝光,跟从黄涛办案数年,目前已是院里年均结案500多件的办案能手。他告诉记者,比如离婚案件,庭长常常提点我们,双方说起来是性格不合,矛盾的根子可能往往是因为没生男孩或者婆媳关系不好;赡养纠纷,很多表面是子女不孝,但深层次原因常是子女怨怼老人财产分配不公;至于相邻权纠纷,更是不能偏听一方主观臆断,而要多走访街坊邻居多做调查,才能找准矛盾的症结点。

寒来暑往,简单与复杂间行走的黄涛,28年来办案3000余件,案件调解率超过70%。28年间,他历经三个法庭,带出了三个有战斗力的法庭队伍。法院副院长杜月秋告诉记者,那天她无意中做了个计算,这些年黄涛庭长带出来的法院中层干部有8位,业务骨干有10多人。

关于尊荣感

采访黄涛期间,记者在同事、当事人、黄涛的朋友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对这位老庭长的尊敬。

“刚到法庭第一天,黄庭就专门和我聊了聊,”书记员戴文路回忆,“他告诉我,在法庭干要用心、不动心。就是对工作要用心,对诱惑不动心,家里有困难、手头紧了告诉他,他会尽全力帮忙,千万不要丧失原则。”

不只是他,几乎每个在黄涛手下工作过的人——不论法官还是书记员——都曾经历这样的“聊一聊”。用黄涛的话说,业务水平可以慢慢提高,但为人处事要从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他不仅这样教育年轻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法庭驻地在镇上,可谓天高皇帝远,加上条件艰苦,稍微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界;一旦越了界,再想拉回来就难了。”黄涛进一步解释这样的“立规矩”,“一个法庭在驻地就是正义的化身,这样的越界一次两次必然影响辖区老百姓对法庭的尊重,必然疑虑法庭的公平正义。”

案件当事人袁某在胜诉后多次要请黄涛吃饭以表谢意,但每次都被婉拒。袁某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便用普通信封封了一个红包,没想到这次不仅被拒绝,而且还被黄涛严厉批评教育了一番。至此袁某才彻底明白,自己的胜诉和“诚意”没有一点关系。

“他有着强烈的纪律意识。他个人的风格也成为法庭的整体风格。同时尊重是相互的,黄涛赢得的声望与尊重更多源于他对群众,对当事人的耐心与尊重。丰县法院院长高永说起他还在徐州中院纪检监察室时到赵庄法庭的一次暗访,“这是我和黄涛庭长的第一面。

第一眼见到浓眉大眼的他,就像个工农干部,在法庭走路都是风风火火三步并两步。我就故意装成当事人拦住他,用很急躁的语气向他咨询怎样立案。他立马停下脚步,边给我倒来一杯水,边耐心又言简意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同时招呼书记员先去做一个案子的开庭准备。虽不是大事,但细节见人。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在情急之下,对陌生的当事人能有这样尊重,这样的兼顾和周到!”

“做事求真,为人谦和朴实。”杜月秋谈到她刚到丰县法院担任副院长,分管法庭工作中和黄涛的一次案来案往,“当时一个案子的处理方法我们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当天我就有些后悔,面对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庭长,说话太直接了。

第二天一早,正在办公室想着怎样和黄庭长再好好沟通下,门猛地推开了,一早从法庭赶过来的黄涛第一句话就是:杜院长,我想了一晚上想通了!还是你说的有道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实诚的老庭长,我真的很感动。一个小他快一辈的‘黄毛丫头’的意见,他如此认真对待,对案件审理又如此求真……”

尊荣感融入感情,融入血脉。庭里干警们说,黄庭长在北京住院那段时间,午饭时格外想念。“庭长常常在冰箱里备上粉丝、牛肉、白菜,至少一周两次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午饭,让我们吃得好些。那天普普吃着我们自己下的牛肉面时,突然来了一句:没滋味,忘了买粉丝白菜了。大家就都不说话了。”

“他闲不住,即便在北京住院,也一个病室一个病室串门聊天,普及他的法律知识。去年10月我们来肿瘤医院复检时,他可是大红人。从医生护士到病友,都跑来看看黄法官恢复得怎么样!”

“你看,当法官光荣吧!”采访中,黄涛一旁笑着说。

妻子卢秀华接着又调侃了句,“不过住院时别人一问黄法官的工资,他总是这样三个字:还可以,就绕开了,从不直接回答。”

“丰县县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丰县法院是江苏法院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的法院。每当看见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过几年锻炼后又离开,真是忧虑。在没有太多物质待遇留住千里马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黄涛庭长这样勤恳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法官,更需要他身上这种执着奋进的老黄牛精神啊……”丰县法院副院长邵明芹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