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讲堂”的乡村振兴实践

2019-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日的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生机勃勃,座座新居整齐亮丽,连片产业长势喜人.顺着水泥路村道,记者近日来到长滩河村"晏阳初讲堂",明亮的房屋里挤满了村民,大家专心致志地听台上老师讲课.晏阳初讲堂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讲堂"的乡村振兴实践"讲座时长两个小时,一是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老师讲解晏阳初的事迹及治贫治愚思想;二是农业技术人员讲解种植养殖技术;三是村里的道德模范讲身边的道德故事,弘扬社会好风气."长滩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q

春日的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生机勃勃,座座新居整齐亮丽,连片产业长势喜人。顺着水泥路村道,记者近日来到长滩河村“晏阳初讲堂”,明亮的房屋里挤满了村民,大家专心致志地听台上老师讲课。

晏阳初讲堂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讲堂”的乡村振兴实践

“讲座时长两个小时,一是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老师讲解晏阳初的事迹及治贫治愚思想;二是农业技术人员讲解种植养殖技术;三是村里的道德模范讲身边的道德故事,弘扬社会好风气。”长滩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讲堂”的乡村振兴实践

巴中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的故里。近年来,巴州区突出载体培育,在114个贫困村全面开办“晏阳初讲堂”,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打造“晏阳初故里”文化名片。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讲堂”的乡村振兴实践

晏鸿国在讲课

讲什么 “四治”主题弘扬社会正能量

忙完了长滩河村的讲解,晏鸿国匆忙赶到巴州区枣林镇灵山村,约30平方米的“晏阳初讲堂”里早已挤满了人。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晏鸿国又继续开讲。

“晏阳初是巴中人,建立讲堂的目的不仅让老百姓知道晏阳初,更重要的是传播他在乡村实验中留下的平民教育思想。”巴州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州区114个“晏阳初讲堂”突出“四治”主题,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守法纪、明事理、促脱贫、懂感恩”等内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评选、教育活动,培养和发扬农民“四力”,即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决胜脱贫攻坚。

“四治”是根据晏阳初思想深化而来的。当年,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

“晏阳初讲堂”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平台。为此,“晏阳初讲堂”以文艺教育治“愚”为主题,普及生产生活法律法规,讲解惠民政策和暖心故事,用自编自导自讲自演的“土话俗语”讲兴家立业、创业故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

以生计教育治“贫”为主题,宣讲产村相融理念、宣传惠农政策、宣讲农村实用技术,转变传统生产观念,做新型现代农民。以卫生教育治“弱”为主题,整治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改善家庭环境卫生,结合送医、送文化、送科技等活动,摒弃陈规陋习,改变落后、不文明的生活习惯。

以公民教育治“私”为主题,开展“星级文明户”“孝星”“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讲感恩向善美德、崇德尚礼的故事,培育文明乡风。

晏阳初在为华工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矿藏——“脑矿”之后,就立志要开发这个大矿。晏鸿国说当年晏阳初开发“脑矿”和现在治贫先治愚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勾画了农村美好蓝图。“通过‘晏阳初讲堂’这个平台,村里开展了各种活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活力。”长滩河村相关负责人说。

知识交流

谁来讲 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人来讲,形象生动,我们听得懂。”3月19日,灵山村“晏阳初讲堂”讲解结束后,村民纷纷表示,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大家印象深刻,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讲堂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道德模范牌,上面写着每个道德模范的个人简介和事迹。“今天我来讲吴春莲的故事。”灵山村主任吴三礼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大家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互动、鼓掌。

学习身边人,感知身边事。今年40余岁的吴春莲是成都亿峰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不仅事业成功,还爱乡爱民,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2013年她为家乡村道路硬化捐款2万元,为村里两名贫困大学生资助学费和笔记本电脑等共2万余元;2015年为贫困户资助医药费1万元。

“她为别人点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事迹栏里,对吴春莲如此评价。“她的善举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灵山村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晏阳初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讲堂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意义。

同时,以“自身素养强、道德素质高、文化修养好”为标准,用“身边人”组建骨干“模范宣讲队”,用熟悉的面孔、平实的语言,通过“身边人”现身说法,传递正能量,逐步建立具有巴州特色的“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晏阳初讲堂”建设模式,为长期开办讲堂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使传统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达到“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教育目的。

在讲的过程中,巴州区以“四德”为核心,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好“唱、看、听”等“八个一”基本流程。一是作一次反省,对自己思想进行拷问;二是唱一首歌曲,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晏阳初讲堂”主题歌曲;三是看一部短片,围绕道德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四是听一个故事,由宣讲人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五是诵一段经典,组织现场群众诵读一段传统道德经典名句;六是作一番感悟,由参与的群众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精神境界;七是观一处现场,组织群众到会前确定的一户村民家中或产业园地学习交流,找不足看差距、学先进促进步;八是学一点礼仪,每次课程讲授一点生活礼仪、职业礼仪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知识。

发放书籍

咨询政策

怎么讲 探索建立制度体系

“讲得真好,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在巴州区金碑乡庙垭村,讲解结束后,村民们拉着晏鸿国问道。

“晏阳初讲堂”建设没有先例可循,为管根本、管长远、管持久,巴州区探索建立了制度体系。

“‘晏阳初讲堂’是村民的活动中心,每次活动开展、打扫卫生、保护讲堂等有专人负责,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巴州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晏阳初讲堂’是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是群众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课堂。”

的确如此,晏鸿国每到一处讲堂都能看到整齐、干净的座椅,桌子上放着笔和笔记本,墙上挂着晏阳初的画像、简介和“晏阳初讲堂”制度条例。

如何把“晏阳初讲堂”平台利用好,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巴州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好每堂课的内容和形式,并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的收集归类管理;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原则,做好群众身边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的采集提炼工作,并安排宣讲员“首时间”和“零距离”宣讲。

技术培训

3月20日,在巴州区龙背乡,“晏阳初讲堂”的厨艺老师正在认真为村民讲解川菜的做法,大家一边听讲一边操作,犹如一场厨艺大赛。厨艺老师苟元明说,要讲好每一堂课,都要深入群众中去,知道老百姓想学什么、能学什么,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确保每次活动让群众受益。

为了让宣讲员讲好每一堂课,深入基层与老百姓交流,巴州区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宣讲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宣讲员能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晏阳初讲堂”不仅是一个讲堂,更是传播知识文化的平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记者 刘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