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抗先小三阳标准 骆抗先小三阳抗病毒 注意“小三阳”慢性携带有重要的不同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两种"小三阳"慢性携带的感染过程有什么不同?上面两位网友都是"两对半"1.4.5项阳性,肝功能正常,病毒低于500 IU/ml,的血清检查结果完全相同,一般都叫做"小三阳"慢性携带.你如果看她(他)们的感染过程却很不一样.用户5458224606女士一开始发现时就是"小三阳"慢性携带(其实小儿绝大多数都是"大三阳"携带,她此前应该也是,因没有检查被错过了),没有肝炎发病,如果不做检查,一辈子也不知道曾经感染

两种“小三阳”慢性携带的感染过程有什么不同?

上面两位网友都是“两对半”1、4、5项阳性,肝功能正常,病毒低于500 IU/ml,的血清检查结果完全相同,一般都叫做“小三阳”慢性携带。你如果看她(他)们的感染过程却很不一样。

用户5458224606女士一开始发现时就是“小三阳”慢性携带(其实小儿绝大多数都是“大三阳”携带,她此前应该也是,因没有检查被错过了),没有肝炎发病,如果不做检查,一辈子也不知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规范的医学术语是“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是由“大三阳”慢性携带演变而来的。一般要经过20-40年才到“小三阳”,这位女士是提前了。

zsh519先生由“大三阳”携带、慢性肝炎发病,未经抗病毒治疗而自发的进入慢性携带。慢性乙型肝炎极大多数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恢复的,也可有少数“大三阳”肝炎长时间后自发恢复的(“小三阳”肝炎罕有真正的自发恢复)。

zsh519先生当时转氨酶很高,反映免疫活动程度较高。病情急性加剧、转氨酶升高到一、二千单位的患者,经历了很大的风险,却可有相当比例能自发恢复为慢性“小三阳”携带。经肝炎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恢复的,规范的医学术语叫做“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

为什么要重视两种慢性携带的区别呢?因为感染过程不同,预后也有相当的差别,需要不同的对待。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相同的发展阶段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都要经历几个连续的时期:免疫耐受期(“大三阳”)、免疫清除期(“大三阳”或“小三阳”肝炎)和免疫控制期(或感染恢复期,“小三阳”)。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都经过明显的免疫清除期;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也经过免疫清除期,但因炎症极其轻微,患者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这一时期。

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有什么特点?

极大多数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检不出血清病毒,肝细胞内也只剩下少数乙肝病毒,复制活性已经很低。新生的肝细胞很少再被传染,已经感染的肝细胞终将衰老死亡,病毒感染的细胞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清除了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不会是终生的。

一般而言,这种经过漫长岁月、免疫活性逐渐发展,而病毒水平逐渐降低的“小三阳”携带状态比较稳定,没有特殊情况(如酗酒),发生“小三阳”肝炎是很少的。经过不定时间(几年到十几年)表面抗原都会转阴而结束携带状态。我国当前大约有七千多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包括“大、小三阳”携带、肝炎和肝硬化),这种由“大三阳”携带自发转为“小三阳”携带后,缓慢结束携带的慢性感染者约占总数的75%。

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有什么特点?

由“大三阳”慢性携带发生肝炎,恢复后转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携带状态不是很稳定,如果原来是“大三阳”肝炎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100位之中1年内大约有15%会复发,以后复发的就很少了;经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复发率会低得多。

因为“小三阳”肝炎是变异的乙肝病毒,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1年内大约有70%会复发,1年后还会有复发,最终能稳定携带的很少;经长效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复发率也很高。

“大三阳”肝炎经核苷类药治疗,需要几年后E抗原才能转阴而成为非活动性携带,但仍需延长治疗,过早停药大都要复发。由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免疫控制期)复发的,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第四个时期:免疫复活期。

两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须有不同的检查方案吗?

不同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须有不同的检查方案,请看前几周贴出的博文《评论三十:不同病情的检查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