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庞涛 【法官故事】记四川德阳中院审监庭副庭长庞涛:生如夏花之绚烂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倒下了,风华正茂的他却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他没有倒下,与病魔抗争仍念念不忘他挚爱的工作.他心中只有一个心愿:"病情能有所好转,尽快回到工作岗

他倒下了,风华正茂的他却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他没有倒下,与病魔抗争仍念念不忘他挚爱的工作。他心中只有一个心愿:“病情能有所好转,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把我未办完的案子了结……”

他就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庞涛。

2015年12月5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忙了一下午的庞涛刚刚调解完一起再审案件,正在为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而倍感欣慰时,突然一阵眩晕险些跌倒。他想伸手去扶座椅,却发现右手根本不听使唤,赶紧用左手扶住座椅,定了定神:也许是最近忙于手头的案子,也许是前段时间操办父亲的后事,把自己搞得太累了。

那天,天气格外阴冷,那天,回家的脚步分外沉重。想起5岁的儿子每天盼望他回家,缠着他下围棋那可爱的样子,庞涛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妻子做好了晚饭,儿子正在玩积木,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突然,庞涛感觉到妻子的身影有些模糊,儿子的笑脸不再清晰,一阵天旋地转,便倒地不起……

“120”急救车急促而刺耳的警笛声打破了往日里宁静的小区,庞涛被送往成都华西医院。

喜欢运动的庞涛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大问题,他甚至责怪妻子小题大做:不就是累了点,在家休息一下不就好了?

检查、等待……诊断结论终于出来了:肺癌脑转移!

柔弱的妻子捧着如铅般沉重的诊断书,怎么也不能相信,乐观、阳光的庞涛会得如此重病。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幸福的日子戛然而止。要不要告诉他实情呢?这是妻子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其实,善于观察的庞涛已经从亲人的眼神中知道了病情的严重。“有什么大不了,来!让我看看。”妻子知道他的性格,隐瞒无疑是对他的伤害,她只好艰难的向他递过诊断结论。

那一刻,庞涛的脑子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停滞……妻子压抑的泪水像泄闸的洪水倾泻而下。

病情刻不容缓,需要立即手术。在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亲人、同事们都来送他。他仿佛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久久不愿松开妻儿的手。“爸爸,我等你出来!”儿子一句话,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手术还算成功,醒来后的庞涛感觉到病室外的阳光格外灿烂。

虽然过了第一关,可对于病情,庞涛心里十分清楚。对于年仅43岁踌躇满志的庞涛来说,从来没有面对过死亡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还很遥远,但现在却又是那么临近。

他有时感到,在死神面前,他虽然心不甘,却无能为力,就如一个被丢弃于荒野里的孩子,面对狂风骤雨,唯一能做的就是任由风雨肆虐摧残。

望着病床旁的百合花,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那淡淡的香气,想起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的,夏花用其绚丽繁荣的生命,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厚积薄发,如奔驰跳跃飞翔的生命精灵,来诠释生命短暂之中的辉煌灿烂和耀眼瞬间。

“死亡对于我来说时刻都可能发生,它也许根本就不会等到你坦然的时候。想得太多自己终究会累,每一天都是余生的开始。只要现在问心无愧,即使死亡在下一刻我又能如何?该怎么面对就怎么面对,恐惧也好,坦然也罢,至少我曾经走过并珍惜过。”庞涛在日记中写到。

住院一个多月,庞涛病情好转。出院那天,亲人和同事们来接他,像迎接一位凯旋而归的战士,他幸福地微笑。

回到熟悉而久违的家中,庞涛紧紧拥抱着儿子,久久不愿松开,妻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在接下来进行的化疗治疗期间,空闲下来,他就和妻儿一起散步。

“我上有年迈的老母亲,下有年幼的儿子,中有心爱的爱人,我还没有尽到作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以前,总觉得时间还很长,机会还很多,而现在总觉得时间是那么短暂,我不能够倒下,争取能多陪伴他们一天。”

