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反贫困运动 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

2018-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平民教育是平民教育是一项计划,自1923年始,它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实践,改变了几百万人的状况.--题记苦力五十二年前,晏阳初出生于中国四川省一个书香世家.像所有书香子弟一样,他始终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这种环境与一般平民百姓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晏阳初反贫困运动 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中国的书香世家常用经典的文学.道德和传统教育其子弟,甚至有时也教育其女儿,以期使他们认为靠用双手劳动是低人一等的,为衣食和住所而奔波的平民与教人以诗书礼义的读书人是属于不同阶层的.晏阳初反贫困运动 晏阳初与平民

平民教育是平民教育是一项计划,自1923年始,它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实践,改变了几百万人的状况。

——题记

苦力

五十二年前,晏阳初出生于中国四川省一个书香世家。像所有书香子弟一样,他始终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这种环境与一般平民百姓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

晏阳初反贫困运动 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

中国的书香世家常用经典的文学、道德和传统教育其子弟,甚至有时也教育其女儿,以期使他们认为靠用双手劳动是低人一等的,为衣食和住所而奔波的平民与教人以诗书礼义的读书人是属于不同阶层的。

晏阳初反贫困运动 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里。除了出生年代不同以外,他与其先辈没有其他区别。晏出生于中国已与西方接触的时代,让子女不但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同时也学习西方学术已成为当时的风尚。因此,本来可能成为一个一生顺从家庭,沉溺在古诗词和历史中的学者的青年,被卷进新世界的潮流之中。他被送往美国留学深造。

时势造就英雄。当晏阳初风华正茂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聪明能干,于是被派遣到法国去,帮助在那里的华工搞福利工作。中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贡献是提供劳工。这些人被称为“苦力”,就是靠体力而工作的人们。他们既不能读书,又不会写字,但是,他们都有家,都爱自己的家,他们想给家里写信,于是,便找到负责管理他们的这位年轻知识分子,请他为他们写家信。

晏阳初学会了尊重这些劳工。在自己的国家里,他根本不了解他们,原因是在那儿他是学者,他们是工人,属于两个同的阶级,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种等级差别的观念。但是,这儿是讲民主的法国,而且正在进行着为争取民主的战争。

最后,他终于逐渐了解了这些远离祖国的普通劳工。他发现这些人没有文化,无法用纸和笔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通过观察,却了解到他们身体健康,机智能干,心灵手巧。没有文化并非他们自身的过错,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学习,原因是家境贫困,没有人教他们。

在为劳工们写家信时,他逐渐了解到,这些人虽然目不识丁,但并不愚蠢。他们思维敏捷,认识深刻,在实践中能凭着常识来理解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他们幽默热情,充满活力,勤劳勇敢。在法国,这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为自己有这样的同胞而感到自豪,而过去,他对他们却一无所知。晏的心里很激动,他决心教育、训练这些人。

他开始执教,并发现劳工们不但渴望学习,而且聪明。他越来越体会到他们被剥夺学习权利是十分不公平的,教这些普通公民是自己一生中的首要任务。

然而,该怎样教呢?中国的方块字是那样复杂,那样难学,即使是学者,也得用一生的功夫才能把它学好用好,就是阅读一般读物,至少也得掌握五千个字!晏阳初决定在五千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字数。

在法国期间,他详细地拟定了一个简化中国文字的计划,为后来的平民教育计划打下了基础。他绞尽脑汁找出了人们最常用的一千个字,这实际上就是最基础的汉字,然后教他们这些字。但是,在认字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读物,于是,晏阳初便着手办一种小报,有了它,劳工们就能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了。这种大胆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这不仅是教几千名华工识文断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位青年学者从中受到了启示。他深为劳工们的成绩和欢乐而感动:过去,劳工们是何等痛苦,因为他们目不识丁,实际上是睁眼瞎。然而,当看到他们能读报,哪怕是能读懂一点点的时候,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晏阳初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后来,为使劳工们知道当时的新闻,他在巴黎创办了《华工周报》。劳工们过去曾盲目地工作,对自己为之而战的战争却一无所知。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出自一位经过读写训练的劳工之手,其内容大致如下:

