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王朔 王安忆、陈思和与武汉读者开展无主题对话会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 长江网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陈智富)2014年11月14日下午15时许,应湖北省作协的邀约,作家王安忆.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做客武汉天地,与武汉读者和高校学生见面,进行无主题开放式对话交流.见面会开始,武汉部分高校学子.作家朗读了王安忆的作品.听完,王安忆微笑着表示,感觉过去写得太多了,也写得挺幼稚,不过听来还是很感动.现场有位读者,从事文化管理工作,她说经常没收到王安忆的盗版书.王安忆回应,她不是盗版书的热点人物,她的正版书也不是热点,她是那种作品销售比较平淡的写作者,不过

(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 长江网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陈智富)2014年11月14日下午15时许,应湖北省作协的邀约,作家王安忆、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做客武汉天地,与武汉读者和高校学生见面,进行无主题开放式对话交流。

见面会开始,武汉部分高校学子、作家朗读了王安忆的作品。听完,王安忆微笑着表示,感觉过去写得太多了,也写得挺幼稚,不过听来还是很感动。

现场有位读者,从事文化管理工作,她说经常没收到王安忆的盗版书。王安忆回应,她不是盗版书的热点人物,她的正版书也不是热点,她是那种作品销售比较平淡的写作者,不过也见过用她的名字、照片、简历,但内容完全是他人写的那种书,这些人可能觉得她的好卖一点。说罢,全场响起掌声和笑声。

评论家陈思和说,30多年来,无论何种情况都坚持写作,陪着小说走,且站在文学的最前沿的作家,他认为在中国有两个,一个是贾平凹,一个就是王安忆。王安忆坚持用自己的经验解释时代和社会,她从不把自己归入哪个文学流派。

有学生问,在王安忆年轻的时代,文艺青年是份荣誉,如今年轻人对文艺青年的称呼避之唯恐不及,宁愿做乐呵呵的开心青年,如何看待这种时代变迁?王安忆说,过去的青年不开心是有缘由的,以绍兴为例,这个地方出了鲁迅、周作人、秋瑾等显得阴沉压抑的人,他们读了书,对现实是不满的,所以他们不开心。

而今天,年轻人开心多了,甚至多到有种奇怪的开心,如电影院里满场的爆笑,多少年后回头看,这么开心的一代人,他们的“开心”里有某种“苍白”。

说到80后作家,王安忆说,她关心的仍然不多,但有一个人她一直留意,出生于河南的张惠雯(1978年生),在新加坡读书、工作,然后去了美国。张惠雯有篇小说,写一名狱警押送一名保外就医的犯人途中发生的故事。王安忆说从这篇作品看出张惠雯有对周边的关怀。她说,人的才华是系统的,不必用60后、80后去区分。

评论家陈思和也对80后写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有评论家说王安忆发100部作品也比不上某某作家发一部作品,那时王安忆在当时的评论家眼里,就如同今天他眼里的80后作家,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评论者,80后的作家、作品,要让80后的评论者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