冒着随时可能恶心呕吐、昏厥的风险,庞涛强烈要求返回工作岗位,因为他太爱法官这个职业,太喜欢这个团队。

领导考虑到他的病情,说什么也不答应,要他安心养病。

“我知道我的病情,我知道我或许不久将离开大家,我想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想与大家多相处,哪怕多一天也好。”情之切切的庞涛眼里盈满了泪水,领导被感动了。

3月28日,庞涛回到办公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和踏实。昆明某机械租赁公司起诉四川某路桥公司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需要到川南的工地现场调查。庭长罗为民打算瞒着庞涛,悄然前往。庞涛知道后说:“我是这个案子的主审法官,查清楚案件的真实情况是我的职责!”庞涛坚持前往。路途远,双方争异涉及到多个工地,那时又恰逢川南的雨季。庞涛和他的同事风雨中、泥泞里在工地间来回折腾,整整一周时间,终于查清了案情。

出差回来后,庞涛病情恶化。在院领导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庞涛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去华西医院接受化疗。

可是稍有好转,他又来到单位。审案、制作裁判文书、讨论案件,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每天上班,他都把办公室打理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要回头望一望庄重的审判大楼:但愿明天我还能来这里上班。庞涛在心里默默地祝福、鼓励自己。

钟鼓楼是德阳的标志性建筑。登钟鼓楼,观东山叠翠。赏旌城全景,乃人生一大快事。庞涛不知道登过多少次,今年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再次登上了钟鼓楼。

蓝天、白云、绿叶、红墙。满目间,生活真好、景色真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默默地祝福,祝福明天,祝福这片深爱的土地。

1973年6月,庞涛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父亲是一位老法官,在法院家属大院长大的庞涛,深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有当法官的理想。1993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德阳中院,先后在书记员管理处、执行庭、民一庭、审监庭等多岗位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

20多年来,从书记员管理处到审监庭,庞涛前前后后换了五六个部门。不论在哪个部门,在哪个岗位,庞涛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2010年,庞涛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在近3年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中,庞涛都被评为优秀等次;两次被德阳中院记个人三等功,多次被德阳中院评为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和先进个人。

他办案数量和质量在全院首屈一指。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4月,庞涛收案660件,审结655件,结案率为99.24%,审限内结案为100%。其中,2015年审结案件200余件。

“5·12”汶川大地震,让昔日美丽的家园,变得面目全非。

那段时间,庞涛彻夜难眠,痛心不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双手,抚慰受伤的大地母亲,哪怕一点点。”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到德阳中院组织的抗震救灾分队,奔赴受灾最严重的绵竹市……他积极参与救灾、排危、物资运输、灾民安置等工作,安抚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对遇到的困难积极进行协调处理……整整一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人变黑了、瘦了,以至于回家后妻子第一眼差点没认出他。

那段时间,庞涛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有生以来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最深刻的感悟,体验到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坚强时有如坚不可摧,脆弱时又如随处消匿的浮萍……

那段时间,庞涛积极参与案件的审理。地震后不久,在办理一起工伤待遇案件中,他与同事周静冒着余震的危险赶往极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向当到基层干部了解核实情况,到实地勘验现场,到雇主家反复做调解工作。“灾难过后,生命弥足珍贵,金钱面前,真情更显重要。”他以灾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耐心地做雇主的思想工作,雇主终于被感动了,当天将赔偿款一次性赔付给受伤雇员。

多年的基层生活,使庞涛对当地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深厚感情,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情,感同身受体会百姓的疾苦。

2012年,庞涛承办了一起赡养费纠纷上诉案件,上诉人尹大爷80多岁、性格倔强,时常来中院缠访不走。虽然一审法院判决是正确的,但庞涛不是简单的维持。“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与儿子间的矛盾如此深呢?”庞涛掩卷深思,不找到矛盾的症结,亲情就无法修复。

为此,他3次深入尹大爷居住的农村,通过当地镇村干部、左邻右舍调查了解,原来尹大爷平时疼爱小儿子,引起大儿子的不满,之后尹大爷又与小儿子夫妇发生矛盾,所以心里有火,以赡养为由起诉两个儿子,这让两个儿子在当地很没面子。