“晏先生,尊敬的先生:自你主办的报纸问世以来,我开始了解天下发生之每件大事。但是,你的报纸价格十分便宜,每份才售一生丁,我担心它会由于亏本而停刊。兹寄上365法朗,请收下,这是我在法国当三年劳工积攒下来的钱。”

这件事使他深受感动,他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充实他们的生活。对他来说,“苦力”一词是个新名词,他要让他们摆脱痛苦,获得自由,还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力量。

从那天起,晏阳初对自己的抉择毫不动摇,他决心回到中国去,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才智奉献给祖国的平民百姓。

一场平民运动

在中国期间,我与晏阳初各住一方,但却时而听到有关他的消息。他先住在北京,后来,却莫名其妙地——或许是我的猜想,迁移到河北省一个名叫定县的小地方去。听说他在那儿进行着一种教育实验,而当时却没有人对此予以重视。

也难怪,当中国存在着数量如此巨大的文盲时,一个青年人在一个小小的定县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有人对他的实验冷嘲热讽:“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一个小小的地方又能如何呢?”然而,我们不断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影响遍布于中国大地,或更确切地说,这是他的计划产生的影响。

虽然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个人的事情,但人们却总在谈论他的工作。他在试图制定出一种计划,使中国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做到识文断字,他的千字课教学法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当其他人运用此法时,如同时采用千字课本,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后来,人们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识字运动。我弟弟是一个人口统计学家,对公共卫生很感兴趣,他访问过定县,回来时说,这的确是一场平民运动,而且也开展了公共卫生事业。我开始对这个名叫定县的小地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里正在发生一场变革,人们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但是,为什么只局限于一个地方呢?那时我就想,待到天气凉爽时前去看个明白。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才又与晏阳初在美国见面了。

晏阳初还像过去那样清癯,身材还是那样挺秀。看来,他比过去更热情,对事业还是那样专一,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为了工作,他把一切都放弃了。他微笑着,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一有机会,他就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平民教育。

现在,他关心的是全世界。他开始在中国做试验,并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如今,他不仅在考虑中国平民百姓的事,而且也在考虑世界各地的平民百姓的事。

我们的谈话开始了。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干这番事业。完全无私是不容易做到的,晏阳初并不比其他人聪明或能干多少,这只能用他的天赋来解释,晏的天赋条件很优越,但其他有同样优越天赋的人所作的贡献要比他少得多。

我发现他非常谦虚,他甚至感到内疚,由于出身于书香之家而不了解本国的平民,多少年来,平民都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他在高声谴责至今仍脱离平民而高高在上的新老知识分子。

“我就是这种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坦率

而诚恳地说,“在未到法国之前,我并不了解自己的人民;直到与这五千名劳工生活在一起后,我才开始对人民那痛苦和悲惨的生活有所了解。”

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和我所写的书轻视平民百姓而感到非常难过。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已觉醒的知识分子.我想了解他的全部新认识和已取得的成就。在纽约会见时做长时间的交谈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在城市里零碎的事情太多,干扰也大。于是,我对晏说:“到我家里去吧,在乡村里环境幽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畅谈,并且我也有充分的时间向你请教。”

休息一夜之后,他来了。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初夏的阳光照进了宁静的书房,透过书房的玻璃窗,遥望远处的湖光山色,我们开始促膝详谈。

世界的基础

我只是提出问题,他的回答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中国人坐在那里侃侃而谈,态度认真而诚恳。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展现在我脑海里的不只是他在中国已做出的业绩,而是一种准备用于世界各地的计划、工具或技术。我对他的谈话怀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而中国又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深知,这是远远超出中国范围的事业。

“我对问题的看法是这样的,”晏对我说,“我们的祖先说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把它引申到全世界,那便是人民为世界之本,本固世界才能安宁。然而,当今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人住房拥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目不识丁。这就是说,四分之三的世界之本是虚弱的。倘若目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我们用于建设世界的基础就很不可靠了。”

教堂的钟声随风传来,我知道此刻一英里外那个村庄里的情景:农民们与其妻子儿女走进那砖筑的路得教堂——一个他们父辈多次去过的老教堂。我认识这些农民,他们很像我在中国认识的那些农民。实际上,晏谈论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访问过许多别的国家”,他诚恳地说,“确信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相同的。只是当我们达不到普遍的基本需求水平时,问题才变得复杂起来。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有权接受最低限度的教育,过最低限度的生活,享有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和自治权利。

