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萧军故里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当年,著名作家萧红,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变相成为人质.临产在即,江水决堤,巨额欠单,萧红举步维艰,困居旅馆.萧军受托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并把萧红解救,引导她走上文学之路.至此,中国文坛,多了一位影响深远的女作家.女人最无助的时候,这个男人的大义,让人感动.端午小长假,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和先生骑行90公里,完成了探访革命作家萧军先生故里的行程.天空朗碧,纯净高远.洁白的云,点缀着淡蓝的天宇,澄净朗逸.远山含黛,在蓝天绿野之间,有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当年,著名作家萧红,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变相成为人质。临产在即,江水决堤,巨额欠单,萧红举步维艰,困居旅馆。萧军受托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并把萧红解救,引导她走上文学之路。至此,中国文坛,多了一位影响深远的女作家。女人最无助的时候,这个男人的大义,让人感动。

端午小长假,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和先生骑行90公里,完成了探访革命作家萧军先生故里的行程。

天空朗碧,纯净高远。洁白的云,点缀着淡蓝的天宇,澄净朗逸。远山含黛,在蓝天绿野之间,有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氤氲飘渺,飘逸着自然的韵致,浓浓的乡情。碧绿的原野,奔放着绿意,流转着夏日的明媚,田园的旖旎和芬芳。

微风轻拂,禾苗轻舞,一株株小玉米,尚不及膝,整齐翠绿,和风容与中,快乐生长。广袤的田野,无垠绿意铺展开来,宛如澄碧的湖水,微风吹拂,禾苗舞动着小小的衣袖,恍如轻轻泛起的涟漪,微波荡漾。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花,饱满的玉米穗灿烂的笑脸。这样的意境,出尘而洒脱。六月的田野,明丽清新,怡人的风景,恬淡的时光,充满温馨和快乐!

水淙淙,花灿灿,微风习习,花香飘逸,鸟鸣悦耳。骑行17公里,来到海拔210米,峰峦苍翠,景色秀美的翠岩山,先生指着一处岩石告诉我,过了这条线,就到了凌海地界,我感到非常新奇。目光漫过莽莽原野,沧海桑田,我找寻着你的足迹,在骑行了45公里之后,我们来到了你的故乡,我无限敬仰的锦州籍作家萧军先生的故里——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辽宁省凌海市所属大碾乡)。

整洁的农家小院,有着岁月厚重的积淀,古朴而凝重。东厢房陈列的珍贵的照片和文字,详实地介绍了萧军先生童年和青年的生活。6岁的他,就有了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童年,由于家境贫困他只上过小学。不难想象他经历的凄苦。

西厢房珍贵的图片、史料,陈列着他青年之后的人生经历。萧军先生是我国现代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闻名海内外的重要作家,是一位深怀民族大义、强烈爱国救民之心和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作家。他以凛然风骨,留下了不朽的文学巨作。

萧军先生是撰写世界武装反法西斯小说的第一人。《八月的乡村》出版时,鲁迅为此书撰写了序言。1925年,萧军考入“少帅”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开始了军旅生涯,担任过见习官、军事及武术助教等职务。

萧军先生的写作生涯就是在军队中开始的。1929年,萧军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懦……》,以“酡颜三郎”为笔名,发表在当年5月10日沈阳《盛京时报》上。1932年初,萧军到了哈尔滨,正式开始文学生涯,也正式成为党的地下组织所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3年秋天,他和萧红(萧红萧军意为:小小红军。

)合印了一部短篇小说集《跋涉》。其中收有萧军的《孤雏》、《烛心》、《桃色的线》、《这是常有的事》、《疯人》、《下等人》等6篇小说。

于1934年6月中旬离开了东北故乡,来到关内。在青岛,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写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1934年10月创作了表现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这部书得到进步文艺界和进步群众的一致赞扬,被誉为文学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旗帜。鲁迅特意为该书作了序言,他写道:“我却见过几种讲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

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他到达延安,在延安的五年中,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艺日报》主编,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职,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全国解放以后,萧军先生继续从事文学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工作,京剧《武王伐纣》、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过去的时代》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文化大革命中,萧军先生受到迫害,曾被关押了整整8年。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文坛,整理了诗词旧作800余首,还注释了萧红、鲁迅给他的信。

1979年,萧军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人,牵涉那么多重要的史实和人物,像鲁迅,丁玲等等,他就像一张张开的蛛网,串联起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的片段。

正房陈列着萧军先生使用过的物品。抚摸着战友用炮弹箱给他制作的书箱,心潮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中华儿女,奋勇杀敌,抗击日寇的身影,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岸的脊梁!宝塔山下浓浓的战友情感人至深!

萧军先生的雕像屹立在萧军故居的门口,黝黑的石材,透着真实的纹理,像极了萧军先生的一生,刚直不阿。有如岁月粗糙的手,轻轻抚过。他的正直和坦荡,他那令人疼惜的真实,令人景仰!它是中国作家中骨头最硬的一位。“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萧军先生的这两句诗就是这位著名作家的精神写照。无限的崇敬与景仰,源于萧军先生的高尚人格,英豪正气,翩翩风骨和那几欲透明的本色真实,是为文者的骄傲与楷模!

下碾盘沟村三面环山,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伴随着他走过年少的时光。目光漫过盎然绿意,翠华葳蕤,我逡巡着你的足迹,苍翠的山峦见证着一种浪漫,山间的那条小路,牵引着几多期望与梦想,你以卓然气度,背负起坚定的信仰,策马徐行。这里,记忆着你年少时光的苦与涩,甜蜜和欢乐。

文字是静静流动的心灵之音,行行文字走过夏风秋雨,拂过杨柳青青,漫过春华秋实,载着情感的挚诚,心灵的追寻,浸润着生活的芬芳馨香,触摸着岁月的韵致风情。文字的真实,是文字的高尚,也是写作之人的高尚。本着这样的写作态度,我们呈现的,不只是文章,更是人生的精彩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