找到问题的关键后,庞涛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先“背靠背”,再“面对面”,先讲法律,再谈亲情……冰雪渐渐融化,裂痕终于弥合,当两个儿子搀扶着老人走进家门时,庞涛欣慰地笑了。

多彩人生同事眼中的庞涛

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秀,一副柔弱书生的样子,但眉宇间透露出刚毅与执著,言谈中彰显着法官的博学。

“庞涛在审判业务方面可以说精,在知识涉猎方面可以说博,他是我们的业务骨干,没想到……”德阳中院政治部主任黄丹永叹息说。

20多年的法院工作经历,好学上进、经过多岗位锻炼的庞涛成为一名“全面型”法官。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2013年,组织上任命他担任审判监督庭副庭长。庞涛果然不负众望,在两年多里,他审理审判监督案件488件,肩负起把握审判质量最后关口的职责。

庞涛喜欢哲学、爱好文学,一个法官如果不学习,办案就不会精。他在办案中,常常引用《权利的边界》中的一句话:“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庞涛撰写的判决书和审理报告,经常是同事们学习的范本。每当遇到疑难问题或大案要案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庞涛。

2015年9月,庞涛接手了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重重装)破产重整案。该公司有职工数千人、股东数千余位,严重资不抵债,所有这些问题都在重整程序中一并依法处置,且不能影响金融债务的既定方案原则、企业的正常经营、职工稳定,难度相当大。理论功底扎实、办案经验丰富的庞涛被中院党组委以重任,成为二重重装破产重整专案承办人。

民二庭庭长杨春林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时说,庞涛作为二重重装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审理期间,查看卷宗、起草方案、走访企业、稳定职工……正当他马不停蹄地有序进行时,他80岁的父亲突然病危,庞涛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白天办理案件,晚上照顾老父亲。

9月25日,父亲去世,庞涛抑制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料理完父亲的后事,自己又因急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来不及休息,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立即投入到专案审理中。引导债权人就企业破产重整达成共识,在债务妥善解决的同时,给予企业继续发展经营的空间,既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11月27日,二重重整计划获得表决通过,11月30日,德阳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司法重整程序仅70天就完成。

案件的处理受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和省、市两级党委的充分肯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25家银行致函表示感谢;今年6月15日,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10起关于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之一。

同事们因为案件的成功处理向庞涛表示祝贺,庞涛却一再说:“我只是合议庭成员之一,成绩是大家的……”

“这就是庞涛,不争功、不诿过,关键时刻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顶得上去。”杨春林对庞涛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这个案件是德阳中院有史以来审理的资产最大、职工最多、矛盾最突出、涉及面最广的企业重整案件,办案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庞涛更是功不可没!”德阳中院副院长欧阳丹东感慨地说。

“生活中的庞涛是个随意的人,但办起案来却又特别‘较真’和‘认死理’。”与他一起共过事的研究室主任周静说。

说起庞涛的随意,周静讲了个小故事:曾经因穿着两只不同的鞋来上班而被同事传为笑谈。但对待案件,庞涛就像变了个人。

周静说:“所有他主审的案件,庭前都要进行阅卷归纳,筹划庭审提纲,制定庭审预案,一丝不苟地做好庭审一切准备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开庭审理程序严谨、言行规范,多次被作为全市法院庭审观摩示范庭审。”

就是因为“较真”,他总是认真聆听当事人的内心诉求,仔细搜寻所用法律条文的出处和修改的版本,深入考究条文的立法原意。他不会轻易放弃案件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疑问,不会随便对任何一个问题妄下判断和评论,他努力让每个事实都如一潭清水,澄澈透明;让每一个结果都无懈可击。

生病期间,喜欢看书的庞涛在看《最好的告别,是将你遗忘在路上》。“不必抱怨生命给予的许多无奈,勇敢接受即可;不必为生命叹息,热爱生命并为之努力即可;不必恐慌生命的尽头,为生命搏击即可……”庞涛在日记中这样鼓励自己。(何伟 孟益松 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