我觉得,现在世界上一些地区为解决文盲、贫穷、疾病和不良治理而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可能推广到世界其他存在同样问题的地区的。当然,具体做法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做适当调整。我们在中国制定的这个计划,是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民之所需,因为它是一种建设性的计划,可以由人民自己来实施。当人民改造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需要接受教育,这就是说,根据改造需要而教育,通过教育来促进改造。”

天下一家

他来回踱步,似乎在沉思。“你知道成立示范中心的原则适用于每个国家,先在一个地方仔细地实验,然后加以推广,这是比较科学和经济的做法,从长远看会更节省时间。当我们第一次到定县时,那里是一些泥泞的村庄,谁也不会注意那个地方的。但是,我们坚持在这第一个人类社会实验室里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六年。而一旦这个典型被介绍出来,其他省份和地区就会很快地仿效。”

“如果在中国能做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也应该能做到。正像你教育社会上四分之三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识字、懂生计、讲卫生和摒弃私心时那样,当你教他们第一个字,第一个原则的时候,让他们了解到处都可能有合作和幸福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有‘天下一家的说法,当人民有了世界意识后,他们就会认识到自己决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单位,而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在定县那个小城镇里的人,除了自己以外,过去他们从未想到过任何人。但是现在,他们已认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了。你知道他们不顾日军的占领,仍坚持办学,维护公共卫生,继续改进农业生产的业绩吗?就是当地的政府也仍然在工作。”

他自豪地看着我。我在中国华北平原曾见到过上千个像这样的小村庄:一些泥墙瓦顶的房屋,几条尘土飞扬的街道,外面还有一堵矮的泥筑的围墙。由于风吹、日晒,再加上水井又少又浅,不能经常洗澡,人们的皮肤都呈棕色。定县和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区别。

到平民中去

“在我们到定县去之前几年,我们先在一些城镇开展运动。”他说,“我们深知创造教育气氛的重要性,凡是没有文化和与世隔绝的人都有反对新事物的倾向。你谈铁路,他们反对,谈公共卫生,他们不了解。如若说到读书,他们倒是知道的。

我想,这是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影响所致,它使人们,即使是文盲也认为读书是高尚的。他们重视读书,但却从来未梦想过能进学校。多少年来,对农民来说读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是,倘若你走到平民中去,给予实际指导,使他们知道自己也能读书,这样,便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创造教育气氛以争取那儿的保守分子,让他们允许青年人读书也是十分必要的。青年人可一直想读书,但是,如果家长不同意,读书的希望便化为泡影了,对女孩子来说尤其是这样。

“需要用几周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创造气氛,运动就自然能够开展起来。召开城镇平民大会,选举产生负责领导运动的委员会,邀请有关学校参加,学生们自愿到招生队去服务。还可组织群众集会和环城游行,逐渐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以后,招生队挨家挨户地去动员,直到所有12—25岁的文盲都报名为止。

武汉三镇是我们开展运动获得最成功的地方之一,由于它地处全国中部,还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从而对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武汉,有两万名不识字的男女报名,这远远地超出我们的预料,于是,便出现了教员不足的严重问题。我们立刻向大学师生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们发出紧急邀请,并在武昌华中大学召开一个大规模的民众集会。我们发了一千张请柬,期望能有五百名教师和学生应邀前来。

开会时,礼堂里挤满了人,有一千二百多名教师和大学生参加集会,看到那些充满殷切期望的面孔,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讲了两个小时,谈到教育工作者担负起教育文盲任务的重大意义。最后,我对与会者提出请求:‘在座各位,凡愿意每天义务(没有收入)教授一小时者请起立!话音刚落,一千二百名男女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表示乐意尽其义务。

但是,在这以后,你还得建立一个组织,否则运动就会中途夭折。我们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平民教育会,并从容地把运动推向农村。我们在一些中心村,成立了表证(示范)平民学校,安排‘学生教师,他们选自各分区,并经过短期训练。除了在学校所教的两个班外,每名教师至少还要负责在邻近各村创办十所普通平校。”

“那么,这些农村中的工作是怎样做的呢?”

如何开展农村平教工作

他笑了:“现在我把我们的做法告诉你。首先,我们去拜访农村中的长老,因为他们好比家长。平时,他们以品德高尚而知名,或以心地善