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研究所黄璐琦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度报告书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随着国家和地方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 2015年我所重点围绕"提升"和"拓展"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在提升方面,主要进行了平台建设.项目执行.科研水平.学术交流等科研能力提升;在拓展方面,主要进行了与国家.市级.区县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拓展.按照"提升"和"拓展"的工作思路,2015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成效汇报如下. 一. 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一).建成全国

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随着国家和地方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 2015年我所重点围绕"提升"和"拓展"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在提升方面,主要进行了平台建设、项目执行、科研水平、学术交流等科研能力提升;在拓展方面,主要进行了与国家、市级、区县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拓展。

按照"提升"和"拓展"的工作思路,2015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成效汇报如下。 一、 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一)、建成全国首个中药资源中心省级分中心 经过精心组织,12月2日,我所举办全国首个国家中药资源中 心省级分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重庆分中心揭牌仪式,标着我所中药资源研究纳入国家战略布署的一部分。

重庆市吴刚副市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常务副院长、市科委李天安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以及市农委、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市级相关部门、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市药植所等科研院所、太极集团等医药企业共计约200人共同见证了此次揭牌仪式。

前期,2015年6月,成立了重庆分中心管理运行架构和学术委员会,推动制度建设和学科发展; 2015年11月中药资源实验楼完成搬迁,现已投入运行;自2014年9月批准以来,重庆分中心的管理运行与科研工作已全面展开,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市级项目资助,累计经费近800万元。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检查验收 11月17日,我所承担的"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重点学 科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终期验收和中期检查。

专家高度评价了两个重点学科研究方向明确,科研成效显著、组织管理规范、学术水平有创新,条件建设有提升。

在两个重点学科的建设推动下,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中药科学研究体系,在科研、学术、成果、管理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重庆市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9月29日,我所承担的"中药资源学(重庆)重点实验室"通过市科委验收。

该实验室于2012年3月由市科委批准建设,总投资1600万元,实验室5310平方米,购置台式扫描电镜等仪器设备57台(套);承担各级各类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113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11项,起草制定中药材药典标准5个,获科技成果奖励7项,鉴定新品种2个,培训中药产业相关技术人员2000人次。

平台建成后将广泛服务企业及区县中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重庆市中药资源研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力争取得更好社会经济效益。

(四)、获批建设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我所建成的重庆市GLP中心基础上,2015年组织科技人员积极申报了市科委"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现场检查,已获批建设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工程中心,这是继获得GLP中心平台后又一新增的省级科技平台,将有助于推动GLP中心的更好发展。

与此同时,GLP中心在完成横向合作毒理评价项目的同时,2015年重点开展了两大方面的提升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了遗传毒性等4大项未认证项目的研究,力争2016年达到国家9大项的药物评价资质;二是扩大比格犬科研场地,已完成GLP中心大动物房改造工程的设计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纸审核工作,建成后将在现有年服务能力约5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倍的服务收入。

二、 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 (一)、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90项,全年结题项目17项。

截止2015年12月25日,全院累计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11项,新立项项目31项。横向项目取得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年成功签定科技合作协议38项,合同金额超千万元,实际到款795.

754万元。 (二)、科技成果 1、专利与论文:本年度专利授权33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外观设计专利6件。新申请专利16件。论文累计共发表论文75余篇,其中SCI17篇,参编著作3部。

论文数量稳定,质量明显提高。 2、科技奖励:与西南大学等联合完成的"有机无机缓控释多养 分肥料研制与应用"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与天圣制药集团等联合完成的"中药新药地贞颗粒的研发及产业化"获2014-201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以第一单位申报重庆市科技奖励"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申报"常用实验动物生产应用关键技术和相关人类疾病模型研究",以上两项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中药材新品种:自主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蒿2号"和主持品种区域试验的青蒿新品种"药客佳蒿1号"通过鉴定,并已发布。

与铜梁子奇药材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酸橙新品系"渝枳一号"通过了专家鉴定。 4、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全年制定黄连、玄参、青蒿、党参、 太白贝母、枳壳、姜黄、天门冬、粉葛等中药材的地方标准26个,规范了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及种子种苗质量,改变了我市中药材生产无标准可循的现状。

5、国家药典标准:完成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连须、蚤 缀、榜那等3味中药材药典标准的制订研究工作,待国家药典委专家审定。

三、学术交流 1、学术活动 2015年,邀请专家组织开展学术交流4次。其中12月2日,以重庆分中心揭牌活动为契机,与重庆新药联盟共同承办的"中药资源保护与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我所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重庆新药联盟20余家成员单位以及我所干部职工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两位院士的报告内容新颖,语言生动,现场感染力极强。大家充分感受到两位院士深厚广博的学识和风趣幽默人格魅力。

自2012年以来,保持了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的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影响不断扩大,交流不断深入。 2、扩大合作 在开展好我所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

本年工作中,一是参与了市经信委牵头制订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5〕132号)》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工作;二是参加了市卫计委牵头开展的重庆市"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总结暨"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三是参加了市农委牵头开展的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四是参加了市发改委(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开展的重庆市中药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十三五"规划路径研究;五是参加了市科委牵头开展的重庆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研究讨论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既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动态,又主动融入、充分参与了各项工作,深化了交流,扩大了合作,提升了单位的对外影响力。

四、区县科技服务不断深入 1、种植技术培训 在重庆渝东南、渝东北主要药材生产县自主举办中药材培训16场,培训2500余人,涉及10余个中药材品种;与重庆畜科院、道真县扶贫办、农牧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中药材培训3场,培训300余人;承办了2015年优质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扶贫创业培训班(巫溪县),历时10天,来自全县23个乡镇,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

2、种植基地建设 中药农业种植技术人员长期服务于秀山、铜梁、石柱、武隆、南川、酉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利用在研项目联合合作企业共同推动区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3、科技特派员服务 2015年国家科技部"三区"科技人才增加至28人,主要涉及中药材栽培、加工、病虫害防治、产品开发等领域,服务于秀山、酉阳、开县等15个区县的药材生产企业,为服务区县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解决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难题,一对一帮扶贫困村,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